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麦蛾柔茧蜂室内人工繁殖温湿度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2006年,我们对田间采集的麦蛾柔茧蜂室内人工繁殖温湿度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温度28±1℃、RH75±5%的环境条件是麦蛾柔茧蜂发育的适宜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2.
北京典型城市湿地小气候效应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北京市选择8个典型湿地为研究样本,对水平方向上温、湿度和负氧离子浓度的变化进行测定,研究湿地对城市温度、湿度和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对城市局部环境具有明显的降温、增湿和增负氧离子浓度的作用,且距离水体越近小气候效应越强,其中温度与距离显著正相关(R2≥0.81,P0.01),而湿度和负氧离子浓度均与距离显著负相关(R2≥0.83,P0.01);与距离湿地5 km处观测值相比,湿地最高可以降温4.4℃,增湿12.8%,增加负氧离子浓度27.2%;湖泊湿地对局部环境的降温和增湿效果比河流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更加明显,两者分别相差大约1℃和5%左右;因此,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看,在增加湿地面积的同时,也要根据湿地用途相应地考虑不同的湿地类型,使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3.
空气和土壤湿度对美洲斑潜蝇发育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洲斑潜蝇 L iriomyza sativae在相对含水量 0 %~ 10 0 % (W/W)的土壤中均可化蛹 ,但以含水量为 40 %的土壤化蛹量最高 ,占总蛹数的 3 0 .0 %。以相对含水量为 10 0 %的土壤化蛹量最低 ,占总蛹数的 4.2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该蝇的羽化具有明显的影响 ,在 3 0℃时 ,以相对含水量为 60 %的土壤最适于蛹的发育 ,其蛹期最短 (7.50 d) ,羽化率最高 (93 .3 % )。反之 ,淫湿 (相对含水量为 10 0 % )和干涸 (相对含水量为 0 % )的土壤均不利于蛹的发育 ,其蛹期延长 (依次为 8.17d和 8.0 d) ,羽化率明显降低(依次为 13 .3 %和 10 .0 % )。在空气相对湿度 (RH )为 0 %、52 %、76%和 10 0 % ,室温为 3 0℃的处理中 ,蛹的失水率随其日龄的增高而增加。在蛹羽化的前 1d,高湿 (RH10 0 % )处理的失水率为 10 .1% ,低湿处理 (RH0 % )为 41.6% ,对照 (RH76% )为 18.2 %。在各 RH 下 ,蛹 1日龄后的逐日累计失水率都与它们的日龄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在 3 0℃ ,蛹在 8h内测定的表皮渗透力最大为2 .59μg/(cm2 · h· mm Hg)  相似文献   
64.
王传华  曾春函  沈德嵩  钟丽  李俊清 《生态学报》2016,36(17):5343-5352
干热河谷地区水电站建设对当地植被的潜在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生态学问题。车桑子是当地植被灌木层的主要成分,开展水库气候效应对车桑子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具有现实价值。以车桑子的实生幼苗为材料,将土壤含水量控制为13%、7%和1.5%,空气湿度控制为50%、65%和75%,从幼苗生长、构件发育、根系发育、生物量分配等方面研究了降水减少和大气湿度增加的气候效应对车桑子的影响,通过叶绿素含量、Fv/Fm、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从光合系统特性、膜质过氧化和渗透调节3个方面研究了车桑子的受损与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土壤干旱能够抑制车桑子幼苗高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各项指标,并促进生物量向根系分配;当大气湿度增加时,幼苗高生长和根长虽呈增加趋势,但生物量积累、根系发育指标及RMR却具有单峰效应,显示空气湿度过高时对其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综合而言,由于大气湿度增加能够部分补偿土壤的干旱效应,干热河谷区水库建设的气候效应不会对车桑子幼苗的生长和发育产生重要影响。结果还表明,土壤干旱和大气湿度变化对叶绿素含量无影响,土壤水分胁迫和空气湿度下降导致Fv/Fm显著下降,说明光合电子传递链受损是车桑子光合抑制的主要原因;土壤水分胁迫导致MDA含量升高,说明细胞膜质过氧化是车桑子幼苗受损的重要机制;而土壤干旱导致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说明车桑子幼苗具有较好的渗透调节机制。研究结果对评估干热河谷区水电站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建筑用地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生态质量,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及时监测区域生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敖江流域为例,重点研究该流域中的贵安开发区建设项目引发的建筑用地变化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选取2010年建设前的ALOS影像和2016年建设后的GF-1影像,构建基于ALOS和GF-1影像的建筑用地提取模型;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来对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了ALOS和GF-1影像的湿度分量,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区域建筑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表明:2010—2016年间,研究区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其中有86%是由于贵安开发区建设引起的。贵安开发区建筑用地的增加导致了区域生态质量的总体下降,其遥感生态指数RSEI均值从建设前的0.787下降到建设后的0.689,降幅达12.4%,生态优良等级所占面积的比例从2010年的91%下降到2016年的79%。定量分析表明,区域建筑用地面积比例与生态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建筑用地面积占比每增加10%,其RSEI值将下降0.041。因此,应加强敖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严格控制沿江的建设开发项目,切实保护好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6.
