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9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重金属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王文雄  潘进芬 《生态学报》2004,24(3):599-604
近年来 ,金属在不同海洋食物链中摄食富集的定量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然环境中生物体内金属的浓度并不一定和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有相关关系 ,金属在生物体内的富集还受到生物的同化、排出等过程以及其它生理生化因子的影响。在经典的海洋浮游生物食物链中 (浮游植物→桡足类→鱼类 ) ,桡足类往往可以很有效地排出体内的金属 ,同时鱼类的金属同化率又很低 ,所以该食物链中金属的浓度随食物链水平增加而减少。目前研究发现只有甲基汞和铯 Cs会被食物链所放大。在以腹足动物为顶级捕食者的底栖食物链中 ,因为生物结合金属的效率很高 ,高同化率和低排出率导致金属浓度在生物体内得到放大。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可利用性可以通过测定同化率、排出率等参数、并结合考虑生物对该金属的消化行为 ,运用一个简易的动态模型来估算。已有的研究中人们多考虑金属的化学性质对食物链传递的影响。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对金属在不同海洋食物链 (底栖和浮游 )中的传递的研究成果 ,强调在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评估中 ,要充分考虑到动物的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 ,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不同的海洋生物有着复杂且不同的金属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992.
对我国特有单属种孑遗植物四合木 (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和遗传变异等种群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肇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种群为高群集分布,种群曲线属Leak凸型。年龄结构不合理,其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ê型,且将演化为小种群,群落内的生境异质性显著,种群处于不稳定阶段。四合木从开花期到结果期,生殖分配 (RA) 呈下降的趋势,生殖过程中胚胎发生败育、种子向幼苗难以转化使其有性生殖受阻,生活史趋于断裂,是最终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内因。分布区城市化、工业化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其种群孤立和生境破碎化是物种导致濒危的外因,四合木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下降造成遗传多样性逐步丧失。同时提出对我国特有植物四合木进行异地保护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993.
云南鱼类三新纪录及驮娘江鱼类的区系存在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8月,对云南富宁县驮娘江流域的鱼类进行了考察,采集到鱼类标本38种,发现云南鱼类3新记录:胡鮈(Huigobio chenhsienensiss Fang)、宽头盘鮈 (Discogobio laticeps Chu, Cui & Zhou)、圆体爬岩鳅 (Beaufortia cyclica Chen)。结合历史记录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馆馆藏的驮娘江流域的鱼类标本,对驮娘江鱼类的目、科、属三个级别进行区系存在度分析。区系存在度分析显示:一些世界性分布的科和属,在驮娘江分布的种类并不很多,相反,一些具有地方性分布和小的科和属,其区系存在度相对较大。长臀鮠科(Cranoglanididae)为中国华南区-越南特有的科,其区系存在度为100%。结鱼属(Parator)和红鲌属(Erythroculter)为单种属,区系存在度为100%,结鱼属是中国特有属,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红鲌属鱼类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这些地方性分布的小科属更能反映本地区的鱼类区系特征,即亚洲亚热带淡水鱼类区系。  相似文献   
994.
西藏拉萨河鱼类内寄生蠕虫的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7月对西藏拉萨河鱼类的体内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7种鱼类,其中6种隶属于裂腹鱼亚科,1种隶属于鳅科。在这些鱼类中,共发现了2种棘头虫和1种棘头虫未定种、3种线虫、3种绦虫及异肉吸虫属(Allocreadium)的种类。它们分别是青海新棘吻虫(Neoechinorhynchus qinghaiensis)、裸鲤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和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希蚋杆咽线虫(Rhabdochona hellichi)、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和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s sp.),东方短结绦虫(Breviscolex orientalis)、舌状绦虫(Ligula sp.)和裂头绦虫(Diphyllobothrium sp.),以及寄生裂腹鱼的异肉吸虫(Allocreadium spp.)。对青海新棘吻虫、杆咽线虫、东方短结绦虫、异肉吸虫和新棘吻虫未定种在鱼类中发育成熟的寄生虫进行了形态描述。从不同的裂腹鱼中获得的异肉吸虫属的种类未能鉴定到种;其他没有鉴定到种的寄生虫主要是利用鱼类作为中间寄主的种类,其种类鉴定则有赖于成虫的获得。迄今为止,青海新棘吻虫和裂腹鱼异肉吸虫(A.schizothoracis)仅在裂腹鱼类中被发现,可能表明裂腹鱼具有特异性的棘头虫和异肉吸虫。在所检查的7种鱼类中,除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没有发现蠕虫外,其他6种鱼都发现了4~6种蠕虫,显示较高的物种丰富度;5种裂腹鱼蠕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0·6131~1·5434),而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的较低(0·2911);5种裂腹鱼寄生虫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相对较高,为(0·1732±0·2303)~(0·3751±0·2758),而裂腹鱼与细尾高原鳅的相似性则较低,为(0·0288±0·0877)~(0·0916±0·1618)。在这些寄生蠕虫中,以鱼类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种类有4种,他们都以鸟类为终末寄主,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动物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995.
