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云南广西三叉蕨科二新种周厚高,朱维明(广西农业大学,南宁530005)(云南大学,昆明650091)关键词三叉蕨科,滇桂三相蕨,桂滇肋毛蕨,云南,广西TWONEWSPECIESOFASPIDIACEAEFROMYUNNANANDGUANGXI¥ZNO...  相似文献   
32.
利用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种子外种皮和胚乳的水浸液对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Rupr.)、绿豆(Vigna radiata(Linn.)Wilczak)、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进行处理,研究滇重楼种子水浸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GC-MS方法对滇重楼种子内源抑制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滇重楼外种皮、胚乳水浸液对上述3种受体植物的发芽率、苗高、根长及鲜重均产生影响,其作用强度和水浸液的浓度有关,总体上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双重浓度效应。滇重楼种子水浸液对白菜的影响作用最强,对绿豆的影响作用最弱,且胚乳水浸液的影响较外种皮强。不同浓度滇重楼种子外种皮和胚乳水浸液均能影响3种植物幼苗体内保护酶的活性,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增加,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白菜、小麦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减少,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绿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利用GC-MS方法从胚乳和外种皮水浸液中分别检出8种和2种物质。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中存在内源抑制物质,可能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水浸液可能通过影响植物幼苗保护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其正常生长;有机酸类物质可能是滇重楼种子内源抑制物之一。  相似文献   
33.
被誉为天然花园的云南,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坡林地内,生长着一种极为美丽的木本花卉——滇丁香。每到金秋时节,葱郁的山林间,一团团粉红色或大红颜色的滇丁香花朵纷纷会映入人们的眼帘,如果你没有机会到野外去欣赏它们的芳容,也可在云南昆明的金殿公园名胜区的茶花园,或云南大理古城的花园中都能寻觅到它那清逸娇美、楚楚动人的倩影,此外还有丽江和武定也有少量栽培。近年来,在昆明金殿落户的滇丁香(Luculiaintermedia)和鸡冠滇丁香(L.yunnanensis),都是园林工作者从野外引入庭园栽培的新秀,也是人们喜爱的野生花卉之一。滇丁香为茜草科滇…  相似文献   
34.
《动物学研究》2007,28(4):416-416
滇金丝猴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藏东南高海拔地区,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被IUCN列为最濒危的物种之一。昆明动物研究所自80年代起采用多学科和现代生物学研究技术,对滇金丝猴的资源状况、区系分类、系统演化、遗传进化、繁殖生物学、行为生态学、分子遗传进化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综合研究。并首次引进滇金丝猴的种源进行人工饲养,开展迁地保护研究,现人工养殖的种群数已达12头,并成功建立了一整套驯养、管理、繁殖和疾病防治的科学方法体系。2007年5月25日,该种群第一头子二代滇金丝猴顺利出生,目前,健康状况良好。这是昆明动…  相似文献   
35.
周伟  李明会  麦紫  李伟 《动物学研究》2006,27(4):389-395
现有两栖类生境研究报道多局限于定性描述,缺乏定量数据和统计分析支撑。以蛙的发现点为圆心,作半径1 m的样圆,测量12个生态因子。调查共记录滇蛙(Rana pleuraden)133只和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62只。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种蛙对同一生境的利用,结果表明,在干燥草地生境仅最高植物高度差异显著;湿润草地生境至水源距离和水百分比差异极显著,水草百分比和湿泥百分比差异显著;水体生境各种生态因子的差异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中滇蛙和昭觉林蛙所选择的因子往往相同或者顺序颠倒,但这些因子的值几乎均是反向分离的,即小生境不相同。两种蛙的生境利用各有偏好。滇蛙日间活动主要在水体,而昭觉林蛙则在湿润草地和干燥草地。两种蛙对泥地生境利用都少。不同体长的滇蛙对水体生境利用度均较高。昭觉林蛙随着体长增加,对隐蔽条件好的湿润草地和干燥草地生境利用度增加,对水体的利用度减少。  相似文献   
36.
