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43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上405 nm激光激发Hoechst33342染色细胞DNA的效果及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SW480和A549两种细胞经Hoechst33342染色后,流式细胞仪405 nm激光激发检测DNA含量,利用软件计算出处于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的百分比,以PI染色法结果作为对照。结果:SW480和A549细胞经Hoechst33342染色后各期的细胞百分比与PI染色法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405 nm激光激发Hoechst33342染色细胞DNA结果可靠,可作为紫外检测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黄褐斑应用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 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 间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黄褐斑女性患者117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三组,即激光组、药物组、联合治疗组各39 例。 激光组单纯应用激光治疗,药物组应用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联合治疗组应用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 生素C 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及黄褐斑颜色评分、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及 黄褐斑颜色评分显著低于激光组、药物组及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激光组及药物组(P<0.05)。药物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其他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 治疗黄褐斑的疗效确切, 可以有效改善黄褐斑面积及颜色,安全性佳,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3.
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和蛋白质芯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探讨诊断模型在E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用SELDI-TOF-MS技术和H4蛋白质芯片检测16例EM和16例正常女性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并建立诊断模型。然后,对16名健康人和16例EM患者样本进行盲法测试验证该模型。筛选出4个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其质荷比(m/z)分别为8141、6096、5894、3269。建立的诊断模型对EM检测的灵敏度为87.5%(14/16),特异性为93.75%(15/16),总准确率为90.625%(29/32)。SELDI-TOF-MS对小样本的EM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EM的诊断及标志物筛选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采用sPD-1协同4-1 BBL进行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后腿肌肉内,建立小鼠肿瘤模型;采用可溶性PD-1 (sPD-1)和4-1 BBL真核表达质粒体内转染进行基因治疗;观察接种不同剂量肿瘤细胞、不同治疗时间小鼠的成瘤率及肿瘤治疗效果;RT-PCR检测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组织切片检测肿瘤细胞浸润肌肉组织的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细胞毒性T细胞(CTLs)的杀瘤效率.结果 转染4-1 BBL/sPD-1基因治疗后,接种低剂量(1 &#215; 104个/ml) H22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生长完全受到抑制;接种高剂量(1&#215;105个/ml) H22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也受到显著抑制.通过延长基因治疗,荷瘤小鼠的成瘤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递减,至8周时成瘤率为0;基因治疗不仅促进IFN-γ和IL-2基因表达上调,而且也使TGF-p、IL-10的表达下调;瘤组织中CD8+ 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和脾淋巴细胞的杀瘤效率显著增加.结论 利用体内存在的少量肿瘤可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的激活;基因治疗适用于对手术、化疗、放疗后体内残存的少量肿瘤细胞的清除;当体内存在大量肿瘤细胞时,适当延长基因治疗时间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5.
研究低氧、复氧对乳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及牛磺酸在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对细胞内钙的调节作用。采用SD大鼠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建立模拟I/R模型。以Fluo-4/AM荧光指示剂负载,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检测心肌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对照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23.71±2.37U)较低;低氧180 min后复氧即刻,钙离子荧光强度开始增加(57.52±8.31U),复氧180 min后钙离子荧光强度(71.13±4.74U)显著增高(P<0.01vs对照组)。而牛磺酸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较模拟I/R组显著降低[(42.42±4.17U)vs(71.13±4.74U),P<0.01]。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导致Ca2+超载;模拟I/R Ca2+超载加剧,而牛磺酸有明显减轻心肌细胞模拟I/R时Ca2+超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一种从食用真菌Agrocybe aegerita中提取的凝集素AAL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该蛋白的基因序列已经通过RT-PCR得到。T7噬菌体展示库筛选发现该蛋白可以在体外和细胞核内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mortality factor related gene on chro-mosome 15(MRG15)发生相互作用。本实验目的是证实AAL和MRG15在细胞核内的共定位,为AAL与MRG15的体内的互作提供证据。构建质粒,将aal与mrg15分别连接到pEGFP-C1和pDsRed-C1上,共转染Hela细胞。将pEGFP-C1和pD-sRed-C1空载体共转染Hela细胞作为对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AAL和MRG15在细胞内的共定位。AAL和MRG15均定位在细胞核内,荧光图片的重叠表明AAL和MRG15在核内共定位。而对照组中的EGFP和DS-RED在细胞内呈弥散分布。这些为AAL和MRG15在细胞核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不同应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细胞骨架形态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六组,Ⅰ组(静态培养)、Ⅱ组(静态培养 细胞松驰素B)、Ⅲ组(10%应变12h)、Ⅳ组(10%应变12h 细胞松驰素B)、Ⅴ组(10%应变24h)、Ⅵ组(10%应变24h 细胞松驰素B)。分别对其施加10%0.5Hz的周期性应变,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方法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D1细胞)细胞骨架进行形态观察、细胞F-肌动蛋白表达定量分析。结果:细胞受到不同周期性应变后,细胞的排列方向发生改变,细胞内的F-肌动蛋白排列同细胞的方向一致,随着拉伸时间的延长,F-肌动蛋白发生部分的断裂,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同静态组相比明显减弱(P<0.01);当加入细胞松驰素B后,细胞内F-肌动蛋白结构发生改变,在力的作用下,细胞内微丝断裂明显,随着拉伸时间的延长,微丝断裂更为加剧,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同静态组相比显著减弱(P<0.01)。结论:不同周期性应变对细胞微丝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微丝在细胞感应力的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观察研究重要的医学昆虫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触角感受器的形态,以明确不同类型感受器的结构及功能。【方法】采用透射电镜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明确并详细描述了毛型感受器、锥型感受器、腔锥型感受器及感觉囊的形态结构。【结论】毛型感受器和锥型感受器可能为化学感受器,腔锥型感受器可能为温湿度感受器;感觉囊中的无孔锥型感受器可能为温湿度感受器,类锥型感受器及类腔锥型感受器可能为化学感受器,各类型感受器同时行使功能,表明感觉囊为一个功能复合体。蝇类触角的感器类型多样、囊结构复杂,可作为研究昆虫触角感器形态、功能及演化的模式类群。  相似文献   
119.
显脉旋覆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显脉旋覆花(Inula nervosaWall.)地上部分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3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紫菀酮(1),β-谷甾醇(2),α-菠菜甾醇(3),熊果酸(4),胡萝卜苷(5),bigelovin(6),loliolide(7),24S-乙基-5α-胆甾-7,22E-二烯-3α-醇-β-半乳糖苷(8),菠叶素(9),山萘酚(10),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11),苄醇-β-D-葡萄糖苷(12)和2-苯乙醇-β-D-葡萄糖苷(13)。其中,化合物1~3和6~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方法:15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0例,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B组80例,采用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治疗,比较两组在手术过程、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B组患者切口个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百分比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P<0.01或0.05),而两组间24hNRE评分、首次下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术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且患者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