环境因子对球孢白僵菌侵染桔小实蝇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温湿度、紫外线及常见杀虫剂等环境因子对球孢白僵菌B6菌株侵染桔小实蝇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的温度范围内,B6菌株对桔小实蝇成虫、蛹与老熟幼虫均有致病力。在19℃-25℃条件下,桔小实蝇上述三种虫态的死亡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28℃和31℃温度条件下,桔小实蝇的死亡率则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1.8×10^8孢子/ml浓度条件下,成虫在25℃温度条件下的致死中时LT50为6.6d,在31℃的LT50为30.2d。在不同温度条件下,B6菌株对桔小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时差异较大。湿度越大,球孢白僵菌致病力越强,桔小实蝇的死亡速率越快。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率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增加而逐步降低。测定了7种常见的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菌落的生长影响,其中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阿维菌素、40%辛硫磷和10%除尽对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7.
温度和湿度对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研究发现增温增湿加快了凋落物失重率,但对如何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O2和可溶性有机碳(DOC)释放的影响研究较少。通过室内培养设置四个温度梯度(0,5,10和20℃)和两个湿度梯度(25%和40%)对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进行了96 d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总体上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增加而加快;高湿度条件下凋落物分解释放CO2总量的敏感性是低湿度的2.3倍左右;湿度变化对DOC淋溶的温度敏感性影响较小。在25%和40%的湿度培养下,CO2总排放量的温度敏感性分别是DOC总淋溶量的温度敏感性的10和20倍左右,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凋落物中的有机质分解更多的是以CO2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因此,未来需要更系统的研究不同气候变化情境下凋落物积累与分解、DOC淋溶和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反馈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68.
温度和水分及盐分胁迫对银沙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控制实验研究了温度、湿度、干旱和盐分胁迫等生态因子对银沙槐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探索银沙槐种子对各种生态因子的适应性。结果显示:(1)银沙槐种子在20℃、25℃恒温和15℃/25℃、20℃/30℃、10℃/20℃变温环境中的发芽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其在20℃恒温、15℃/25℃、20℃/3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指数较高,但差异不显著。(2)土壤含水量在1%~5%之间,各水分处理间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P<0.05),而在5%~25%间种子发芽率变化不显著。(3)盐胁迫和水分胁迫对银沙槐种子的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种子萌发率(P<0.05);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渗透势和NaCl浓度增大而显著减小(P<0.05);恢复萌发率随渗透势和NaCl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研究发现,银沙槐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恒温和15℃/25℃变温,最适土壤含水量为10%~25%;种子萌发对盐分和干旱胁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萌发过程中主导抑制因素为渗透胁迫,离子毒害作用甚微;银沙槐种子休眠机制和萌发特征表现出它对生境的良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69.
全球变化的中国气候-植被分类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区域潜在蒸散具有作为植被-气候相关分析与分类的综合气候指标的功能。根据区域潜在蒸散对气候-植被分类的热量与水分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中国气候-植被分类进行了初步的定量研究。根据该模式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国自然植被在气温增加2℃或4 ℃、降水增加20% 时, 森林和草原的面积都有所减少,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沙漠化趋势增强。特别是青藏高原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因而可以作为全球变化的先兆区或预警区,具有重要的监测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0.
全球变化中氮沉降日益严重,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各个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通过研究氮添加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输出的影响,对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吸存具有重要意义。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以及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通过2年氮添加(对照(0 kg N hm~(-2) a~(-1)),低氮(50 kg N hm~(-2) a~(-1)),中氮(100 kg N hm~(-2) a~(-1))和高氮(150 kg N hm~(-2) a~(-1)))试验,测定根生物量密度、土壤微生物量碳浓度、土壤呼吸速率及温、湿度敏感性等指标,旨在探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氮添加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1)低氮处理对白桦和水曲柳林土壤呼吸速率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红松和长白落叶松林土壤呼吸速率;水曲柳林分中高氮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于低氮和中氮处理,而其他林分高氮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仅显著低于低氮处理。(2)氮添加处理下,4种林分中林分土壤呼吸速率与根生物量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3)低氮处理下5 cm和10 cm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值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65%和3.12%,高氮处理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6.29%和5.46%。但氮添加处理对土壤呼吸和土壤湿度间的相关性无影响。综上所述,阔叶林与针叶林土壤呼吸速率对氮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根生物量密度是影响不同林分土壤呼吸对短期氮添加响应的主要因素,同时氮添加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温度敏感性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