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人工分段合成梨疫病细菌(Erwinia amylovora)Harpin基因A、B、C、D片段,然后连接构建全长harpin基因,克隆到pET-23( )表达载体中,在E.coli BL21中表达Harpin蛋白。通过His Bind Resin Ni^ 层析柱纯化,获得Harpin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该蛋白分子量为45kDa。采用叶片穿刺法,5μL 30μg/mL Harpin能诱发烟草叶片的过敏反应。采用叶脉注射法,5μL 30μg/mL Harpin能诱发辣椒叶片的过敏反应。将烟草和辣椒用3μg/mL Harpin喷雾处理5d后,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观察植株病症,并采用ELISA检测TMV含量。结果表明经Harpin处理的烟草和辣椒对TMV侵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2.
李月辉  吴文  吴志丰  常禹  陈宏伟 《生态学报》2015,35(12):3896-3907
历史变域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概念之一,可以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和目标。总结了历史变域领域近期的研究热点:烧的历史变域研究从定量化烧特征开始,进而探讨烧特征的影响因素,并且从烧特征的单一影响因素向多影响因素、从单一尺度向多时空尺度研究发展;森林景观历史变域研究由描述景观的单一结构特征深入到揭示综合结构特征及功能特征。方法的新进展包括:评估历史数据的误差、探索采样和数据分析方法、重视疤木数据的多时空特征、以及发掘整合多种来源的历史数据。模拟自然干扰的森林管理是历史变域概念的重要应用之一,最近的研究集中在为森林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的模拟自然干扰的干扰参数,并且强调这些参数的空间异质性;同时,该管理模式也面临挑战和质疑:气候变化条件下历史变域的概念是否仍旧适用?森林管理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自然干扰的效果?分析了我国的研究现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3.
周道玮 《生态学报》1995,15(1):61-65
是草地生态系统正常的自然环境因子,周期是状况的组成要素之一,无树草原周期一直没有可行的研究方法。本文以扰动生态理论为基础,根据最优化原理,通过解方程,确立了一种研究无树草甸草原周期的方法-最佳积累量法,实验表明该方法所计算的羊草-杂类草原周期为4a,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14.
火干扰对森林土壤斥水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斥水性是指水分不能或很难湿润土壤颗粒表面的现象,很多植被类型及气候带森林存在土壤斥水性。土壤斥水性受水分、温度、干湿交替、土壤质地、植被类型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而干扰是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斥水性的重要影响因子,使森林土壤斥水性增强,渗透率降低,地表截留体减少,从而增加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就干扰对土壤斥水性的发生机理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讨论,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森林灾后烧迹地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显著增加,定量预测灾后土壤斥水性对径流与侵蚀的影响比较困难,因此,基于不同尺度和自然降雨的灾后斥水性对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实验及长期定位观测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15.
孙龙  孙奥博  胡同欣 《生态学报》2021,41(17):7073-7083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的主要方式,主要分为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土壤呼吸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生态过程。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土壤呼吸组分造成巨大的影响。干扰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与烧强度、烧频率、烧持续时间以及后恢复等因子有关,通过影响植被的根系与组成、微生物群落数量与结构,凋落物的数量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和小气候等,进而对土壤呼吸产生影响。干扰对土壤呼吸影响整体表现为烧后土壤呼吸速率下降,在几个月至几年内恢复到烧前水平,之后继续对土壤呼吸产生影响长达数年至数十年。通过描述烧强度、烧频率以及后恢复时间,阐述干扰对土壤呼吸组分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后环境对土壤呼吸组分产生的间接影响,来揭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同时针对干扰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进行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展望:(1)后产生的黑碳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2)后植被恢复对土壤呼吸组分产生的影响;(3)后土壤呼吸组分的长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6.
