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7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61.
细胞分裂素在果实及种子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最近几年来细胞分裂素与果实及种子发育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2.
沙枣是分布在荒漠半荒漠地区的野生树种,由于生长快,用途广泛,受到西北人民的欢迎,被称为"宝树"。根据已经查明的沙枣中有效化学成分,对新疆尖果沙枣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防腐性能。采用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和石油醚提取法对新疆尖果沙枣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研究,并用冷冻干燥分离技术、试管反应物颜色判断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枣果实及其叶子水煎混合液(比例为10∶1)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3.
光果甘草营养器官不同季节总黄酮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不同营养器官、不同季节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光果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为生产中确定合理的采收期及其采收部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营养器官中,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上部叶>中部叶>毛状根>水平根茎>侧根>主根、垂直根茎、上部茎>中部茎、下部茎;4~11月,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波动较大,6、9、10月含量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叶和毛状根是总黄酮含量最高的部位,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最佳采收期为早秋;建议对叶采收入药,综合利用光果甘草资源。  相似文献   
64.
濒危植物大果木莲种群格局及濒危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以及方差均值比率法对木兰科(Magnoliaceae)木莲属(Manglietia Bl.)濒危植物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 Hu et Cheng)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大果木莲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合生殖生物学特征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分析了导致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根据株高和胸径可分别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5级、高度结构分为6级;在大果木莲的5个年龄结构分级中,成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其高度结构完整,个体高度主要在20 m以下.种群的方差均值比率为0.838 3,其空间分布格局属于随机分布.根据特定时间生命表可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发育分为3个阶段:幼树阶段(年龄级为Ⅱ~Ⅲ级)、成树阶段(年龄级为Ⅲ~Ⅳ级)、老树阶段(年龄级为Ⅳ~Ⅴ级),其中成树阶段个体死亡率最低.大果木莲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Ⅰ型,属于衰退型种群.种群自我更新能力差、种子生产力低下、有性生殖困难、生境片断化导致的基因流受限以及人为干扰是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针对大果木莲濒危现状和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5.
有效的种子散布是木本植物形成入侵种需要经历的过程之一,但在预测入侵种时却常常被忽略.紫金牛科东方紫金牛(Ardisia elliptica)原产热带亚洲而在北美成为入侵植物,分布在云南南部的其同属种酸苔菜(A.solariacea)与之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本文以酸苔菜为研究对象,于2004年12月至次年2月分别在人为干扰轻的野象谷和人为干扰重的植物园进行酸苔菜的种子散布及捕食研究,试图了解生境变化对其种子散布和种子捕食的影响.结果表明,酸苔菜在两地的种子散布者均为白喉冠鹎(Alophoixus pallidus)、黑冠黄鹎(Pycnonotus melanicterus)和灰眼短脚鹎(Iole propinqua),但3种食果实鸟类的组成比例、拜访行为、频率及种子捕食者的影响在两地均不相同.人为干扰轻的野象谷生境中白喉冠鹎、黑冠黄鹎与灰眼短脚鹎的拜访频率分别为25%、32%和26%.取食后的第一次停栖地点有4%在10 m以外;人为干扰重的植物园生境中3种鸟的拜访频率分别为67%、8%、5%,取食后的第一次停栖地点有26%在10 m以外.人工摆放种子试验表明,地面上种子捕食者主要是啮齿类;在两生境中种子捕食率均较低(2-6%),但野象谷生境中种子捕食率仍显著高于植物园生境.野象谷生境中种子还受到象鼻虫幼虫的危害,危害率为17.9±3.5%(n=512);而植物园生境中未发现种子被象鼻虫危害(n=489).干扰对生境中的动物组成及行为造成了明显影响,并可能通过种子散布与捕食的改变而间接影响与其有密切关系植物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66.
Population dynamics of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Diptera: Tephritidae) were studied through pheromone trapping over 4 years (1997, 1999, 2000, 2003) in the Kunming region, a high plateau area in southwestern China. B. dorsalis immigrates from southern Yunnan to Kunming each year, and occurs during early May through November. Annual trap captures recorded an increase in the B. dorsalis populations from May to July, when they peaked in abundance, and a decline until November. No flies were detected from November to April. The fruit flies had two generations. There was considerable overlapping due to the continuous arrival of immigrating flies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Annual capture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numbers of flies caught in July when peak captures were recorded; whereas the peak captures, in turn, positively depended on numbers of flies recorded in May, the first month of fly appearance in the current year. It suggested that the annual population abundance wa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size of the initial emigrating population. A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of 18℃ was probably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required for the flies to undertake long-range dispersal, which partially explained the start of the fly in May each year on this high plateau.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fruit flies can withstand 13℃ as a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No flies were recorded in any of the study years at a daily temperature colder than 10 ℃.  相似文献   
67.
云南省榕小蜂和榕树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榕小蜂是榕树(Ficus spp.)唯一的传粉昆虫,榕树隐头果又是榕小蜂唯一的寄主:榕树必须依靠榕小蜂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而榕小蜂又必须依靠榕树隐头果内的瘿花作为食物和栖息场所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因此两者间有着不可互缺的互惠共生关系,二者缺一就面临着两类物种同时消亡和群落的灭绝。云南是中国榕树和榕小蜂种类最丰富的省份。本文报道了在云南采集到的榕小蜂类群,隶属12属50种。云南的榕树和榕小蜂主要分布在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河谷和海拔1600m以下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两类物种数量随之减少,到了海拔3700m以上地区,除了人工种植外,已无自然分布的榕树种群。榕小蜂的个体数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都是在滇南地区热带雨林内最高,滇西北的高山峡谷区最低。  相似文献   
68.
樱桃李与蓝莓果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论述了野樱桃李、蓝莓果的营养成分,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某些差异,对其营养价值作了简要评述,为开发利用野樱桃李植物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9.
生物学家对动物模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整理并介绍了5种动物模型研究案例,说明了动物模型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对于未来生物学新领域的探索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0.
化香在我国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广泛分布,除被用于绿化、木材生产、鞣革、色素生产及制药外,还是一种优良的干花资源植物。化香的果序通过合理处理和加工,可变成品质多样的干花商品,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应予以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