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制剂在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联机检索数据库,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益生菌制剂治疗预防NE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RCT文献中包涵2 058例新生儿,对预防NEC的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制剂预防NEC的效果优于对照组[OR=0.20,95%CI(0.12,0.33),P0.000 01]。结论给予益生菌制剂治疗,可降低NE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探讨黄芪多糖(APS)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保护作用。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阳性组、APS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mg·kg-1),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每组以150mg·kg-1 TNBS乙醇溶液灌肠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24h后,SASP阳性组及黄芪多糖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干预,每日1次,连续给药14d。研究过程中观察大鼠体重、评价其活动指数(DAI)及结肠黏膜损伤(CMDI),并于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和组织中的炎症因子及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可以显著改善UC大鼠活动指数,减轻大鼠黏膜损伤,且APS高剂量组大鼠组织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相比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增加(p<0.05);同时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含量相比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IL-10含量显著增加(p<0.05)。因此,黄芪多糖对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颗粒联合美常安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单独行美沙拉嗪颗粒治疗,治疗组行美沙拉嗪颗粒联合美常安胶囊治疗,总疗程16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对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积分、有效率以及炎症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前术后临床症状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颗粒联合美常安胶囊可有效提高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4.
Since 1980, we have collected 1120 strains of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from the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These strain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various sources in man, animal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ccompanied by their clinical or ecological information of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The results of our tests have shown that the 747 strains have exhibited the clinical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Through comparing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out of the 747 strains 335 have been selected out with better antigenicity and have been produced antisera from their representative strains. This set of antisera is very satisfactory for its potency and specificity. This set of antisera is ready to supply and have good efficacy and application facilitated for control strains on identifying strains and their epidemiologic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55.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Vi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发现ⅵ抗原,这是首次报道。用ⅵ抗原的抗血清测定菌株的毒力,与vw抗原和毒力因子血清测定的结果完全一致,即仅毒力株有ⅵ抗原,无毒株则无。故可肯定ⅵ抗原是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一种毒力抗原。利用ⅵ抗血清测定菌株的毒力,是非常简便的。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C反应蛋白(CRP)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IL-1β、CRP、MPO水平检测及肠道菌群检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中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IL-1β、CRP、MPO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以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1β、CRP、MPO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IL-1β、CRP、MPO水平均升高,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减少,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增多(均P<0.05)。研究组中,与缓解期患者比较,活动期患者IL-1β、CRP、MPO水平均升高,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减少,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增多(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β、CRP、MPO水平与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呈负相关,与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β、CRP、MPO水平与肠道菌群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三皮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疗效及可能治疗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三皮汤组,每组10只.予以恶唑酮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三皮汤组和SASP组分别给予三皮汤和SASP灌胃治疗,每天观察一般情况,十天后处死,剪取脾组织检测重量的变化,取其病变结肠观察组织学改变,并采用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和脾脏组织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含量.结果:三皮汤组和SASP组小鼠症状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模型组小鼠免疫器官脾组织明显萎缩,三皮汤组和SASP组小鼠脾组织重量较模型组有所增加;三皮汤组血清和脾脏组织IFN-γ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IL-4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三皮汤能通过降低IFN-γ及升高IL-4的含量,来调整细胞因子间的网络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缓解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S-100及CD83的表达,探讨其与UC临床活动度、内镜分级的关系。方法取47例UC患者结肠黏膜标本根据内镜及临床活动度进行分级,同时收集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标本1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100及CD83在UC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固有层S-100及CD83弱表达,且二者在UC患者结肠黏膜的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并且有随病变分级的加重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未成熟及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均参与UC的发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患者结肠黏膜固有层中S-100及CD83表达上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评价阿泰宁对未确定型结肠炎(IC)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探讨治疗该病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1例IC和UC患者,其中UC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提出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给予阿泰宁口服,1次3粒,1天3次,连用4-8周。观察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结束时进行结肠镜复查并判定其疗效。结果患者的腹泻次数由治疗前(3.60±0.94)次/d,减少到(1.5±0.71)次/d(P〈0.001);异常便(黏液便、脓血便等)由100%下降为9.5%;腹痛由90.5%下降至14.3%;里急后重由66.7%下降至9.5%。结肠镜查,黏膜基本愈合者10例(47.6%),黏膜炎症有改善者8例(38.1%),无改善者3例(14.3%)。临床疗效,完全缓解10例(47.6%);有效8例(38.1%);无效3例(14.3%),总有效率为85.7%。12例确诊UC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50%),有效4例(33.3%),无效2例(16.7),总有效率为83.3%。结论阿泰宁对IC和UC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受损的肠黏膜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思连康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四联活菌制剂——思连康。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黏膜炎症表现、细胞因子IL-10、IL-18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黏膜炎症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临床症状、结肠黏膜炎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IL-10、IL-18的含量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变化,IL-10增加,IL-18降低。结论思连康可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变化,进一步影响结肠黏膜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