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湘西种子植物野菜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西种子植物野菜资源分布区域广,蕴藏量大,共计87科119属335种.通过对其分布概况、利用价值、开发现状的初步调查,发现湘西野菜开发存在着野菜资源利用率和开发程度低、采收技术不合理及人工栽培管理水平低、野菜加工质量偏低等问题.并提出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在大力发展木本野菜的同时,结合旅游业发展野菜系列产品,重视野菜的深加工和贮藏保鲜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2.
双子叶植物出土幼苗根茎转变区维管组织发育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菁  董忠民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111-1115
关于根茎初生维管系统之间的连接以及与子叶的关系,在文献中已有广泛的论述,有过各种不同的解释。大部分早期关于根茎转变区的文献研究的是初生组织已完成发育的幼苗。这些研究者认为转变区域是根和茎这两种轴器官之间维管组织发生转变、相互连接的区域。但由于茎中的初生维管组织可以认为是叶迹及叶迹的延伸的综合,转变区域应被看作是轴维管系统与叶迹维管系统之间的连接。因此,转变区的研究必须说明根维管系统与最早的真叶叶迹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北乌头和大豆胚胎及幼苗维管组织的解剖学研究,本工作显示在出土萌发的双子叶植物中,初生维管组织在根-下胚轴-子叶中形成一连续系统,并完成根与子叶叶迹之间的维管组织过渡转变。而上胚轴中的维管组织是位于根-下胚轴-子叶上方独立形成的第二维管系统。上胚轴中维管组织的分化起始于第一真叶叶迹基部,向上分化进入叶片,向下进入胚轴并在子叶节下方与根-下胚轴-子叶维管系统相连接。真叶叶迹的木质部与下胚轴中靠近韧皮部的后生木质部或次生木质部连接。根与上胚轴之间不存在维管组织的过渡、转变,而只是在同样发育方向的组织中有一种直接的简单的连接.  相似文献   
243.
大港滩海埕北断阶带古近系较为复杂,地层划分对比困难,本文采用了古生物组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地层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244.
观察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精巢生精小叶和间质区在繁殖周期的显微结构,并测量了生精小叶的直径、生精小叶和间质区的体密度。结果显示,在精子排空期,精巢中排空区内间质细胞最发达,体密度达到最大值。在精子形成期和成熟期,间质区体密度比增殖期和成熟分裂期明显增大。说明间质区体密度的增大与精子形成以及繁殖活动密切相关,排空小叶中的支持细胞可能对间质区的间质细胞发育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5.
报导了北麂列岛岩相潮问带贻贝类的群落结构。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Pielous种类均匀度(J)、Margalef种类丰度(d)、McNunghton优势度(D)4个测定群落种类多样性指标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贻贝类群落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246.
湘西虎杖抑菌活性成分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湘西虎杖抑菌活性物提取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抑菌实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90%乙醇、60℃、3 h,该条件下的提取物对细菌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但对酵母菌无明显的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5 g/mL~0.5 g/mL.提取物经85℃、100℃,15 min或pH 2~8处理后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47.
北草蜥几种消化酶活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学分析法测定了越冬后北草蜥胃、肠组织中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的活力。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性别的北草蜥同一组织中消化酶活力有显著差异 ;不同地理种群的北草蜥同一组织中消化酶活力有显著差异 ;不同消化酶在北草蜥同一组织中的活力有显著差异 ;在北草蜥不同的组织中同一消化酶的活力有显著差异。说明北草蜥消化酶的活力与年龄、性别、部位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受食物组成、能量需求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产生了不同的酶活力和分布。这也说明生物长期适应环境 ,形成了不同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248.
北草蜥禁食期间喜好体温的漂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爬行动物在异质热环境中能通过行为调温将体温调节到相对较高且稳定的水平,以较好地表达行为生理功(Avery,1982;Bartholomew,1982;Huey,1982).  相似文献   
249.
研究了加州Santa Monica海湾鳍足类的生态学.从1997-2007年乘船调查了277次,发现海狮(Zalophus californianus)是最常见的动物(89%,见到的次数为1393次),其次是港海豹(Phoca vitulina richardsi,8%,n=131)和北象海豹(Mirounga angustirostris,1%,n=15).在29%的遇见次数(观察到瓶海豚205次)中,发现海狮(偶尔也发现港海豹)与瓶鼻海豚集群(Tursiops truncatus);短喙真海豚(Delphinus delphis)与长喙真海豚(D.capensis)在53% 的遇见次数(遇见真海豚次数n=155)中,发现短喙真海豚(Delphinus delphis)与长喙真海豚(D.capensis)集群;一般在沿岸水域(离岸边距离<500 m)见到海狮和港海豹,但在整个海湾也能见到,表现出这两个物种对海底峡谷的偏爱.北象海豹仅见于近海,主要在海底峡谷附近. 经常看到海狮、港海豹和北象海豹游动(50%,n=728)、进行热调节(14%,n=205)、以及取食(3.2%,n=47),但几乎见不到有社会性活动(0.21%,n=3).  相似文献   
250.
防风属的属名直到1992年中国植物志55(3)卷出版以前都是用Ledebouriella,而1992年以后则改Saposhnikovia,因而,前在中国有否具体分布,一直未见可靠资料和标本。虽然,早在1991年,吴征镒教授在云南植物研究:增刊Ⅳ:76中,就将Ledebouriella称作“假北防风”,“分布于阿尔泰至华北”,显系泛指,故1992年的中国植物志55(3)卷并没有收录。本根据我们的标本,报道Ledebouriella属及模式种:Ledebouriella multifora(Ledeb.)H.Wolf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