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71.
从滇皂角GleditsiadelavayiFranch荚果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到一个含有 8个糖基的三萜皂苷。运用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为 :3-O - β -D -吡喃木糖基 (1→ 2 ) -α -L -阿拉伯吡喃糖基(1→ 6 ) - β -D -葡萄吡喃糖基 - 2 8-O - β -D -吡喃木糖基 (1→ 3) - β -D -吡喃木糖基 (1→4 ) -α -L -鼠李吡喃糖基 (1→ 2 ) - [α -L -鼠李吡喃糖基 (1→ 6 ) ]- β -D -葡萄吡喃糖基刺囊酸 (GS C′)。应用 2DNMR谱 ,包括TOCSY ,1H 1HCOSY ,HMQC ,HMQC TOCSY ,HMBC和ROESY谱 ,全归属了其氢和碳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272.
利用扫描电镜对伞形科滇芎属7个种的花粉与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其中3种滇芎属植物的花粉形态为首次报道,7种叶表皮微形态为首次报道,为滇芎属的种间关系与属下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1)滇芎属7种植物花粉形态分为菱形、椭圆形、近矩形等3种,极面观的形状则有三角形、三角圆形以及钝三角形;花粉极轴与赤道轴的...  相似文献   
273.
基于电路理论的滇金丝猴生境景观连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  李丽  吴巩胜  周跃  李雯雯  梅泽文 《生态学报》2018,38(6):2221-2228
景观连通性对生态系统服务、动植物基因交流的保护以及景观规划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以滇金丝猴活动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电路理论建立滇金丝猴栖息地的连接度模型,分析滇金丝猴栖息地间的连通性,对于连通性较好的区域,识别出了重点保护与恢复区域;对于连通性较差的区域,通过电路理论连接度模型确定了影响今后廊道建设的重点保护与恢复区域。结果表明:各区域内部猴群栖息地连通性较好,其中中部地区最优,其次是北部,最差为南部。G3和G4栖息地斑块作为对连接各区域猴群生境斑块起到关键作用的"踏脚石"斑块是今后重点保护与恢复的区域,保护和恢复南部与中部猴群栖息地间"空白区域"的植被对于整个滇金丝猴活动区域的猴群基因交流也尤为重要。方法上,相较于图论得到的单一路径,电路理论得到的多路径更具有现势性。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可为濒危物种保护和区域生态廊道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4.
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具有较好的物理基础,是目前估算和预测林冠截留的有效工具。基于2007年6月到9月的降雨数据、气象和林分结构资料,采用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对岷江上游川滇高山栎林冠截留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林冠持水能力为0.23mm,树干持水能力为0.041mm,树干茎流系数为0.013,使林冠饱和的降雨为0.3mm;研究期间实测的林冠截留量为80.2mm,占总降雨量的16.5%,应用模型模拟的林冠截留总量为81.8mm,高于实测值1.6mm(高于实测值2.0%),林冠截留和树干茎流周累积量模拟值均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应用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进行岷江上游川滇高山栎林冠截留模拟研究中,模型最易受林冠持水能力影响,其次为郁闭度、树干持水能力,影响最小的林分参数为树干茎流系数。  相似文献   
275.
滇蔗茅杂交F_1双抗SCSMV和SrMV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2种主要病原甘蔗条纹花叶病毒分离物(SCSMV-JP1,Gen Bank登录号JF488064)和高粱花叶病毒分离物(Sr MV-HH,Gen Bank登录号DQ530434)为接种毒源,采用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于2015-2016年2次对由热带种路打士与滇蔗茅云滇95-19杂交获得的41份滇蔗茅杂交F_1及亲本进行了双抗SCSMV和Sr MV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41份滇蔗茅杂交F_1及亲本中,对SCSMV表现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23份,占53.49%,4级感病到5级高感的有20份,占46.51%;对Sr MV表现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31份,占72.09%,4级感病到5级高感的有12份,占27.91%。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0份滇蔗茅杂交F_1对SCSMV和Sr MV均表现1~2级抗病,占23.26%,其中云09-604、云09-607、云09-619、云09-633、云09-656、云滇95-19等6份滇蔗茅杂交F_1对2种病毒均表现为1级高抗,占13.95%。研究结果明确了41份滇蔗茅杂交F_1及亲本对甘蔗花叶病2种主要致病病原的抗性,筛选出10份双抗SCSMV和Sr MV的滇蔗茅杂交F_1,为深入开展抗甘蔗花叶病育种提供了优良抗源种质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6.
