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讨藏药翁布(Myricaria germanic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作用及机制。采用UH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对翁布原植物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和筛选翁布治疗UC的核心成分、靶基因和主要通路,并对核心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 DSS)诱导UC小鼠模型,观察翁布对UC小鼠的治疗作用。筛选出翁布治疗UC活性成分23种,作用于111个共同靶点;PPI网络分析显示AKT1、TNF、CASP3等可能是核心靶点;GO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TNF、CASP3等与核心活性成分结合良好;翁布可以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的结肠长度和结肠黏膜损伤,降低结肠和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翁布通过大黄酸、异鼠李素、鞣花酸、蟛蜞菊内酯和去甲蟛蜞菊内酯等化合物调节TNF-α、PTGS2等靶点发挥治疗U...  相似文献   
82.
双歧杆菌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RT—PCR检测IECs中TLR2与TLR4的表达,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IECs中IL-1和TNF-α的表达,以对双歧杆菌预防与辅助治疗UC作用机制加以探讨。方法将36只Babl/c小鼠随即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DSS诱导组(D)、双歧杆菌喂养组(B)。N组不施加作用,D组生理盐水灌肠2周,并在第2周给以2%的DSS自由饮用;双歧杆菌组双歧杆菌灌肠2周,并在第2周再给以2%的DSS自由饮用。2周后处死小鼠做组织切片和分离IECs并提取IECs中的总RNA,用RT—PCR检测TLR2、TLR4的表达,用Real time RT—PCR检测IL-1和TNF-α表达。结果双歧杆菌组IECs表达TLR2远远高于单纯的DSS诱导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双歧杆菌组IECs表达TLR4、IL-1和TNF-α则远远低于单纯的DSS诱导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通过与诱导IECs中TLR2的表达而抑制其TLR4、IL-1和TNF一Ⅸ的表达,从而达到预防与辅助性治疗DSS诱导的UC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为阐明益生菌抗氧化与结肠炎的关系,对植物乳杆菌ZDY2013与两歧双歧杆菌WBIN03缓解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对BALB/c小鼠肛门注射TNBS,构建小鼠结肠炎模型;分别采用植物乳杆菌ZDY2013与两歧双歧杆菌WBIN03的单菌悬液(10~9CFU/mL)及1:1混合菌悬液(10~9CFU/mL)进行8 d灌胃治疗。结果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症状获得缓解,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t_1=3.247,P_10.05;t_2=3.397,P_20.05)、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t_1=5.289,P10.001;t_2=3.563,P_20.05)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t_1=3.317,P_10.05;t_2=3.551,P_20.05)活性均有显著恢复。结论植物乳杆菌ZDY2013与两歧双歧杆菌WBIN03可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酶活性,起到缓解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凉血止痢汤与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锡类散治疗,观察组给予凉血止痢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腹痛、腹泻、脓血便消失时间,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红蛋白数目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白细胞数目、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血红蛋白数目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凉血止痢汤与锡类散联合对溃疡性结肠炎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更快消退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缓解期UC患者1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及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沙拉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临床疗效、病情复发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P0.05);观察组的血清IL-6、IL-8、IL-17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DA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2.6%)显著低于对照组(21.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秦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按抽签法将10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作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研究组治疗采用美沙拉嗪,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L-1β、IL-6、IL-8、TNF-α、Fg、D-D水平及P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氧化应激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显著抑制炎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并改善免疫功能,且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87.
88.
索邦德  陆月合  曾东兴 《蛇志》2003,15(4):30-32
从 1 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我们采用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研制的湿润烧伤膏 (以下简称 MEBO)治疗各类疾病导致的溃疡性褥疮48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 ,均为临床诊断明确的第三期 (溃疡期 )褥疮病人 ,男 32例 ,女 1 6例 ,年龄 52~ 76岁之间 ,平均 69岁。致病原因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偏瘫患者 2 8例 ,糖尿病患者 1 2例 ,高位截瘫患者 2例 ,低位截瘫患者 6例。褥疮发生情况 :42例为单发 ,6例为双发 ,2例为多发。发病部位 :腰骶部 1 7例 ,坐骨部 1 1例 ,髂嵴部 6例 ,股骨大转子…  相似文献   
89.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是诱发炎症性相关结直肠癌的最主要病因.前期研究表明,吴茱萸碱对于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炎症性相关结直肠癌有着显著的预防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吴茱萸碱是否在结肠炎急性阶段即可起到预防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模型组、吴茱萸碱低剂...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桂皮醛(CA)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用柳氮磺胺吡啶(300 mg/kg)做为阳性对照,CA分别以150、250、500 mg/kg的剂量对3%葡聚硫酸钠(DSS)诱导的UC小鼠进行灌胃治疗.观察小鼠给药前后状态的变化并进行DAI评分,HE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形态的变化并进行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