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4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494篇 |
专业分类
12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为了探讨石菖蒲醇提物作为一种中药杀菌剂对病菌寄主植物本身防御酶体系的影响,该研究以番茄欧粉贝幼苗和川产道地中药石菖蒲为材料,采用冷浸法制备石菖蒲醇提物,经不同浓度石菖蒲醇提物对番茄幼苗进行处理,用比色法测定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石菖蒲醇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第1天,醇提物浓度在0.04~0.08 g·mL~(-1)时,PA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随后PAL活性随浓度升高降低;当浓度在0.04~0.16 g·mL~(-1)时,POD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浓度为0.32 g·mL~(-1)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浓度为0.64 g·mL~(-1)时,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当浓度在0.04~0.32 g·mL~(-1)时,P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浓度为0.64 g·mL~(-1)时,PPO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三种酶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逐步减少。第4天时,各处理组之间PAI,的活性无显著差异;当浓度为0.04 g·mL~(-1)和0.64 g·mL~(-1)时,PPO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余范围均显著高于对照;当浓度在0.08~0.32 g·mL~(-1)时,POD活性数值上均高于对照。以上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醇提物可以增强防御酶活性,未破坏植物的防御酶体系。因此,该醇提物作为一种新型的中药杀菌剂有巨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利用GC-MS联用技术,可从醇提物中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这些物质中多为苯丙素类物质,如β-细辛醚、α-(细辛醚和顺式甲基异丁香油酚等,其中含量最高的物质为β-细辛醚(42.48%)。这提示在后续的研究中,可针对β-细辛醚等醇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 相似文献
82.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 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 :千烟洲人工针叶林土壤总体表现为大气CH4的吸收汇,原状林地土壤(Forest soil)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为7.67~-67.17μg•m-2•h-1,平均为-15.53μg•m-2•h-1;无凋落物处理(Litter-free)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是9.31~-90.36 μg•m-2•h-1,平均为-16.53μg•m-2•h-1。 二者对土壤CH4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夏>冬>春,但无凋落物处理CH4变化幅度较原状林地土壤大,无凋落物处理吸收高峰出现在10月,最低值出现在翌年3月,原状林地土壤则分别在9月和翌年2月,均提前1个月。对土壤CH4吸收通量与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分析表明: 无论是原状林地土壤还是无凋落物处理情况下,土壤CH4通量都与地下5 cm的温度和湿度相关性最高。偏相关分析反映了不同季节水热配置对土壤吸收CH4通量的影响:冬季为12月~翌年2月,温度起主要作用;雨季3~6月,温度作用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水分作用微弱;7~8月,CH4吸收通量随着湿度的降低而增加,但高温限制了CH4的吸收;秋季(9~11月)水热配置适宜,CH4通量达到高峰值。总之,CH4吸收通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 湿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温度过高会抑制其吸收。 相似文献
83.
84.
寄主植物接种番茄斑萎病毒对西花蓟马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 而番茄斑萎病毒是以西花蓟马传播为主的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世界性病毒, 通过研究西花蓟马与番茄斑萎病毒之间的互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西花蓟马以及番茄斑萎病毒的发生与猖獗机制, 同时也将为制定合理、可持续的控制西花蓟马及其传播的植物病毒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应用特定年龄-龄期及两性生命表方法, 研究了西花蓟马在辣椒3种处理(健康CK、机械损伤MD、机械接种番茄斑萎病毒MI)叶片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种群增长。【结果】健康、机械损伤和机械接毒叶片上的发育历期依次为12.45, 11.97和11.18 d。雌雄成虫寿命和雌虫产卵量在不同处理植株叶片上差异显著(P<0.05), 在机械接毒叶片上寿命最长(雌13.51 d, 雄12.69 d); 繁殖能力最强, 产子代数高达33.01头1龄若虫/雌。健康、机械损伤和机械接毒叶片上西花蓟马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09, 0.153和0.190 d-1, 净生殖率依次为0.84, 14.54和21.79。【结论】番茄斑萎病毒诱导寄主植物辣椒反应使西花蓟马发育历期缩短, 成虫寿命延长, 繁殖能力提高, 种群增长加速。 相似文献
85.
