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宁夏中部干旱带潜在蒸散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媛  谢应忠  王亚娟 《生态学报》2016,36(15):4680-4688
潜在蒸散量(PE,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的估算与分析对于研究气候变化、监测农业旱情、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利用FAO Penman-Monteith(FPM)公式计算研究区1975—2012年PE日值的基础上,采用去趋势预置白Mann-Kendall检验法及敏感性分析探讨了历年来PE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将Matlab与Arc GIS相结合,研究了PE及其时序趋势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多年平均PE月值呈现倒U形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多年来,同心县PE具有明显的增长趋势,盐池和海原县则表现为微弱的减少。就影响因素而言,年际尺度上,同心县PE的主导因素为温度和风速,海原县为风速和水汽压,盐池县则以风速为主;月际水平上,温度的变化幅度最大,特别是在植物的生长季节(5—9月份)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研究区内PE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盐池县表现为沿经向递减,同心和海原县则表现为沿纬向递增;就PE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而言,盐池县大部分区域的PE变化不明显,显著增加的区域仅占该县总面积的2.52%,同心县显著和极显著增加的区域占全县面积的61.98%,海原县PE则以微弱减少和微弱增加为主,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比例小于30.00%。  相似文献   
112.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与地形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丹  王金满  曹银贵  卢元清  秦倩  王宇 《生态学报》2016,36(16):5098-5108
在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和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与重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黄土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认识矿区损毁土地植被恢复与地形、土壤因子之间的作用规律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改善至关重要。为此,选择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对2条样带27个复垦样地的土壤、地形、植被参数进行了采集与测定,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CANOCO4.5软件的降趋势对应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了地形与土壤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与土壤变量之间呈显著相关,与地形变量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坡度主要影响草本覆盖度,坡向与有机质和速效磷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速效钾对植被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容重与砾石含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有机质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各土壤养分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为了改善和恢复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脆弱的生态系统,应该考虑植被和土壤的联合演替。在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下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关键是改善土壤状况和增加人工植被,同时加强对排土场人工和自然植被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3.
介绍一种综合趋势面的分析方法--典型趋势面分析。典型趋势面分析是典范相关分析与趋势面分析的结合,它确克服了趋势面分析的缺陷,能同时对单母体空间上的多变量进行分析,拟合一个综合趋势面,通过对山西沙棘灌丛水平格局的分析介绍了典范趋势面分析的应用,并比较了趋势面分析与典范趋势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4.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的生物高技术,已被看作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生物高技术作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活动和发展社会经济极为活跃和最有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发展有可能给人类开发出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5.
<正> 到2000年,日本生物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预计可创造5140亿美元收入,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其中生物工业的传统技术占4543亿美元,新生物技术大约占607亿。该预测是日本工业发酵协会生物工业开发中心汇编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的一部分。鉴于这种预测,人们对1985年日本政府6个机构在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方面花费13460万美元的数额(超出1984年  相似文献   
116.
鼎湖山地带性植被种间联结变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鼎湖山地带性植被厚壳桂属(Cryptocarya)群落种间联结15年的变化,以期揭示该群落随时间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群落的优势种种类组成基本没变化,但与15年前比较,优势种群的种对正负联结比例基本一致,但种间关系趋向平缓,高的正或负联结系数值少见;阳生性的先锋种与中生性建群种的联结系数值增大;群落中的2个亚群丛分化更为明显。表明南亚热带地带性顶极群落稳定是相对的,而波动变化是明显的,尤其是当群落循环演替的进程加剧时。  相似文献   
117.
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生态环境大数据给生态环境领域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本文回顾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在收集、监测、分析与应用方面的发展现状。虽然生态环境大数据研究相对于其他领域起步较晚,但是目前正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生态环境大数据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 一、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二、需要跨区域的不同监测站点甚至不同观测网络进行联合观测与研究, 建立从样地到区域甚至到全球多尺度的、系统的观测与研究, 并且应该推进观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进一步统一不同生态环境观测网络的观测标准, 建立国际统一的观测标准和规范;三、需要开发针生态环境对大数据的统计分析软件, 尤其应该重视地理信息技术与统计分析技术的结合,特别是过程模型与大数据的结合。最后, 虽然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应用研究相对薄弱但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未来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应用主要应该体现在生态环境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环境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8.
中国西北干旱区蒸散发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邓兴耀  刘洋  刘志辉  姚俊强 《生态学报》2017,37(9):2994-3008
利用MODIS ET数据集中2000—2014年的地表实际蒸散发量产品,运用变异系数、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与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法,研究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蒸散发的空间格局、不同维度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4年全区蒸散发量总体较小,蒸散发量小于200 mm的区域占总面积的38.329%。在空间上ET自山区向两侧平原减少,不同土地覆盖的ET大小为:林地农用地草地稀疏植被。受降水和土地覆盖的综合影响,ET的高值区(400 mm)主要在降水丰富的山区林地和草地,而低值区(200 mm)主要在降水较少的平原稀疏植被区和草地。(2)近15年全区蒸散发变异程度不明显,以相对较低的波动变化为主。各亚区内波动较低区域的比例为:北疆天山祁连山内蒙西部河西走廊南疆。(3)15年间全区年均蒸散发量呈波动变化,总体有微弱的减小趋势,变化率为-0.9348 mm/a。基于像元尺度的分析也表明全区ET以减小的变化趋势为主,但各亚区的减小程度各异:天山内蒙西部河西走廊北疆祁连山,仅南疆有增加趋势。(4)全区ET的Hurst指数均值为0.689,Hurst指数大于0.5的范围所占比例为80.033%,未来全区蒸散发的变化趋势以持续性减小为主。其中22.003%区域的变化趋势无法确定。未来各亚区ET的减少趋势为:内蒙西部天山河西走廊北疆祁连山南疆。  相似文献   
119.
120.
以中国南方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为研究对象, 运用野外定点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检测方法, 研究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 探讨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响应及其机制, 旨在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 1)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 三个研究区平均值分别为23.42、25.78 和26.03 g·kg–1; 2)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但土壤有机碳含量并不是随着石漠化程度增加而一直降低, 而是一个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3)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特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与土壤总氮、水解氮、速效钾、总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上层渗透性存在极显著地正相关, 与总磷、下层渗透性存在显著地正相关, 与容重存在极显著地负相关,而与pH、总钾、有效磷、土壤呼吸、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无明显相关性; 4)土地覆被变化明显影响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 而地貌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不仅对中国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应对全球变化碳循环的减源增汇同样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