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06年水稻两迁害虫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46,自引:7,他引:39  
翟保平  程家安 《昆虫知识》2006,43(4):585-588
近年来水稻两迁害虫连续大暴发,2005年更是多灾多难:先是稻纵卷叶螟继2003年特大发生后再次特大暴发,发生程度与2003年相近;后期,沉寂长达10年的褐飞虱卷土重来,又一次特大暴发,令人猝不及防而损失惨重.小虫何以屡屡成大灾?痛定思痛,更需正本清源,缕清近年来水稻两迁害虫频发的来龙去脉及成灾的内因外因,确定有效的先期预警方法,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粮食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2.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和运行,促进了东盟农产品特别是热带水果向中国的输入,随之极大地提高了东盟农业有害生物入侵中国的风险。如何保障东盟农产品输入中国同时又能有效阻断农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为此,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项"中国—东盟重大农业外来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平台",华南、云南地区及越南、泰国、菲律宾、缅甸、老挝、柬埔寨东盟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组建了联合攻关团队,建立了中国—东盟重大农业入侵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技术支撑平台,对东盟农业有害生物的基础数据库、风险评估、快速鉴定、口岸监测、检疫处理和应急防控等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创建了以"境外监测与指导防控、口岸检验与检疫处理和境内应急防控"为核心的防控东盟农业有害生物入侵的技术体系,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03.
外来生物入侵是继生境破坏后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威胁因素, 已对入侵地的生态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类健康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成为21世纪五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作为水产养殖、航运和水生宠物交易大国, 我国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入侵问题尤为严重。研究表明, 系统地构建并应用早期监测预警技术是防控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入侵最有效的途径。和陆生生物相比, 水生生物群落的物种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生物形体微小且在入侵初期群体规模极小、隐匿于水下、可用于物种鉴定的外部形态缺乏, 使得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构建并应用早期监测和预警体系在技术层面更具挑战。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 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成为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入侵生物早期监测与预警技术的首选。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水生生态系统入侵生物的早期监测与预警技术方法; 解析了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技术优势; 着重探讨了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的I型和II型错误及其产生原因, 并为避免两类错误提供了可行的优化/改进方案; 最后对该方法在水生入侵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检疫性害虫枣实蝇的鉴定与入侵威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是我国2007年新增补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枣实蝇的入侵可能对我国枣业生产构成毁灭性危害。文章详细介绍枣实蝇的鉴别特征及其和近缘种的区别,对枣实蝇的危害、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进行介绍,对我国警惕枣实蝇入侵提出预警。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定量评估进境台湾果蔬主要病虫在大陆的入侵风险,为早期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基于外来物种传入、定殖、扩散和危害的一般过程,构建了包括4个层次26个指标的进境台湾果蔬有害生物入侵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评估了14种病虫随台湾果蔬入侵的综合风险;其次,利用气候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它们在我国的适生区;最后,融合进境台湾果蔬到达港口、物流中转站、集散地和主要病虫的适生区的空间分布,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划定了它们在我国传入并定殖的风险区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 14种被评估病虫在我国的综合风险值均大于0.7,属高风险等级。14种病虫在我国都存在广阔的适生区,但不同物种适生区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福建、广东、海南等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是它们适生区的高度重叠区,超过95%的台湾果蔬到达港口、物流中转和集散地的集中分布区,潜在的入侵风险极高。[结论] 进境台湾果蔬贸易能够促进或加剧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台湾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大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踏板。建议进一步加强海关检疫、开展和完善监测预警等措施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入侵,为农业生物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6.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动态及其危害预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以湖滩沼泽为最适栖息地.秋末洞庭湖水位回落,湖滩出露,东方田鼠从农田迁回到湖滩生活、繁殖,种群数量呈逐月上升趋势.春末夏初,洞庭湖水位上涨,湖滩被淹,东方田鼠被迫越过大堤迁入垸内农田.其种群动态由“水位影响东方田鼠的栖息地变换”主导.每年迁入农田的数量首先取决于东方田鼠在湖滩生活繁殖时期的长短,亦即枯水期的天数;其次3月降雨量对东方田鼠在湖滩上的繁殖有较大的影响.东方田鼠迁入垸内后,种群数量呈逐月下降趋势.在分析影响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动态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垸内农田的迁入量预警模型.经过几年的实际预测,吻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7.
