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3篇
  15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建立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测定异丙托溴铵中甲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氯甲烷?甲苯等7 种有机溶剂残留量。方法: 色谱柱:DM-624( 聚乙二醇PEG-20M) 毛细管柱(30.0m×0.53mm,3.00μm);载气: 氮气, 流速为2.0mL·min-1;柱温:程序升温, 初始温度为40℃ , 保持5min, 然后以6℃·min-1 升温到150℃ , 再以50℃·min-1 升温到230℃ , 保持3min;检测器: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240℃;顶空进样量:1.0mL。结果: 甲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甲苯分别在15.02~900.92mg·L-1(r=0.9999)、21.03~1262.00mg·L-1(r=0.9999)、21.30~1278.16mg·L-1(r=0.9999)、7.80~468.25mg·L-1(r=0.9998)、22.22~1332.97mg·L-1(r=0.9999)、0.31~18.79mg·L-1(r=0.9992) 和3.48~209.02mg·L-1(r=0.9998)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RSD=0.19%)、100.1%(RSD=1.08%)、101.4%(RSD=1.03%)、98.1%(RSD=0.40%)、98.1%(RSD=1.55%)、98.9%(RSD=3.08%) 和101.8%(RSD=2.12%)。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 结果准确, 适用于异丙托溴铵中残留有机溶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通过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抗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菌粘附作用的研究,为临床针对产膜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可能的探索方向和防治途径。方法 以万古霉素为阳性对照,利用XTT减低法,评价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对表皮葡萄球菌初始粘附的影响。结果 浓度为4、2和1 mg/L的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对表皮葡萄球菌初始粘附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555~34.9664,P<0.01);用浓度为32、16、8和4 mg/L的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对实验材料预处理后,对表皮葡萄球菌初始粘附抑制作用明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5~21.9246,P<0.001)。结论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无论是直接作用或是对实验材料预处理,对表皮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被膜的初始粘附过程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生命科学研究》2017,(5):405-411
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是新型高关注度污染物之一,对鱼类具有强毒性。山核桃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细胞凋亡等作用。通过硅胶柱洗脱、薄层色谱(TLC)检测对山核桃叶进行提取和纯化,得到黄酮类化合物产物B;设置4个实验组(空白对照,0.5 mg/L TBBPA,1.0 mg/L产物B,0.5 mg/L TBBPA和1.0 mg/L产物B),记录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指标;同时,检测不同处理组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山核桃叶提取的总黄酮产物B中包含50%的查尔酮、27%的黄酮或者黄酮醇、18%的二氢黄酮或者二氢黄酮醇、5%的异黄酮等22种黄酮类化合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产物B对TBBPA诱导斑马鱼胚胎的卵凝结率、畸形率及32 h血流障碍等指标具有显著降低作用;可显著抑制TBBPA诱导的ROS水平升高;对TBBPA诱导的凋亡基因p53上调和Bcl-2下调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山核桃叶总黄酮通过降低ROS水平,抑制凋亡基因的异常表达,发挥抗氧化和抑制凋亡作用。实验结果有助于了解山核桃叶有效成分总黄酮对TBBPA诱导的斑马鱼胚胎毒性的保护作用,为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危害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4.
