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44篇
  79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71.
雅鲁藏布江流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生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雅鲁藏布江起源于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是流经我国西藏境内重要的国际河流,其河流生态系统具有特殊地貌及生态条件。研究该流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是科学评价该区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2009年10月—2010年6月期间,以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物种,对雅江流域干支流及堰塞湖的14个采样断面进行河流生态评价。采用Alpha及Beta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指示局部采样河段及全区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对采样断面底栖动物组成分析发现:14个采样断面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0种,隶属57科102属。雅江干流底栖动物种类数最高为29,平均为19。支流年楚河种类数为17。支流拉萨河,尼洋河,帕龙藏布的最高种类数分别为25,33,36;平均种类数分别为21,21,22,生物多样性普遍高于干流。整个流域中底栖动物平均种类数相差不大,但种类组成和密度相差较大。调查区域的Beta多样性指数β高于低海拔地区的相似的山区河流,说明雅江流域内底栖动物群落差异性高于正常海拔地区。对14个采样断面的物种组成进行除趋势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雅江流域底栖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河型,河床阻力结构,堤岸结构,水流流速。保持稳定的阶梯-深潭结构和自然堤岸结构,以及适宜的流速有利于保护雅江河流生态。  相似文献   
772.
从129株南极海冰细菌筛选到1株耐盐细菌NJ82,该菌最适生长盐度是12%,能够耐受最高盐度为18%.对该菌株进行 16S rRNA 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NJ82 属于 Pseudoalteromonas 属.从总蛋白质、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及膜透性变化等方面对高盐的适应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盐度介于3.3%~12.0%时,随着盐度升高,菌株的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呈快速增加趋势,而 MDA 含量和膜透性变化幅度不大;随着盐度进一步升高,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变化幅度不大;而 MDA 含量升高和膜透性变化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这些重要生理参数的变化将有助于了解海冰细菌在高盐环境下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773.
基于GIMMS NDVI、温度和降水数据,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线性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82—2015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季节响应。结果表明:年际变化趋势上,1982—2015年黄土高原生长季、春、夏、秋季NDVI均呈显著增长趋势,且各个季节NDVI增加速率逐年升高,尤其以夏季增加速率的变化最为明显;空间上,生长季、春、夏、秋季NDVI均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且在大部分地区呈显著上升趋势;线性回归表明,生长季、春、夏、秋季温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生长季、秋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春、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EEMD分析进一步表明,生长季、春、夏、秋季温度均先升高后降低,降水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空间变化趋势上,温度在生长季、春、夏、秋季大部分地区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仅秋季有部分区域呈显著上升趋势; NDVI与温度在黄土高原东北部及西南部地区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在黄土高原北部及西北部地区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74.
季翔  刘黎明  李洪庆 《生态学杂志》2014,25(11):3270-3278
以洞庭湖区金井镇为案例,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乡村景观格局演变过程,模拟了乡村景观格局演变周期曲线,预测出乡村景观格局演变周期,并与CA-Markov模型相耦合,建立了一套符合乡村景观格局演变规律的预测模拟方法. 预测结果表明: 2020年金井镇乡村景观格局中聚落景观和水田景观变化最大,聚落景观将增加至1194.01 hm2,水田景观将减少至3090.24 hm2,模型预测结果的数量精度和空间精度分别达到99.3%和96.4%,明显优于单一的CA-Markov模型.本文提出的乡村景观格局演变周期的预测方法可以为未来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5.
西藏拉萨机场周边风沙源空间分布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海东  沈渭寿  邹长新  孙明  佘光辉 《生态学报》2010,30(21):5716-5727
运用3S技术,通过大量野外调查与遥感数据人机目视解译方法,解译了拉萨机场周边5县1990年、2000年和2008年3期近20a遥感数据,并结合1∶250000DEM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风沙化土地的空间分布及其随高程、坡向的变化特征,以及近20a来风沙化土地的演变趋势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8年拉萨机场周边各类型风沙化土地共有42462.38hm2,其中,由风积和风蚀活动引起的风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为33088.87hm2和9373.51hm2,风积沙地比例为77.93%。(2)拉萨机场周边0—20km风沙化土地面积为14200.54hm2,20—40km面积为10351.03hm2,在40km内风沙化土地占总面积的57.82%。(3)拉萨机场周边风沙化土地增长趋势开始放缓,近20年增长率为53.78hm2/a,其中,20世纪90年代增长率为62.83hm2/a;2000年后增长率为43.72hm2/a。(4)近20a间,气温平均增长率1990—1999年和2000—2008年分别为1.29℃/10a和1.96℃/10a。气温升高是造成风沙化土地进一步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平均风速下降和降水量增长是抑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5)2000年后拉萨机场周边河谷地段人工林面积大幅度增加,裸露河床面积显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河床沙源向河岸及山坡的搬运,这是近10a风沙化土地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76.
