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宝兴歌鸫和北红尾鸲巢中藓类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9月在北京小龙门自然保护区,对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北红尾鸲(Phoenisurus auroreus)两种鸟的巢材进行了观察分析。该两种鸟均以藓类植物为其主要巢材,巢材中共有藓类植物5科约10余种,其中均以牛舌藓属(Anomodon)和绢藓属(Entodon)的植物所占比例最大。以干重计,宝兴歌鸫的巢材平均为65.94g,藓类植物平均重20.16g,占巢材总重的30.57%;北红尾鸲的巢材干重平均30.87g,藓类植物重8.58g,占巢材总重的27.79%。同时对小龙门自然保护区和两种鸟巢周围藓类植物的分布、藓类植物的特点和用做巢材的意义,以及两种鸟对藓类植物的选择等问题也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72.
中-晚奥陶世是鹦鹉螺类演化历史上的一个多样性爆发时期,其中喇叭角石科鹦鹉螺是该时期全球广布的重要类群。文中对产自湘西地区多个中-上奥陶统剖面的喇叭角石科鹦鹉螺进行了系统古生物学研究,特别对产自其中3个奥陶纪地层剖面的鹦鹉螺类进行了详细参数测量和形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分类学研究,共描述了鹦鹉螺类2属6种(含1新种),包括Lituites lii Yü,Lituites ningkiangense Lai,Lituites anhuiense Qi,Lituites evolutus Fang,Chen and Zhang(sp.nov.),Cyclolituites hubeiensis Liu and Xu,Cyclolituites lynnensis(Kjerulf)。为了探讨Lituites的个体发育规律,文中在详细测量、统计了多块保存完整的标本的相关数据之后,采用了个体发育研究中的纵向分析方法,对Lituites的壳体扩大率和旋卷壳体部分的松紧程度进行了线性拟合分析,结果表明Lituites的发育阶段可以分为幼年期、快速生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幼年期主要对应旋卷壳体阶段,发育速度较缓慢;快速生长期为直壳阶段,生长速度较快;成熟期对应近住室部分的最后1—2个气室,具有隔壁变厚、气室变密等特征,指示个体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273.
方启  陈全家  卢悦 《人类学学报》2012,31(4):344-354
2010年3月—5月,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库区北泰山庙2号旧石器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00㎡, 地层堆积由上至下分为3层。第①层是黑褐色黏土层, 为耕土层, 发现石制品90件。第②层是黄褐色黏土层, 出土石制品21件,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石器; 断块占一半多; 石器仅3件, 均为刮削器。第③层是红褐色黏土层, 出土石制品48件,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石器; 石器有刮削器、砍砸器、手斧和手镐等类型。各层石制品原料的种类基本一致,都以石英为主。石器工业的特点是, 以砾石及其大石片为毛坯, 简单加工的重型工具为主要类型。结合与附近其他类似地点的地层及石制品特征对比推断, 第③层与第②层的时代可能从中更新世延续至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274.
北京山区落叶阔叶林中核桃楸在生长中期的树干液流研究   总被引:48,自引:8,他引:40  
北京山区落叶叶林优势种--核桃楸在生长中期没有水分亏缺的条件下,树干的液流速率在很大程度上为微气候因子所决定,特别是大气相对湿度、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等。核桃楸树干液流速率的日进程和大气相对湿度、温度的日进程具有很好的生态学同步性。在一天中树干液流速率会出现数次波动,有多个峰值,最高峰一般出现在15:00左右,可达到1600g/h。在夜晚时核桃楸树干液流速率非常低,一般在50g/h以下,但总是存在,  相似文献   
275.
陕西旬邑县子午岭的北桑寄生(Loranthus tanakae)寄生于子午岭优势种和建群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上。该文通过调查子午岭北桑寄生的年龄结构, 编制了北桑寄生的静态生命表, 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 分析了种群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子午岭北桑寄生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 II型, 有较为稳定的死亡率, 消失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均有两个高峰, 一个出现在5龄, 另一个出现在10龄, 危险率曲线在6龄出现一个波动, 生存率曲线和累计死亡率曲线分别呈下降趋势和上升趋势, 均表现为前期高于后期, 北桑寄生在8龄后进入衰老期。由生存函数曲线年龄阶段看出, 子午岭北桑寄生种群具有前期、中期稳定, 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76.
本文选取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Y-2-X井2 197.6~4 288.5 m井段60个样品进行了沟鞭藻化石分析,结果每个样品均发现了沟鞭藻化石,共鉴定34属60种.根据沟鞭藻分布特征,对研究井段的地层进行了划分.2 197.6~2 548.1 m井段,沟鞭藻化石稀少,未建立组合.2 709.7~4 288.5 m建...  相似文献   
277.
对采自四川通江平溪坝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剖面发育的微生物岩样品,选用2.5%盐酸、10%盐酸、10%氢氧化钠溶液、20%双氧水、10%醋酸以及0.1M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进行处理,根据微生物岩表面处理结果的异同,和在扫描电镜(SEM)图像上的表现,确定最适合于微生物岩表面结构观察的化学处理方法是使用2.5%盐酸处理样品表面。用该法处理,并通过SEM观察发现,通常被当作白云岩的PTB微生物岩,实际上只是含有白云岩微晶的泥晶灰岩,微生物岩中含有与硫酸盐还原菌有关的大量的纳米级微球粒与形似草莓状黄铁矿的颗粒。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层位的微生物岩与白云岩的SEM微米级的特征和区别,以及建造微生物岩的微生物群落对其层位上下地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8.
为了揭示北京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对不同强度降雨的响应过程,选取北京山区内侧柏、荆条灌丛、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2022年6—10月降雨和土壤水分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土壤水分对不同降雨事件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研究区降雨事件主要由小雨构成,小雨事件的总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14.78%,小雨事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深度可达到40—60 cm土层;中雨、大雨、暴雨事件的总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85.52%,中雨、大雨、暴雨事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深度均可达到60—80 cm土层;大降雨事件对土壤水分的补给作用更明显,降雨量越大,降雨能补给的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水分补给效果越好。(2)三种植被平均土壤水分补给速率大小依次为荒草地>侧柏>荆条灌丛,说明降雨对荒草地的补给效果最好;土层活跃程度对植被土壤水分有影响,土层越活跃,土壤水分波动越大,三种植被平均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荒草地>荆条灌丛>侧柏,而三种植被平均土壤储水量大小则依次为侧柏>荒草地>荆条灌丛,说明侧柏的土壤水分最为稳定。(3)荒草地、荆条灌丛剖面上各层土壤水分逐渐减少,侧柏则增加,说明土壤...  相似文献   
279.
为提高北五味子内生生防真菌WG9发酵液对褐斑病病原菌的抑菌率,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以发酵时间(h)、发酵温度(℃)、摇床转速(r/min)及初始pH为考察指标,测定对病原菌的抑菌率及生防真菌WG9的菌丝体生物量,以获取单因素实验的最优值,然后使用Box-Behnken...  相似文献   
280.
北草蜥的交配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围栏条件下,观测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的交配过程,分析其行为模式,旨在建立北草蜥交配行为谱,探讨雄性交配成功率与个体特征的关系。北草蜥交配行为的一般模式为:雌雄接近→咬尾→咬腹→交媾。该行为过程的持续时间分别为0.53m、1.77m、0.47m和141.3m。所观察到的51对成功交配中,70%的配对为雄体>雌体,且雄体平均体长和体重显著大于配对雌体。雄体的交配成功率与其体长成正相关,但与头长、头宽、尾长、体重及体色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