李兆英  奚耕思 《昆虫学报》2011,54(6):657-663
蕈形体是昆虫学习和其他复杂行为的整合中心。本研究通过形态解剖、BrdU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 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蕈形体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蜜蜂的蕈形体起源自幼虫早期脑背侧的几个大型的成神经细胞, 它们通过不对称的细胞分裂产生成神经细胞, 随后这些细胞经过多次对称分裂形成中增殖细胞群和侧增殖细胞群, 最终生成了所有的Kenyon细胞。蕈形体的蕈体柄出现在3龄幼虫; 蕈体冠体积的迅速增加发生在蛹期。蕈形体发育过程中, 细胞凋亡主要集中在蛹发育期的3-6 d内, 细胞凋亡的开始和细胞增殖的终止在时间和空间上非常一致。本研究为蜜蜂学习记忆等行为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因比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有更好的灭杀效果和安全性而被广泛使用,但长期使用同样也存在引发鼠类抗性的隐患。近年,学者已发现了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 (bromadiolone) 和鼠得克 (difenacoum) 的抗性鼠。溴鼠灵 (brodifacoum) 是一种目前在国内广泛使用且毒性极强的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能引发鼠类凝血功能障碍和细胞毒性,但对于溴鼠灵是否已驱动鼠类发生抗性进化尚不清楚。澳门地区从1995年开始持续使用溴鼠灵,为研究鼠类对溴鼠灵的抗药性进化提供了良好模型。本研究于2019年10—12月在澳门地区共捕获61只褐家鼠,对其中44只开展了LFP实验 (0.005%溴鼠灵),实验鼠的平均摄毒量为 (15.28 ± 1.40) mg/kg,在7天内全部死亡。此外,对全部61只褐家鼠的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 (vitamin K-epoxide reductas complex 1, Vkorc1) 的基因序列测定表明,在Vkorc1基因外显子的已知抗药关联位点处未检测到非同义核苷酸突变,但检测到2个同义核苷酸突变 [第68位氨基酸:H (CAC)-H (CAT),突变发生率为100%;第82位氨基酸:I (ATA)-I (ATT),突变发生率为32.72%]。该研究表明,使用溴鼠灵25年后,澳门地区褐家鼠虽没有产生群体抗药性,但仍需持续监测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6.
【背景】乳杆菌属是发酵食品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与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密切相关,定量检测乳杆菌活菌数、解析乳杆菌群落组成对发酵乃至肠道微生物等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一种在种水平上定量检测5种乳杆菌活菌数的叠氮溴化丙锭-荧光定量PCR(propidium monoazide-quantitativePCR,PMA-qPCR)检测方法并探讨其适用性。【方法】以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短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等发酵食品中常见的5种乳杆菌为目标菌株,查找并筛选特异性引物用于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优化叠氮溴化丙锭(PMA)处理条件,测定PMA-qPCR检测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可靠性。最后利用PMA-qPCR法检测黄酒酿造过程中5种乳杆菌的活菌数。【结果】PMA最佳处理条件为:浓度20μmol/L下暗处理15 min后曝光15 min,此时可抑制样品中99.89%的死菌DNA扩增。该方法特异性高,能够准确识别5种乳杆菌;线性关系强,R2>0.98;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01.8-103.2 CFU/mL;重复性好,Cq值变异系数小于1%;与平板计数相比差异不显著(统计学上),...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一201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接受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8天FEV1改善率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d28)以及随访期(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调查比较,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d28)的6Mw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AECOPD发病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确切和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8.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噻托溴铵辅助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对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到2020年9月选择在本院进行急诊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噻托溴铵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噻托溴铵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2 w,检测血清NO与VEGF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噻托溴铵组的总有效率为97.6 %,高于对照组的85.7 % (P<0.05)。两组治疗后的氧合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噻托溴铵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FEV1与FVC值高于治疗前(P<0.05),噻托溴铵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NO值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VEGF值低于治疗前(P<0.05),噻托溴铵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辅助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抑制血清VEGF的表达与促进NO的释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氧合状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究山东不同地区灰飞虱种群对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水平差异,在室内采用稻苗浸渍法和点滴法分别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对泰安、莱芜、鱼台(分别采自小麦和水稻)、济南和济阳6个灰飞虱种群3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同时测定了亚致死剂量(LD 10和LD 30)溴氰虫酰胺对灰飞虱成虫体内的酯酶(EST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的影响。稻苗浸渍法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对6个灰飞虱种群3龄若虫的LC 50值介于8.5193~11.0524 mg/L,对成虫的LC 50值介于10.4245~12.4904 mg/L。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对6个灰飞虱种群3龄若虫的LD 50值在0.9239×10-3~1.1318×10-3μg/头之间,对成虫的LD 50值在1.0933×10-3~1.2619×10-3μg/头之间。在溴氰虫酰胺亚致死剂量(LD 10和LD 30)处理下,灰飞虱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均被诱导上升,其中GSTs酶活力上升最显著。结果表明,山东不同地区田间灰飞虱种群对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差异不大,同一地区灰飞虱种群不同虫态对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也无明显差异。GSTs可能会在灰飞虱对溴氰虫酰胺后续抗性形成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异丙托溴胺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FeNO、cTnI、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P)、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FeNO、cTnI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FeNO、cTnI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IL-6及CRP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IL-6及CRP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憋喘、咳嗽、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需要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76%、17.9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异丙托溴胺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FeNO、cTnI水平,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