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74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粟穗螟滞育的形成和解除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学贤  程开禄 《昆虫学报》1993,36(4):451-458
粟穗螟Manpava bipunctella Ragonot在川南地区为二化性兼性滞育的昆虫。光周期是诱发滞育的主导因素,在中位温度下,滞育与否主要取决于幼虫发育期间的每日光照时数。在2s℃恒温下,临界光周期为14小时38分。幼虫对光照刺激反应的敏感期为低龄期。 温度和食料效应只发生在每天14小时以上的长光照下,低温有抵销长光照抑制滞育的作用,高温影响不显著;取食玉米的幼虫滞育率比高粱的高,并随寄主生育阶段的发展而增高。该虫滞育解除必需每天14-15小时的长光照;不利于滞育发育和解除,适宜温度为10一25℃。本文最后讨论了该虫滞育形成和解除的特点对发生规律的作用及在测报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明确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诱导小麦对根腐病产生抗性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印度梨形孢悬液浸种,以无菌培养液为对照,用病原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小麦,对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转录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禾谷镰孢菌能诱导小麦产生过氧化氢,降低细胞内水含量,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根部定殖印度梨形孢的小麦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活性氧自由基含量降低,胞内水含量提高,细胞膜稳定性增强;印度梨形孢定殖能改变由于病原菌引起的mRNA转录组变化,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综合表明印度梨形孢定殖能有效地提高小麦对禾谷镰孢菌的抗性。【结论】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开发新型高效环保抗根腐病生物制剂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3.
瓜类刺盘孢诱导物对新疆甜瓜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应用病毒、细菌、真菌以及病原菌体及其代谢物作为诱导因子,已在多种作物上获得对病害的整体免疫,有些已开始在田间应用。我们也曾应用人工诱导免疫的方法使新疆甜瓜获得对瓜类疫霉病的抗性,但有关植物人工诱导免疫机理的研究,目前国外报道不多,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以瓜类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angenarium)培养滤液和菌丝细胞壁作为诱导物,研究了免疫植株相关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变化,探讨了人工诱导免疫的机理。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鲸类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文章克隆了不同低氧耐受能力的3个鲸类物种,抹香鲸(Physeter macrocephalus)、白鲸(Delphinapterus leucas)和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s asiaeorientalis)的脯氨酸羟化酶2(PHD2)。通过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发现3个物种PHD2的氨基酸序列非常保守。通过对这3个物种的PHD2的功能进行探究发现:3个物种的PHD2在常氧情况下均可以降解3个物种的HIF-α(包括HIF-1α和HIF-2α)蛋白,而在低氧(O2浓度小于2%)情况下,PHD2则无法明显降解HIF-α蛋白。在常氧下,鲸类的PHD2降解HIF-α是依赖于识别鲸类的HIF-1α上LTLLAP和LEMLAP,HIF-2α的LAQLAP和LETLAP氨基酸片段,推测PHD2是通过对HIF-α序列中的脯氨酸位点进行羟基化修饰后,被VHL-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所识别,发生泛素化降解。而在低氧条件下,PHD2的活性受到抑制HIF-α不能被VHL-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识别,发生降解。研究对3种不同低氧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35.
通过测定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肺组织匀浆液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力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究肉苁蓉苯乙醇苷(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from cistanche,PhGCs)对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PhGCs和大花红景天能降低CMS大鼠右心室肥厚和ET-1含量、升高NO含量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otal nitric oxide synthase,T-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酶活力,下调肺组织HIF-1α及VEGF蛋白的表达,上调PPAR-α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肺组织中HIF-1α的mRNA水平;此外,大鼠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比容无明显变化。该研究表明PhGCs可能是通过抑制HIF通路、激活NO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6.
37.
为研究洞庭湖流域植被春季光合物候和秋季光合物候的时空变化,揭示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为亚热带植被物候模型的建立和碳收支评估提供有益参考,该研究利用2000–2018年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遥感数据反演洞庭湖流域植被春季光合物候(春季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和秋季光合物候(秋季光合作用停止的时间),分析植被春季、秋季光合物候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1) 2000–2018年,洞庭湖流域植被春季光合物候以0.75 d·a–1的速度显著提前,秋季光合物候以0.17d·a–1的速度呈延后趋势,植被生长季长度以0.90d·a–1的速度显著延长;(2)季前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研究区春季光合物候提前的主要影响因素,秋季光合物候与季前降水量、最低气温、辐射强度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季前最高气温主要呈负相关关系;(3)研究区植被春季光合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敏感,尤其是季前最低气温的升高导致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灌丛和草地的春季光合物候显著提前。洞庭湖流域植被春季光合物候提前对生长季延长起主导作用,这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植被春季光合物候对增强研究区碳汇功能扮演着比秋...  相似文献   
38.
摘要 目的:研究开发一种简易、快速在体外使多能诱导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定向分化为功能性肝样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根据正常肝细胞在体内的发育规律,设计简化诱导方法使iPS细胞定向分化为内胚层细胞,应用qPCR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纯度后进一步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并通过qPCR、ELISA、免疫荧光等技术鉴定肝细胞的性状和功能。结果:iPS细胞诱导7天后, OCT4和NANOG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内胚层细胞相关基因CXCR4、FOXA2和HNF4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内胚层细胞继续诱导培养15天后,肝细胞特异性标志基因ALB、TDO2、RBP4、G6PC和肝药酶基因CYPs等显著上调,同时产生高水平的白蛋白和尿素;PAS糖原染色为阳性,能主动摄取和释放吲哚菁绿,证实诱导成的肝样细胞具备正常肝细胞的部分功能。结论:该诱导方案能够在体外使iPS细胞遵循正常肝脏发育通路简易、高效地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本研究为大量获得iPS来源的肝细胞及其在细胞疗法和药筛模型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39.
真菌诱导子对悬浮培养西洋参细胞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不同真菌诱导子对悬浮培养的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细胞生长、皂甙和多糖合成,以及细胞内和培养液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生理效应。悬浮培养的西洋参细胞经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nicoltianae)丝体诱导子处理后,总皂甙产率可由对照的296mg/L增加到679mg/L(约占细胞干重的(16.3%),比对照提高约1.3倍,而且总皂甙的85%排放在培养液中;经黑曲霉(Aspergillusnigran)诱导子处理后,细胞多糖含量可达到11.79%(细胞干重),比对照增加1倍多。初步纯化的刺盘孢菌丝体诱导子和尖孢镰刀菌(Fusuriumoxysporum)滤液诱导子在诱导处理前期能明显促进西洋参细胞生长,同时细胞内及培养液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随时间延长,细胞生长和酶活性逐步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采用EBV-EA诱导抑制实验的方法,对40种蔬菜,60个品种,共150个样品的防癌抗促作用效果进行了筛选与比较,其中具有中等以上抑制活性的样品117个,占样品总数的78%,尤其以非洲野苋菜、辣椒、羽衣甘蓝、山药芋头、苦瓜及紫苏、罗勒等一些芳香莱的效果较好。不同品种、不同植株部位、不同提取方法以及不同产地,对蔬菜的抗促活性也有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