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35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51.
香根草——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结合近5年来的野外定点观测、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结果以及国内外有关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的研究资料,系统总结了香根草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作用与用途、应用发展历史和推广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今后推广香根草工程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期能为在华南山区,尤其在广东,开展水土保持和建立以香根草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2.
速生早实的热带果树—毛叶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叶枣,又名缅枣、大西西果,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滇刺枣(Ziziphus mauritiana)的一个栽培群。由于植株的嫩梢和叶背面着生灰白色绒毛,故称毛叶枣。目前,从缅甸引种栽培的有两个品种:一个是长果形品种,其果实和叶片呈长卵圆形;叶片长约5.4厘米,宽约3.2厘米;果实纵径约3.6厘米,横径约2.1厘米,平均单果重22.7克,含可溶性固形物9—10%,果实具  相似文献   
753.
 本文研究了自然林下和深入林内2km新开公路的斜坡(当作特殊的林窗)的幼苗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生长。林下幼苗种丰富度(99种)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5.43)与所在林分立木种的丰富度(117种)和多样性指数(5.42)相当,而比公路斜坡相近面积上幼苗的相应值(59种,多样性指数4.21)高。林下幼苗的乔木种类占的比例(46%)较公路斜坡幼苗的乔木种类的比例(34%)高,而草本种类占的比例(23%)较后者(32%)低。林下幼苗的木本种类和林分立木的S ф rensen相似系数(0.500)较公路斜坡幼苗木本种类和林分的相似系数(0.171)高得多,林下幼苗的种类组成和公路斜坡幼苗的种类组成的相似性很低(S ф rensen 系数(0.247)。两个生境中大多数优势种群都表现为集群分布。公路斜坡上的幼苗种群似乎集群程度更高。先锋树种的幼苗在公路斜坡较瘦瘠的土壤条件下1~5年生幼苗的平均相对生长率为:0.944~1.555g·g-1·a-1,比在林下耐阴树种幼苗的相对生长率(0.765~1.402)高或相当,但生物量积累较后者慢。在森林中,耐阴树种的幼苗未显出休眠的特性。先锋树种的幼苗有较高比例的叶生物量,而演替后期树种的幼苗则有较高比例的生物量分配给根。  相似文献   
754.
南亚热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本文对鼎湖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从各个阶段的样地内抽取4或8个1×1m的小样地,分三层(共10cm厚)采集土样,带回实验室,通过萌发法观察记录其土壤种子库状况.通过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1.种子数量和物种多样性一般随演替发展而减少,种子数目以3—5cm厚土层为最多.2.各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均以草本植物为主.3.在光照和湿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萌发种子数与温度成正相关.4.雨季取的种子数目较旱季多,且种类组成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南亚热带森林内植物种子的休眠期短,在旱季采集土样时许多种的种子尚未下落.5.种子库组成与地上植物相关性不明显,但演替早期阶段的相关性比演替后期更密切。  相似文献   
755.
十五碳二元酸的发酵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T_(25-14)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的诱变和筛选,得到一株从正十五烷(nC_(15)发酵生产十五碳二元酸(DC_(15)的优良突变株NP-6-126。摇瓶发酵4d,T_(25-14)产DC_(15)为35.8g/L,而NP-6-126则达到73.5g/L,产酸水平提高一倍以上。气相色谱分析表明,DC_(15)的纯度也从69%提高到94%。加入适量青霉素,对DC_(15)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56.
以小集水区定位测定方法,系统地测定了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更新林系统水文分量及水化学组成,分析比较了热带林生态系统降水化学含量及冠层的淋溶效应;其本实验区年降水量在1822.2mm~3225.8mm林冠层年均截留率为14.3%,年径流系数在0.33~0.71之间,降水养分元素输入总量均值为85.81kg/hm^2,a.林层的淋溶效应使养分元素增加57.04kg/hm^2,a。5~10月是降水,不化  相似文献   
757.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报道了我国海南岛目前保存面积较大,林分的组成和结构复杂的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C素库和群落的CO2排放动态,通过在尖峰岭林区进行为期3a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山地雨林的碳素库主要有3个方面,即森林生物量中的C为234.3056t/hm^2,森林凋落的现存是中的C为2.98t/hm^2以及土壤层中的C为104.696t/hm^2,合计为341.9816t/hm^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CO2平衡的基本动  相似文献   
758.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维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4块不同年龄林分的生物量,并详细分析了热带次生林在演替初期阶段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5年生林分的总生物量为41.932t·hm-2,10年生林分的总生物量为52.116t·hm-2,14年生林分的总生物量为88.284t·hm-2,22年生林分的总生物量为113.743t·hm-2。林分生物量的层次分配比例以乔木层所占的比例最大,占4/5以上,随林龄而增加;灌木层增长到14年生林分后又下降,草本层随林龄而递减,层间植物则上升。生物量的器官分配比例以干材所占的比例最大,占1/2以上,随林龄而递增;而枝、根和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则随林龄而下降。并建立了4个林分主要优势种及乔木层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759.
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水文动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小集水区定位研究方法,研究分析了尖峰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更新林生态系统5个水文年水分循环的动态特征。年降水量分配在169.8~350.0cm,林冠层截留率年变化11.0%~17.6%范围,旱、雨季变化在14.4%~31.4%和11.5%~19.4%之间;其中树干茎流率年平均为7.1%,雨季平均为6.8%,雨季月变化在2.2%~12.4%。总径流动态特性以每年7~9月的增加响应较快,11月至翌年2月径流衰减缓慢。水量平衡参数为:年均降水量2668.3mm,14.3%为冠层截留,46.7%为径流输出,53.3%为蒸发散失。土壤渗透水性能为,70cm厚土层,当雨量小于30mm,进入土层的水分全部被吸持,雨量在35~50mm,25%的降水量渗漏,雨量在50~100mm内,26.5%~56.3%的降水量下渗,其吸持和滞留贮存水性能与土壤的结构、持水量、孔隙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