番茄Tm-22基因是一个受外源乙烯调节的抗病基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m-22基因编码一CC-NBS-LRR抗病蛋白,Tm-22植株的抗病毒反应表现为系统性坏死症状.试验结果表明,Tm-22基因转化体种胚下胚轴的伸长受到外源乙烯的抑制,乙烯的持续性刺激能够诱导H2O2的产生和氧离子自由基(ROS)的猝发,以及PR-1a基因mRNA的转录.可以初步认为Tm-22转化体的抗ToMV反应是一个与乙烯信号转导途径有关的反应. 相似文献
86.
内蒙古毕拉河林区近十年森林景观变化及驱动力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总体和斑块个体两个层次上,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个体特征及斑块相间相关特征等3个方面对大兴安岭毕拉河林区近10年来森林景观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近10年来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干扰的不断增强,研究区森林景观在类型、景观总体特征、斑块个体与相关特征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10年林区森林景观的发展趋势是:受人为干扰正逐步加强,作为人工景观标志的耕地、居民点面积正逐步增加.面积转移矩阵分析结果表明,1997年耕地面积增加主要是由柞树林转化而来的,占耕地构成的30.87%.景观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耕地斑块数量增加68.80%,平均面积减少4.82%,景观的优势度减少,多样性增加,斑块之间的聚集程度减弱,1988年由柞树林和针叶林等少数几种斑块在景观中占绝对优势的情况有所改变.对研究区和相关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研究表明,火干扰、森林采伐与毁林开荒等是森林景观变化的关键性趋动力. 相似文献
87.
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番茄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以两种野生番茄秘鲁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 LAlll)、潘那利番茄(Lycopersicon pennellii LA716)和两种栽培番茄"鲜丰98-7"、"交农1号"为材料,用NaCl 150 mmol/L进行盐胁迫,测定及分析了植株体内Na 、K 、Ca2 等无机离子和某些有机溶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野生番茄在新叶中积累了大量的Na 等无机离子,而栽培番茄新叶内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却显著提高,且它具有将吸收的Na 区域化到老叶中的能力.说明野生番茄和栽培番茄在可溶性物质的合成和积累能力上有明显差异,它们是通过不同代谢途径和机理来适应盐环境的. 相似文献
88.
PG与番茄果实成熟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系统比较了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反义基因和对照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绿熟、转色、粉顶、粉红、全红5个时期的PG活性和与其相关的生理、生化组分的动态变化.实验表明,转基因果与对照果相比,PG活性始终处于较低水平,PG活性强烈被抑制是在全红期;果实的硬度、贮藏寿命指数都高于对照果;番茄红素合成积累进程被延缓;可溶性果胶含量、电解质外渗百分率均低于对照果.外源乙烯刺激引起对照果PG活性剧增,而转基因果表现钝化.讨论了PG活性与果实成熟、耐贮性及软化的关系,及对外源乙烯刺激的敏感性.首次明确提出PG活性在对照果中极大地表达,在转基因果中强烈被抑制是在全红期,而不是在整个成熟期;PG活性在果实软化中起直接和重要作用;PG活性的高低与番茄红素的合成与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在马铃薯基因组水平上鉴定木质形成素类蛋白(Xylogen-like protein, XYLP)基因家族,分析其理化性质及基因的表达模式。[方法]用生信学方法鉴定马铃薯XYLPs,分析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进化关系、蛋白质结构、基因结构和染色体定位。利用芯片数据分析马铃薯StXYLPs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果]马铃薯中共有20个StXYLPs;蛋白全长在139~221氨基酸之间,理论等电点在4.36~9.42之间,均锚定在质膜上;蛋白质结构基本相似,均具有保守的nsLTP结构域;StXYLPs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具有偏好性;StXYLPs具有明显差异的组织表达模式,响应不同的非生物胁迫。[结论]StXYLPs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共同调控马铃薯器官发育,19个StXYLPs表达受调控。12个StXYLPs受ABA诱导表达上调,在盐、高温及干旱胁迫下,14个StXYLPs受诱导表达上调,参与对抗非生物胁迫。 相似文献
90.
番茄子叶外植体芽的分化过程与乙烯释放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番茄子叶外植体培养过程乙烯的释放和芽的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子叶外植体培养1h后开始释放乙烯,第3小时乙烯释放达到最高峰,随后迅速下降,乙烯释放水平与番茄子叶外植体分化能力呈负相关,外植体芽的分化过程中,乙烯释放水平很低,但在芽形成以前略有增加,乙烯拮抗剂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促进子叶外植体芽的分化过程,伤害了可能是导致番茄子叶外植体乙烯释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