2019至2023年,在四川省珙县(104°50′05″E,27°54′27″N,海拔1 331 m)和叙永县(105°32′05″E,28°13′51″N,海拔1370m)分别采集到2号和4号绒鼠类成体标本。这些标本个体较小,尾长约为体长的41%,形态鉴定属于滇绒鼠(Eothenomys eleusis)。对所采标本的Cyt 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绒鼠属物种序列构建贝叶斯基因树,结果显示:所采标本与滇绒鼠指名亚种(E. e. eleusis)聚为一个支系(贝叶斯后验概率为1.0),遗传距离为0.8%,与滇绒鼠aurora亚种(E.e.aurora)的遗传距离为2.5%。根据标本形态、头骨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证据,确定所采6号标本为滇绒鼠,是该物种在四川省的首次确认分布记录。标本现存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动物标本馆(编号分别为SAF19843、SAF19844、SAF220125、SAF220131、SAF23176和SAF23177)。  相似文献   
277.
滇重楼地上部分的配糖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滇重楼ParispolyphyllaSm.var.yunnanensis(Fr.)H-M,地上部分,分离出4个微量的配糖体,经光谱分析和化学降解证明其化学结构分别为25S-异钮替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甙(A),26-β-D-葡萄吡喃糖基-纽替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甙(B),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甙(C),7-O-α-L-鼠李吡喃糖基-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糖甙(D)。  相似文献   
278.
张庆  周伟  潘晓赋  李明会 《四川动物》2007,26(2):415-418
要真正了解一种蛙的生态习性及食性,调查和分析其不同种群、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性别的年周期食物组成是必要的。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1月在昆明白龙寺、花红洞和西街口逐月采集滇蛙Rana pleuraglen标本进行食性分析,结果表明,滇蛙种群间和不同生长阶段、及雌雄个体间的食量百分比上有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群间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食物量组成无显著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结果显示,各产地雌雄滇蛙食物量组成均无显著差异。滇蛙的食物类群相对丰富,反映它是捕食的多面手。昆明地区气候稳定,不同小地域农田生境的昆虫相几乎相同。这是食物成分相同的主要原因。而滇蛙不同种群的食物成分中,一些类群所占的比例不完全相同,又反映出三地气候和/或昆虫相的微小差异。幼年组食物中双翅目和膜翅的成分高于成年Ⅰ、Ⅱ组的。这可能与上述食物类群富含幼年组个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或者比例较高有关,所以它们食之较多。  相似文献   
279.
目的:探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重庆、贵州、云南3地滇重楼栽培根际土壤酚酸含量的影响,为滇重楼连作障碍生物综合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贵州安顺的滇重楼实生苗为研究材料,以未接种AM真菌的土壤为对照,研究在不同AM真菌组合和生境条件下,滇重楼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4种酚酸类物质(丹参素、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对香豆酸)均在不同栽培地点的滇重楼根际土壤中检出,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丹参素、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但各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接种AM真菌能够有效的减少根际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积累,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贵州安顺的根际土壤中酚酸含量呈递增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为滇重楼形态变异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酚酸并不是单一作用的,不同酚酸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接种AM真菌改变了滇重楼根际土壤的酚酸物质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利于创造健康的根际微生态环境,可为菌肥在滇重楼栽培区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0.
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系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此前我们已经描述了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本文继续描述该剖面的中泥盆世晚期的地层及其四射珊瑚,讨论它们的地层划分、珊瑚群对比与古生物地理。至于晚泥盆世的珊瑚,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拟另文继续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