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对柱花草与坚尼草2种热带牧草在旱季人工灌溉条件下进行刈割,测定其对生物量的影响。分析了两种热带牧草在人工灌溉条件下生长对生物量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在人工灌溉条件下生长的两种热带牧草,生长速率快,刈割周期短,其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302.
沉水植物重建对富营养水体氮磷营养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9,自引:8,他引:89  
利用富营养浅水湖泊(武汉东湖)中所建立的大型实验围隔系统,研究了沉水植物对水体N、P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水植物重建后N、P营养水平显著降低.在研究期间,水生植物围隔总N和总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围隔和大湖水体,而且水生植物围隔的总P含量一般维持在0.1mg·L^-1左右。季节性波动远低于对照围隔和大湖水体.水生植物围隔水体中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较低.而硝态氮含量与对照围隔和和大湖水体差别不大.由此可见。恢复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被,可以有效地降低N、P营养循环速度,控制浮游植物过度增长,是重建富营养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03.
荒漠防护林典型树种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于热补偿理论的SF300分体液流仪对干旱荒漠区人工防护林典型树种(俄罗斯杨、胡杨、榆树、沙枣)树干液流全天候监测,自动气象站同步记录相关环境因子变化。研究表明:①4种防护林树种茎干液流日变化除沙枣树外均存在明显昼夜节律,液流速度在同属种间差异较小,在不同属种间差异显著,俄罗斯杨的日平均液流速度可以达到沙枣的13.8倍,耗水量排序为俄罗斯杨胡杨榆树沙枣树。②水分充足条件下,增加实验地灌溉量使4种树木蒸腾受到抑制,液流流速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降低。③液流流速因所处树干径向位点不同而存在差异,俄罗斯杨、榆树、沙枣液流速度表现出由形成层到髓心的递减趋势,胡杨树干径向位点液流没有表现一定规律。④树干液流流速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4个典型树种茎干液流速度与环境因子关系估算模型,分析认为4种树木的环境敏感性排序为俄罗斯杨榆树胡杨沙枣。  相似文献   
304.
为了明确华北严重缺水区晚播冬小麦灌水对根系时空分布和土壤水分利用规律的影响,以冬小麦石麦15为材料,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春季不灌水W0;春季灌拔节水75mm,W1;春季灌起身水、孕穗水和灌浆水共225mm,W3)对根系干重密度(DRWD)、根长密度(RLD)、体积密度、分枝数等在0—200cm土层的垂直分布、动态变化及其对耗水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春季灌水量的减少,开花后0—80cm土层的根干重密度、根长度密度、体积密度和分枝数密度均显著减少,80cm—200m土层的根干重密度、根长度密度、体积密度和分枝数密度却显著增加,并且显著增加冬小麦在灌浆期间对100cm以下深层土层水分的利用,总耗水量W1和W0分别比W3减少70.9mm、115.1mm,土壤耗水量分别比W3增加79.1mm、108.9mm,子粒产量W1和W0分别比W3减少653.3kg/hm2、1470kg/hm2,水分利用效率(WUE)则分别比W3提高0.09kg/m3、0.06kg/m3。晚播冬小麦春季灌1水(拔节水)可以促进根系深扎,增加深土层的根系分布量,提高对深层土壤贮水的吸收利用量,有利于实现节水与高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05.
生态水文学是一个可定义和发展的学科, 是在不同时空尺度和一系列环境条件下探讨生态水文过程。山地的生态格局和水文过程对下游景观有重大的影响。针对山区干旱缺水、水生态退化以及水灾害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从林草地水文生态效应角度, 探讨山地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进展, 山地降水资源调控技术措施和山地生态水文过程与降水资源调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植被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包括面积定额法、潜水蒸发法、植物蒸散发量法、水量平衡法、生物量法、基于遥感技术的计算法等, 各种方面在不同区域的适用性不同; 生态水文模型有SWAT模型、SWIN模型、EcoHAT模型等, 不同的模型应用领域不一; 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措施包括降水资源的就地利用—入渗水利用, 如坡改梯工程、集水造林种草工程以及适时深耕技术等; 降水资源的叠加利用—径流水利用, 如淤地坝工程和坡面集水造林种草工程等; 以及降水资源的间接利用—蒸发水利用三个方面, 如黑色覆盖技术、砾石覆盖技术和土壤覆盖技术等。以河北太行山区为例, 分析得出造林坡地的径流系数明显低于裸岩坡地。山地水旱灾害形成机制与水资源调控利用技术的研究、坡地与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研究等方面应是未来山地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06.
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张,灌溉用水将成为限制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亏缺灌溉是一种低于作物正常腾发量的灌溉方式,可以在保证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本文综述了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亏缺灌溉可以通过促进棉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降低...  相似文献   
307.
农业用水量占我国总用水量的80%。由于灌溉方式不合理,灌溉用水的有效率只有25%~40%。同时,我国的国土面积一半以上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可耕地的一半以上为无灌溉旱地。因此,摆脱目前“靠而吃饭”的状况是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滴灌技术是用滴灌管或滴灌带(统称灌水器)排在农作物根部的土面或土下,以低压、持续、均匀和受控方式同时向全田补充水分(及养分)消耗,可使水分与肥料的利用率达到90%以上。滴灌时行间与沟里不给水,又减少土面蒸发;还能将土壤里的盐碱排斥到根系以下或根系两侧之外,使污水或淡海水也能用作灌溉。这…  相似文献   
308.
来到塔河中游.河床依然是干的,大片新开的棉田靠的是井水灌溉。据我们了解,中游打井也只是近三四年才开始的。随着塔河水愈来愈紧张.井的规模和数量也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309.
中医认为,情志不遂或失调,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瘀血阻滞,则百病生。就像林黛玉的前身绛珠仙草,她日益享受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得以久延岁月,并修得女身。因未报答灌溉之恩,所以其体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之后下世为人,则终年情志不舒,郁郁寡欢,最终抑郁而死,这是"情志失调致生病"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310.
为了探讨3种不同灌溉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Biolog-ECO板研究了双季稻田连续五年不同灌溉处理(长期灌溉,湿润灌溉,间歇灌溉)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强度为间歇灌溉湿润灌溉长期淹水灌溉。在不同的处理中,α-环式糊精和D-葡萄胺酸解释了主要的差异。氨基酸和糖类碳源是间歇灌溉和湿润灌溉灌溉模式下主要被利用的碳源,而酯类在长期淹水灌溉模式被利用的最多。通过评价3种灌溉方式下稻田土壤的代谢特征,证实了间歇灌溉方式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为稻田水分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