1982-2013年内蒙古地区植被物候对干旱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文琳  张强  孔冬冬  顾西辉  孙鹏  胡畔 《生态学报》2019,39(13):4953-4965
气候变化引起的植被物候变化正在大幅度改变生态系统,研究植被物候对干旱的响应对保护内蒙古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100万植被区划,把内蒙古划分为8个植被分区,利用多时间尺度气象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NDVI3g时序数据所反演的物候指标,分析内蒙古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1)在1982年至2013年间,内蒙古植被受到不同时间尺度下干旱的高度控制,尤其是时间尺度干旱的影响(SPEI-3);2)对于整个研究区,生长季开始(SOS)呈提前趋势,生长季结束(EOS)呈延后趋势,生长季长度(LOS)呈延长趋势,像元比例分别为63.79%、59.77%和62.83%;3)内蒙古除荒漠植被类型地区外,同年春季和夏季初期干旱对SOS均具有延迟作用,同年秋季干旱对EOS均具有延迟作用 ;4) 不同植被类型对干旱强度指数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响应程度集中在-10d/0.1-10d/0.1(例如,1d/0.1表示干旱强度指数每增大0.1,会导致物候指数延迟1 d,而-1d/0.1表示干旱强度指数每增大0.1,会导致物候指数提前1 d)。  相似文献   
777.
《昆虫知识》2008,45(2):181
2003年以来,两迁害虫(褐飞虱、稻纵卷叶螟)连年暴发,尤其是2005和2006年褐飞虱特大发生、2007年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对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逐年积累已形成了巨大的虫源基数。2008年两迁害虫将会有怎样的发生?尤其在经历了年初这场50年一遇、百年一遇的低温冻害后  相似文献   
778.
河北省塞罕坝保护区天然植物群落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北省塞罕坝保护区天然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塞罕坝保护区天然植物群落可划分为8种类型,即地榆+异穗苔草+金莲花群落、地榆+老芒麦+毛蕊老鹳草群落、披针叶苔草+铁丝草群落、柔毛绣线菊-铁杆蒿群落、山杏+柔毛绣线菊-铁杆蒿+披针叶苔草群落、蒙古栎+硕桦-胡枝子+柔毛绣线菊-披针叶苔草群落、白桦+山杨-毛榛+山刺玫-糙苏+披针叶苔草+唐松草群落、云杉+白桦-山刺玫+河北柳-披针叶苔草+节节草群落;DCCA分析表明,坡位和土壤养分是影响塞罕坝保护区天然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地形、空间和土壤因子解释了物种格局变异的34.02%,其中,土壤因子占15.67%,地形因子占10.05%,空间因子占6.00%.在各类因子间的交互作用(2.30%)中,土壤和地形因子的交互作用最大(0.93%),土壤、地形和空间因子三者的交互作用最小(0.16%).65.98%未能解释的部分,可能归因于未被选取的因子如种间的协同和竞争作用或者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779.
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对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和分析,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60属、110种及变种.种类组成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其中绿藻门占优势,共计46种(42%),其次为硅藻35种(32%).藻类年平均密度为4.17×106 celVL,最高密度为6.10×107 cell/L,最低密度为5.16×103 cell/L.各季节浮游植物优势种差异显著,春季为一种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夏秋两季为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冬季转为倪氏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niei).空间分布上,丹江、汉江库区以及取水口3个区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尖针杆藻,五青入库区则以倪氏拟多甲藻占优势.磷浓度是驱动丹江口水库藻类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建库几十年来的对丹江口水库较为全面的4次调查资料,分析了丹江口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变化趋势.自1958年以来,50年间,整个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增加了16倍,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有增加的趋势.种类组成由适应河流的固着型硅藻,经过硅藻-绿藻-蓝藻型逐渐发展为硅藻-甲藻-隐藻-蓝藻型.  相似文献   
780.
秃杉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本文首次报道秃杉的核型为K(2n)=22=16m+6sm, 3号染色体具“长着丝点区 域”。似具比同属的台湾杉(18m+4sm)进化的趋势。它们均为"2B"。从国产杉科植物的 核型类型看,似见"2B"的台湾杉属与"1B"的杉木属和"1A"的水杉属、水松属、柳杉属的亲缘关系依序由近到远并比它们进化。本作者还观察了秃杉的核仁数目和多微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