记述了云南沾益地区下泥盆统穿洞组肺鱼化石一新种——多脊混磨鱼(Tarachomylax multicostatus sp.nov.),归入标本包括一件左上齿板、一块B骨、一块可能是3骨的骨片和6个零散鳞片。主要特征:齿板内侧及后侧边缘被小齿(denticles)覆盖;齿脊11-12列,齿板中缘与最后一列齿脊夹角约135°;内翼骨侧凹不明显,后侧部窄小呈尖状;B骨和J骨上的前凹线沟相连;鳞片出露区与被覆压区之间有小齿瘤带。  相似文献   
996.
观察了广东八甲地区鸟类对猪血木种子的散布过程,对散布效果及其在幼苗建立、种群恢复以及保护生物学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猪血木种子通过鸟类和重力散布,但以鸟类散布为主;猪血木种子萌发的关键是种子能否从浆果暴露出来;鸟类对猪血木种子散布的意义在于破碎果实,暴露种子。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散布区内许多土地已异质化,一些种子被散布到无法萌发的环境中,限制了鸟类散布的效果。由于鸟类散布在猪血木幼苗建立和分布区扩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对猪血木进行保护时,除保护生境外还必须注意对鸟类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97.
赣西北官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岭山是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东(北)-西(南)走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山脉,与赣、鄂边境的幕阜山平行,共同组成了长江中游赣、鄂、湘三省之间的“生态孤岛”——屹立于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等三大平原之间的“孤岛”,这个“孤岛”对长江中游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作者于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调查了丹江口水库木村小棘吻虫Micracanthornhynchina motomurai(Harada,1935)感染三种小型经济鲤科鱼类--马口鱼(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宽鳍(鱼鼠)(Zacco platypus)和油(粲鱼)(Hemiculter bleekeri bleekeri)的季节动态情况.在感染率和感染丰度方面,寄生于马口鱼和油(鱼鼠)的木村小棘吻虫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秋冬季节感染率和感染丰度都比较高,而春夏季节比较低;与此不同的是,寄生于宽鳍(鱼鼠)中的木村小棘吻虫则全年都维持着较稳定的感染水平;木村小棘吻虫种群在三种宿主体内的总体感染丰度差异显著,但都呈聚集分布,三者的方均比与感染率和感染丰度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9.
广西特有濒危植物狭叶坡垒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广西十万大山。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狭叶坡垒群落特征的研究表明:在10个样点共3 200 m2的样方中,包含维管束植物82科168属265种,这些属可划分成11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的属占绝对优势,达83.7%,温带分布属占13.1%。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外貌主要由中小型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狭叶坡垒群落结构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  相似文献   
1000.
以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 dyerana)扦插苗为材料进行温室不同光照、水分供应分组试验,结果表明:高水和强光环境均导致云南金钱槭总叶绿素含量减少,Chl a/b增加;强光下通过叶面积和比叶质量的增加弥补捕光色素复合体Ⅱ(LHCⅡ)活性的降低,避免强光损害;干旱和弱光环境导致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下降,干旱时单叶面积显著减少,弱光下则比叶面积下降.认为干旱是云南金钱槭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不适应弱光进一步导致云南金钱槭濒危.保护时应注意对生境的适度干扰,减缓群落自然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