于德水  卢杰  江村扎西  王新靓  杨琳  田莹 《生态学报》2023,43(20):8578-8586
森林灾在二十一世纪内的发生频率逐步升高。大量研究发现森林灾与树木生长之间存在有紧密的相关性。因此探究森林灾对于树木生长的影响,分析灾的不同强度对于树木径向生长是否有着显著的差异,将对于评估森林保护指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实验基于树木年轮学的研究方法,探究西藏林芝市本日山及九五六两场森林灾对高山松径向生长的影响,分析在灾前后高山松径向生长与气温及降水之间的响应关系。基于林芝市比日山及九五六两个烧区域,建立了受轻度影响和受中度影响的高山松样地。利用树木年代学的方法,对年轮宽度指数与1961-2020年气温及降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同时结合灾的发生时间,将时间序列划分为:1961-2006年灾前和2007-2021年灾后。结果显示, 轻度影响的高山松径向生长对气温和降水敏感,特别是在3-8月最高气温上呈现出显著性的增加。中度影响的高山松径向生长则显著降低。灾干扰明显抑制了高山松的径向生长,特别是因子在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干扰上对其径向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受到轻度影响的高山松径向生长在短期内有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但长期并不显著;而中度影响的树木径向生长则在短期内不明显下降,但长期显著。受到轻度影响的高山松中,其径向生长与最低气温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且使得高山松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更为敏感,而中度影响的高山松则并未表现出这种显著的响应状态。因此对于在高海拔地区而言,森林灾对于树木径向生长有着显著的干扰的同时也提升树木与外界环境的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17.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20,39(3):333-348
是人类独有的行为能力,对人类的生存演化至关重要。用熟食改善了人类的营养,导致人类生物特性发生一系列改变,人口、行为、社会关系和生存方式也发生相应变化。用使人类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并帮助人类改变工具与用具的材料特性,如对石料做热处理,进而发明了陶器和金属工具,开启了文明的历程。人类与的互动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经历了偶尔利用自然、时断时续对控制和使用、有效保存种乃至人工取形成用的日常习惯,进而发展到现代无所不在、不可或缺的复杂用。人类用被认为始于直立人的诞生,但目前提取到的证据指向150万年前。早期人类用证据的提取和论证存在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精细的野外工作,做高精度的遗址埋藏和遗物遗迹的空间分析,须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模拟实验对地层沉积物和燃烧物证做微形态、成分、色度、磁化率、微体植物化石等尽可能多的宏观和微观分析,排除自然因素的干扰,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坚实可信。本文介绍了人类用的历史、作用和对用证据提取与分析的思路、方法与技术,通过一系列案例阐述人类用的方式、发展演化过程和考古学家为破译远古人类用的谜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以期对这项意义重大但常...  相似文献   
118.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蒙古栎次生林下的蒙古栎凋落叶片为材料,根据研究地区同类可燃物的野外条件,在实验室内构建了不同载量、高度和含水率的可燃物床层,进行100次平地无风条件下的点烧试验.结果表明:平地无风条件下蒙古栎阔叶床层的林蔓延速率不超过0.5 m·min-1;可燃物含水率、床层载量和高度对蒙古栎阔叶床层的林蔓延速率具有显著影响;含水率对林蔓延速率的影响与可燃物床层高度、载量等无显著关系,而可燃物床层高度对林蔓延速率的影响与可燃物床层载量有关.可燃物床层压缩比对蒙古栎阔叶床层的林蔓延速率影响不大.以可燃物含水率、床层载量和高度为预测因子的林蔓延速率预测模型能解释83%的林蔓延速率变差,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4 m·min-1,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17%.  相似文献   
119.
采用肝癌H22荷瘤小鼠的肿瘤模型,对木层孔菌(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发酵菌粉及其各提取物组分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木层孔菌发酵菌粉及其各提取物组分对荷瘤小鼠肝癌H22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并能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其中,木层孔菌发酵菌粉(1,000mg/kg/d)及其组分I(I多糖组分)(360mg/kg/d)具有较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3.5%和40.3%。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菌粉及其多糖组分作用后,肿瘤细胞坏死细胞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检测表明木层孔菌发酵菌粉及其多糖组分能明显的降低瘤组织中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提高小鼠瘤组织中的Bax基因蛋白的表达。木层孔菌发酵菌粉及其多糖组分具有较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红蚁Solenopsis invicta毒腺细菌群落多样性,并与热带蚁Solenopsis geminata和聚纹双刺猛蚁Diacamma rugosum比较毒腺细菌群落差异。【方法】采用Illumine Hiseq 2500测序平台对红蚁(工蚁、有翅蚁和蚁后)、热带蚁(工蚁)及聚纹双刺猛蚁(工蚁)毒腺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基于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红蚁工蚁、有翅蚁和蚁后以及热带蚁工蚁毒腺中占优势,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聚纹双刺猛蚁工蚁毒腺中占优势。与红蚁工蚁和有翅蚁相比,柔壁菌门(Tenericutes)在红蚁蚁后毒腺中更丰富。广州红蚁蚁后毒腺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在有翅蚁及工蚁中的。螺原体Spiroplasma相对丰度在热带蚁毒腺中显著高于在聚纹双刺猛蚁工蚁毒腺中的。毒腺中细菌多样性分析发现,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广西红蚁工蚁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在广州红蚁工蚁中的。然而,乳酸杆菌属细菌在聚纹双刺猛蚁工蚁毒腺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广西的热带蚁工蚁毒腺中的。【结论】毒腺细菌组成和多样性在3种不同种类蚂蚁工蚁和红蚁不同品级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