农产品数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FAO及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健全的农产品数量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为其农业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内针对粮食、肉类、果蔬等主要农产品建立了一系列预警模型并展开了农产品数量安全预警工作。本文从政府实践、品种、地区、手段等不同角度,对国内外农产品数量安全预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农产品数量安全预警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8.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新发害虫, 2011年曾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全面暴发, 对夏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明确二点委夜蛾的种群动态, 探讨北京北部二点委夜蛾种群是否为迁入虫源, 2012年, 在华北地区的河北省栾城县、 北京市区和北京延庆县等地, 利用高空探照灯诱虫器、 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等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进行了监测, 并结合气象资料, 对北京延庆的虫源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作茧后可在北京延庆越冬。2012年, 北京延庆诱集二点委夜蛾累计33 951头, 可划分为3个世代。第1代成虫的诱集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 且在姊妹灯下的数量差异符合迁飞种类的特点。在当地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 北京延庆监测点第1代成虫日均诱虫数量高于条件相对适宜的河北栾城。在北京延庆, 第1代成虫的逐日诱集数量与空中风向密切相关。雷达监测还表明二点委夜蛾可能是雷达回波的目标。综合以上证据表明, 北京延庆第1代成虫包含从周边迁飞而来的个体, 二点委夜蛾可能是一种兼性迁飞昆虫。本研究可为二点委夜蛾成虫能否远距离迁飞提供例证, 对今后提高其预测预报和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脓毒性脑病(SE)和无脑病者(NE)的预警因素。方法:分析我院ICU2004.1-2006、9收治的117例脓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病死率、血培养、血压、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K+、Ca2+、游离钙(i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血糖(BS)、胆固醇、甘油三脂(TG)、PaCO2、CT/MRI、APACHEII评分的差别。结果:52例SE患者的APACHEII评分、病死率、血培养阳性率、ALT、AST、SCr、BUN、PaCO2与65例N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脓毒症病人感染率最高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分别为18.49%和13.70%,两组感染病原菌和感染率均不一样;10例sE患者头部CT/MRI有微小脓肿和组织水肿等阳性表现,而NE组均无阳性表现;APACHEII评分与脓毒症的病死率相关,相关系数为r=0.541,而且两组病人APACHEII评分不同,病死率也不一样,21-25分段SE组病死率要高于NE组(P=0,001)。结论:APACHEII评分、血培养、ALT、AST、SCr、BUN、PaCO2对诊断和鉴别诊断SE具有重要意义,调整BS、SCr、ALT、BUN、iCa2+、白蛋白水平对预防脓毒症发生SE有益。  相似文献   
110.
【背景】微生物侵蚀是古代壁画常见生物病害,影响壁画的长久保存和安全陈展。空气微生物作为壁画病害菌的主要来源,近年在文物赋存环境监测和预防性保护中引起广泛重视。【目的】对天梯山石窟壁画的2处保存地,即天梯山原址和武威西夏博物馆壁画保存环境中的空气细菌浓度、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生物气溶胶采样器,在2016年春、夏、秋、冬4季分别采集各位点空气样品;基于传统培养方法获得空气中细菌浓度及纯培养菌株;通过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扩增其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等技术研究不同位点细菌群落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影响文化遗产地空气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空气可培养细菌的总浓度在16.7-1 451.8 CFU/m3范围内变动。原址第18窟和第13窟,各季节细菌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且呈明显季节性变动规律,总体特征为夏秋季低,冬春季高。西夏博物馆外空气细菌浓度在各季节均高于库房内,冬季最高。本研究共鉴定出19个细菌属,隶属于4个门;其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考克氏菌属(Kocuria)、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 Pseudoclavibacter和薄层菌属(Hymenobacter)为优势属。【结论】天梯山石窟空气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相对湿度、温度及季节性降水均会影响其变化;鉴定得到部分种属具备引起壁画生物腐蚀的潜势;本研究可为当地开展遗址和馆藏环境中文物预防性保护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