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0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126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正太岁轶事在中国,"莫在太岁头上动土"可谓妇孺皆知,人们相信如违反这一禁忌必将招致灾祸。那么"太岁"到底是何等生物,竟可带来如此"威力"?太岁在古籍尤其是唐宋时期的小说中屡有记载,如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中:"莱州即墨县有百姓王丰兄弟三人,丰不信方位所忌,于太岁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斗,蠕蠕而动,遂填其坑,肉遂填而出,丰惧弃之。经宿,长赛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相似文献   
992.
正人体有各种各样的感觉,疼痛是不太讨人喜欢的那一种。但如同生老病死一样,疼痛又无处不在,不可避免。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疼痛,甚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难言的痛苦,对于疼痛这个人类的健康杀手,我们必须要关注它,认识它,了解它。疼痛是什么?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主观感受。汉语的"疼"是指余痛,"痛"是指病人身体内部的伤害性感觉。"疼痛"一词来源于  相似文献   
993.
正有一种花叫彼岸花,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真是"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彼岸花(Lycoris radiata)中文名为石蒜,在中国民间别称蟑螂花、龙爪花、红花石蒜、平地一声雷。从植物学角度看,石蒜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其鳞茎宽椭圆形或近球形,外皮紫褐色。伞形花序,一般有花4到6朵,花鲜红色或具白色边缘。于夏、秋季红花怒放,叶片于秋季花谢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估国产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检测试剂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次修订版)[1]收集临床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临床诊断IPA、拟诊IPA、排除IPA四组病例。采用天津贻诺琦公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检测纳入的86例患者血清标本的GM浓度,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86例病例中,临床诊断27例、拟诊12例、排除47例。在3种不同的阳性判断标准下,敏感性:9444%、9630%、6296%;特异性:5625%、4576%、6441%;PPV:4474%、4483%、4474%;NPV:9643%、9643%、7917%。统计学分析证实标准1(即血清GM值〉095μg/L为阳性,〈075μg/L为阴性,075~095μg/L为灰区,未将灰区加入计算)在3种判断标准中最优,故选择其为最终判断标准。结论该血清GM检测试剂盒诊断性能较好,可以用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995.
直接镜检法是浅部真菌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也是最简单、快速、实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1].传统的方法是用10% KOH做浮载液直接镜检,本实验用乳酸酚棉蓝染液和KOH溶液对同一患者的同一部位标本同时进行镜检,比较这两种方法的镜检阳性率. 1材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 取自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拟诊为浅部真菌感染者.其中男245例,女182例,共427例.取材部位:甲部52例,头部28例,手足部163例,躯干、四肢及股部184例.  相似文献   
996.
发表了云南高黎贡山西坡玉山竹属二新种:大玉山竹(Yushania gigantea Yi et L.Yang)和片马玉山竹(Yushania pianmaensis Yi et L.Yang)。大玉山竹近似西藏玉山竹(Y.xizangensis Yi),不同在于秆柄粗壮,直径7~12mm,节间长达2.5 cm;秆较高大,高6~7 m,节间分枝一侧基部扁平或具短纵沟槽;小枝具(5)6(7)叶;叶鞘较长,长(2.5)3.2~4.8 cm;叶柄无毛;叶片较大,长(3.5)10~18(20)cm,宽(4.5)8~13(18)mm,易于区别。片马玉山竹相似大玉山竹(Y.gigantea Yi et L.Yang),但本种秆较矮小,高2.5~4 m,直径1~1.8(2.5)cm;枝条较多而细,在秆上每节12~30枚,直径1~1.5(2)mm;箨鞘背面无毛,箨片较小,长1.5~3.5 cm,宽1~2.5 mm;小枝具叶较少,为(3)4~5枚;叶片较小,长达12.5 cm,宽达8 mm。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Caveolin-1 和nm23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172 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组织和40 例乳腺增生患者的正常乳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Caveolin-1和nm2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之间的 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aveolin-1 和nm23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 关(r= 0.609,P<0.05);其中Caveolin-1 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 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 期、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aveolin-1 和nm23 的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可应用于临床 诊治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37个新型N-取代吡咯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探讨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方法:运用MTT法来测试37个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和1种正常细胞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化合物3f活性最高,其对MGC80-3的IC50值为61.29μM。同时成功地总结了新型N-取代吡咯化合物的构效关系:(1)对于吡咯母核的3位,取代苯环上对位氯取代和对位叔丁基取代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差不多,并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对于吡咯母核的4位,取代基团的电子云密度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也没有明显的规律。(3)对于吡咯母核的1位,当3位为对叔丁基苯基取代时,其整体活性顺序为:(苄基,溴乙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乙烯基;当3位为对氯苯基取代时,其整体活性顺序为:(乙烯基,苄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结论:为了得到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吡咯母核的1号位置上应该接入苄基等大空间位阻基团、容易形成氢键的基团或者不接入任何取代基,从而为吡咯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结构修饰以开发更高活性的抗肿瘤化合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乳液法电纺纤维膜的亲水性能、外观形态和机械性能,纤维膜中VEGF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动力学,为评价其能否应用于血管再生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VEGF水溶液通过W/O乳液法制备成缓释VEGF的生物可降解的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静电纺丝纤维膜,对该纤维膜的接触角、外观形态、机械性能进行表征,Elisa法测定该纤维膜的体外14天的释放行为,分别观察纤维膜释放0天、7天、14天后的电镜图。结果:加入VEGF后,纤维膜的接触角由140.0°减小到136.1°,亲水性增强,具有类似细胞外基质(ECMs)网状结构和良好的力学性能,纤维膜第1天的突释不超过载药量的50%,电镜图下显示纤维膜释放1周时纤维发生断裂。结论:通过乳液法制备的担载VEGF的电纺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能够持续缓释VEGF,可作为血管再生的组织工程支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椒目及椒目仁油中α-亚麻酸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用固定相为Kroma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醋酸溶液(90:10),检测波长为205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测定椒目及椒目仁油中α-亚麻酸的含量;结果:α-亚麻酸在(22~5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5批椒目和椒目仁油中α-亚麻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6%,32.7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98.97%。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良好,可有效的控制椒目及椒目仁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