据报道,灵长类动物体内寄生线虫感染情况严重。我国特有珍稀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肠道也受到寄生线虫感染,其健康极受影响。滇金丝猴数量稀少,极需保护。捕食线虫真菌是线虫的天敌,具较高的生防动物寄生线虫的潜力。为提供应用捕食线虫真菌生防滇金丝猴肠道寄生线虫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从滇金丝猴粪便分离捕食线虫真菌,量化测定及比较不同捕食器官类型和来自不同生境的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从中筛选有较高捕食率的菌株。结果显示,从滇金丝猴粪便及其他不同生境共筛选到3株捕食率较高的捕食线虫真菌菌株:Dactylellina gephyropaga(331-1),Dac.drechsleri(84-1),Drechslerella dactyloides(342-2),其捕食率分别为:81.10%,76.17%,81.33%,其中331-1分离自滇金丝猴粪便,该菌株具有高效生防滇金丝猴肠道寄生线虫的潜力;来自不同生境或同一生境同种不同株的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差异较大;产黏性菌网的捕食线虫真菌其捕食率普遍低于产收缩环、黏性分枝和黏性球的捕食线虫真菌;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与捕食器官生成速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7.
本文研究了滇金丝猴子宫颈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滇金丝猴的子宫颈不发达,呈扁平状结构。不存在子宫颈丘,子宫颈管基本上是直的或稍弯曲;粘膜平滑,腺体和隐窝贫乏。子宫颈外口为较薄的腹侧唇和较厚的背侧唇所包围。背侧穹窿深于腹侧穹窿。复层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的连接位于子宫颈外口处。子宫颈上皮由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38.
滇姜花抗肿瘤活性二萜及其光敏氧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滇姜花(HedychiumyunnanenseGagnep.)根茎中分离到两个具抗肿瘤活性的二萜成分滇姜花素C及滇姜花素A,前者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及化学方法鉴定。此新化合物亦可从滇姜花素A的光敏氧化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9.
根据一件产自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关岭组Ⅱ段的新标本并结合产自相同地点和地层中的模式标本对纤细滇美龙(Dianmeisaurus gracilis Shang & Li,2015)进行了详细研究.原模式标本暴露其腹而,而新标本暴露其背面,两者互相补充提供了更完整、精确的纤细滇美龙解剖学信息.新材料揭示该种具有非常短小的吻部,眶前区的长度不仅短于眶后区长度,甚至短于眼眶的长度;外鼻孔小且位置靠前,即鼻孔前区的长度短于鼻孔后缘与眼眶前缘之间的距离;由两额骨构成的眼眶间隔非常狭窄,宽度小于顶骨平台宽度的1/3;额骨前后两端均具渐尖的突起;顶骨后部不收缩,顶骨平台后缘呈深V型.补充了新信息和包含更多属种(如Dawazisaurus)后的系统发育学分析支持了之前滇美龙和滇东龙互为姊妹群的结论,同时它们和马家山龙、滇肿龙、贵州龙和大洼子龙一起构成了一个仅由中国的属种组成的单系类群.与欧洲肿肋龙类群(Dactylosaurus,Anarosaurus,Serpianosaurus和Neusticosaurus)相比,这一单系类群与幻龙类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0.
灵长类交配模式是灵长类社群结构和婚配制度的重要表征之一,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灵长类社群结构和两性交配策略。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对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进行了观察研究,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收集了雌雄个体的交配相关的行为数据,主要包括邀配对象、交配过程、持续时间和回合数,以及参与交配的雌雄对在交配结束后的相互理毛的持续时间和回合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群滇金丝猴全年均有交配行为,交配高峰期在7-9月,两性参与交配的积极性和对季节变化的响应不同;交配主要由雌性通过邀配发动(76%),交配高峰期也是雌性邀配的高峰期;雄性爬跨频次(年均0.43次/月,n=5)和射精爬跨比(年均19%,n=5)则在全年无显著变化。交配行为发生的典型表现为:雌性通过小跑或跳跃进入雄性视线范围内,爬伏呈臀向雄性邀配;雌猴爬伏时离雄猴的远近距离不同(<1m vs. 2-5m : 69% vs. 31%)会影响其邀配成功率(<1 m vs. 2-5 m :68% vs. 40%);若一次邀配失败,雌猴可能会连续爬伏邀配(最多4次),连续多次邀配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单次邀配(79% vs. 52%)。交配结束后雌性会主动为雄性理毛,但雌性主动理毛与交配是否射精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