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9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生物量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初步建议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测定了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根据22个断面,199个采集点,398个样方的测定结果,得出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年生产量为431.76万吨(湿重),即相当于5.44×10~(-15)焦耳(能量)。其中,马来眼子菜、苦草和黑藻等3种合计约占总生物量的71.46%。全湖可供草食性鱼类食用的水生维管束植物约占总量的86.9%。文中还对4个植物带和9个群丛生物量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人工增殖草食性鱼类,调整湖中植被组成,保护和种植水生经济植物等合理开发利用鄱阳湖水生植物资源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Can条属鱼类和黑龙江流域Can条属鱼类的初步生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n条属(Hemiculter)Can类是一种繁殖得很快、生活力很强的鱼类,在我国各种水体中都能生存。Can条虽然是一种小型鱼,但由于产量很大,在今后大力发展淡水渔业,扩大生产对象的情况下,它也可成为一种很有价值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3.
周密  李渝成 《遗传学报》1989,16(3):184-187
本文报道了一种显示鱼类染色体G-带的BrdU-BsG方法。采用肾细胞短期培养,收获前12小时加入BrdU,使终浓度为10μg/ml。制片经HCl、Ba(OH)_2处理,4×SSC温育。Giemsa染色,显示出白鲢的G-带。其带纹细致清晰,一个细胞的单倍染色体上显示带纹达200条以上,是目前已报道的鱼类多重带中带纹最多的,且反差明显,带纹有特征性,结果较稳定。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建立了白鲢的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4.
李思忠  王惠民 《动物学报》1989,35(2):213-221
本文研究了中国鲽形目8科、27属和约40种的脑颅骨;指出其脑颅骨的最显著特征是前部左右不对称,并首次发现鳒科无基蝶骨(与Berg,1940,1955及Nelson,1984的记载不同),副蝶骨延及基枕骨腹侧后端或附近(与Amaoka,1969及Ochiai,1963的记载也不同)和冠鲽科无眶间突且左右前额骨互连。还依它们脑颅骨的异同,探讨了其演化程度,并拟有中国鲽形目各亚目及科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志留纪鱼类微体化石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王念忠  董致中 《古生物学报》1989,28(2):192-206,001,T002
一、前言滇东曲靖晚志留世地层发育良好,层序清楚,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化石以及牙形刺丰富,是研究我国志留系生物地层的一个重要地区。这套地层自下而上被命名为关底组、妙高组和玉龙寺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其海相地层为典型的壳相沉积,为一种近岸、浅水、富氧的沉积环境(丁文江、王日伦,1937;方润生、江能人等,1985)。本文记述的无颌类和鱼类化石就产自海相地层,它们与牙形刺和其他一些  相似文献   
16.
17.
长江中游鱼类寄生棘头虫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经过3年10次调查,剖检湖北省宜都、黄冈两处江段所产72种鱼类,共计766尾。收集棘头虫10种,其中包括2新种和1新组合,即蛇鮈新棘吻虫(新种)Neoechinorhynchus saurogobi sp.nov.,长江丽棘虫(新种)Brentisentis yangtzensis sp.nov.(Illiosontidae),鲤丽棘虫(新组合)B.cyprini comb.nov.。对长江中游鱼类寄生棘头虫区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养殖鱼类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我国池塘养鱼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经验丰富,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是,过去对鱼类营养的研究没有引起重视,以致鱼类营养科学基础十分薄弱。而国外鱼类营养科学的发展已有近四、五十年的历史,并取得广泛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养鱼饲料工业和现代养鱼业的发展。近年,我国在发展养鱼生产中,深刻认识到饲料是养鱼的物质基础,饲料问题没  相似文献   
19.
白鲟消化道形态学与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白鲟消化道具有肉食性鱼类的典型特征,其口咽腔结构既适合捕食又适合吞食与滤食水生动物。咽后消化道可分为食道、胃后行支、胃前行支、小肠、瓣肠、直肠与肛门。幽门盲囊似一致密器官,小肠与瓣肠连接处有一特殊淋巴器官,肛门两侧有腹孔。白鲟口咽腔被覆层扁平上皮,上皮内有味蕾分布。咽后消化道组织分层为粘膜(无粘膜肌层)、粘膜下层(小肠及瓣肠前部无)、肌层与外膜。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一般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间还散在有颗粒细胞和游走细胞。食道后部与胃的一般柱状细胞为分泌粘液的细胞,肠内的一般柱状细胞为吸收细胞。胃后行支及部分前行支固有膜内有消化腺,其余各部的固有膜为致密层。小肠前中部粘膜形成蜂窝状粘膜窦,无肠腺。除食道前部肌层中有横纹肌外,其余部的肌层均为平滑肌。外膜内结缔组织有的致密有的疏松,外膜表面细胞柱状或立方形或扁平。  相似文献   
20.
杂种优势在鱼类生产上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育种学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培育新品种,另一是利用杂种优势。前者是采用系统选育、杂交或人工诱变等方法,培育出符合人们所需要的优良新品种,但要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良种在生产上的作用。而后者则是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将两个亲本杂交以获得较大的杂种优势,供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