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雅罗鱼亚科为外群,采用分支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鲐亚科17个属(须鳊属除外)进行了系统发育和动物地理学的分析。结果表明,(1)鲴亚科这17个属为一个单系群,并由4个较小的单系群组成;(2)鲴亚科现在的地理分布格局除源自离散事件外,主要源于扩散事件。鲐亚科的特征演化还表明,东亚地区地质历史的反转演化和平行演化可能在鲴亚科系统发育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珍珠菜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进化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20 种珍珠菜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花粉的大小、形状、表面纹饰和外壁构造等特征可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细梗香草型、白花过路黄型、过路黄型和黑腺珍珠菜型。对它们可能的进化水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细胞学等资料进一步探讨了珍珠菜属各亚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93.
叶甲亚科口器比较形态学研究(鞘翅目,叶甲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甲亚科成虫为植食性昆虫,是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对叶甲亚科8属8种叶甲(Agrosteomela chinensis (Weise),Ambrostoma fortunei(Baly),Asiparopsis convexa (Weise),Chrysolina aurichalcea(Mannerheim),Chrysomela populi Linnaeus,Gonioctena tredecimmaculata(Jacoby),Parambrostoma mahesa(Hope),Paropsides soriculata(Swartz))的口器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并对其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
蒋平  郭聪 《四川动物》2004,23(3):257-261,i007,i008
脊椎动物的起源与演化历来是进化生命科学的核心命题。近年脊椎动物的起源与演化有重大突破。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群中的后口类“皇冠西大动物”,半索动物“云南虫”和“海口虫”,尾索动物“始祖长江海鞘”,头索动物“海口华夏鱼”和“中间型中新鱼”,脊椎动物“凤姣昆明鱼”和“海口鱼”,论证了普通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演化过渡的各种中间类型,勾勒出一幅较为完整的早期生命演化谱系。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舒德干教授基于对靠近脊椎动物“源头”时段软躯体后口动物化石系列的研究以及新的发现提出脊椎动物起源分“五步走”的新假说,即在脊椎动物的起源的“四步走”前还有更为原始的“一步”:云南澄江出土的古虫动物门化石很可能代表了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间的过渡类型。本文即综述了普通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演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5.
猛禽类跗跖骨形态特征与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捕获猎物为生的猛禽类。其跗跖骨具有:骨骼粗壮,肌肉附着槽、血管孔发育,位于同一平面的3个跖骨滑车组成了典型的“滚轴模式”,第Ⅱ跖骨滑车翼延伸变粗等形态特征。这些特征与猛禽类抓握有力、撕裂迅猛、行动稳健的功能相适应,将有利于猛禽类功能的发挥。进一步表明了猛禽类形态特征与其功能之间相互协同、适应性,并以此同地栖性鸟类的“三角模式”相区别。由此可以为古鸟类依据跗跖骨的形态特征来判断其类型及栖息习性提供依据,同时对研究早期鸟类功能演化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6.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observation of pollen grains of 18 species belongingto 18 respective genera of the tribe Peucedaneae Drude revealed distinct ultrastructural difference in thepollen exine, including the thickness and features of rectum, columnar layer, foot layer and endexine. Thesystematic position of those 18 species are re-evaluated based on their ultra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pollen exine observed in this study. Seven genera related to Angelica L. in Angelicinae Drude have beendeduced to genus Angelica L. For example, Osterfcum grosseserratum (Maxim.) Kitagawa was changed toAngelica L. by some authors, but it differs from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in having well developedtectum which is thicker than the columnar layer and foot layer. Its columnar layer is quite well-developedwith long and branched columellae. Besides its surface is tuberculated. Evidently, its development exceedsthat of Angelica sinensis. However, it is only a moderate evolutional species in its genus, and the Angelicasinensis accounts as the most advanced species in Angelica Diels, thus, placing genus Ostencum Hoffm.in Angelica L is not suitable, it may be more appropriate to keep its original position. In addition, Ferulaakitschkensis B. Fedtsch. ex K.-Pol. differs greatly from those of Talassia transiliensis (Herd.) Korov. andSchumannia turcomnnia Kuntze, because of its very well-developed columnar layer, being about four tofive times thicker than the total of tectum and foot layer, tuberculated tectum surface and complicatedstructure of columnellae. As another species Heracleum forrestJ‘iWolff also differs from Semenovia rubtzovii(Schischk.) Monden. in having an even thickness of exine and well-developed columnar layer, it seemssuitable that they should also be treated as two independent genera.  相似文献   
97.
海桑属(Sonneratia)植物的木材结构及其系统演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海桑科海桑属(Sonnerotia)6种植物的木材结构特征,并与同科的八宝树属(Duabanga)、千屈菜科的紫薇属(Lagerstroemia)植物的木材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射线高度和射线宽度可作为卵叶海桑区别于其它种类的鉴定特征或辅助特征;2.海桑属形成一单系的类群,并与紫薇属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而与同科的八宝树属的亲缘关系更远;3.导管数量特征的聚类分析可以推测海桑属植物沿两支进化,一支进化为水分输导效率高的种类(即导管直径宽和输导面积大,管孔密度小,如海桑和拟海桑),另一支进化为水分输导安全性高的种类(即导管直径窄、输导面积小,管孔密度大,如杯萼海桑、卵叶海桑、无瓣海桑、海南海桑)。  相似文献   
98.
王素媛 《生物学通报》2004,39(10):29-30
1.1知识目标 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
中国淡水涡虫RAPD分析条件的优化(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涡虫是动物界最早出现两侧对称、三胚层、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也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重要类群,因而在动物系统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涡虫再生能力极强,因此成为研究细胞分化与去分化分子机理的理想材料,近百年来一直是国际动物学界热衷探索的研究领域之一。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动物学界从事涡虫研究者甚少,属于基础十分薄弱的  相似文献   
100.
提出了以蜡状芽孢杆菌与金矿化作用及有机质、流体矿化系统协同演化作用机制,认为生物矿化作用是随着其他地质作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演化的过程.阐述生物-蜡状芽孢杆菌、有机质、流体矿化及生物矿化作用演化机制,从而把构造演化与生物矿化作用结合起来研究.主要介绍有机流体的主要来源,着重探讨生物矿化作用子系统,其中包括活生物体的作用,有机质的作用及有机流体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