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宣黄连特指主产安徽的短萼黄连,宣黄连系安徽历史名药,由于长期的采集,资源已经极度枯竭。本文报道了宣黄连的生态学特征和栽培研究,研究表明,野生宣黄连种群主要分布在安徽皖南山区,有林下类型和溪边类型两种,其中以林下类型为主。对宣黄连的栽培结果表明,宣黄连最适宜在皖南山区生长,应建立种质苗圃以保护和繁育宣黄连。  相似文献   
122.
人工栽培与野生种抱茎獐牙菜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抱茎獐牙菜又称藏茵陈,是藏药中常用草药,广泛应用于肝胆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为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发展了人工栽培抱茎獐牙菜,研究比较人工栽培与野生抱茎獐牙菜之间的各种成分含量,对人工栽培抱茎獐牙菜替代野生抱茎獐牙菜用药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人工栽培及野生抱茎獐牙菜的矿物元素及氨基酸进行测定比较发现,人工栽培抱茎獐牙菜的矿物元素绝大多数比野生抱茎獐牙菜含量高,人工栽培抱茎獐牙菜氨基酸大多比野生抱茎獐牙菜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3.
滇重楼是云南传统的道地药材。由于种苗繁育困难和生长周期长,重楼的推广种植多年来未能取得突破。滇重楼的"多年栽培,分期采收"技术是将滇重楼根茎按用途分为药用部分与种苗部分,采收时,仅采收药用部分,种苗部分(带顶芽的根茎)继续生长发育,而不是将整个根茎全部采收作为商品药材。通过考察滇重楼须根比率的月度变化规律及3年的根茎生长量,进行采收时间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滇重楼"多年栽培,分期采收"技术间隔时间以3年为宜,每年每公顷收益为11.25万~33.0万元,采收时间以12月至翌年3月份为宜。  相似文献   
124.
红木字典     
《生命世界》2012,(7):8-11
紫檀木(类)檀香紫檀:中乔木;直径0.4~0.7米。商品名Red sanders,Red sandalwood,Saunderswood。主产于印度南部,印度半岛东南部东高止山脉南段安得拉邦区域,包括古德柏、奇图尔、内洛尔、科努尔、蒂鲁帕蒂、帕拉马南等地区。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和中国华南等地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25.
二氧化碳(CO2) 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碳氧资源.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是二氧化碳固定和利用领域的重要课题,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制备聚丙撑碳酸酯(PPC) .由于其具备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成本相对较低,且大量利用了二氧化碳(聚合物中CO2 的重量超过40%),而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6.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是为害我国蔬菜作物的重大害虫之一。本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温室白粉虱进行研究,筛选出一条620bp的特异性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JQ690764),据此片段的测序结果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序列特异性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Tv-F和Tv-R),可成功从室内饲养的和从不同地区田间采集的温室白粉虱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条412bp的特异性条带,而不能从供试的其他粉虱类害虫中扩增出该相应条带。单头温室白粉虱成虫的基因组DNA稀释1000倍时,该SCAR标记仍可成功扩增出预期条带,显示出极高的灵敏度。该SCAR标记对温室白粉虱的基因组DNA扩增重复性和稳定性好,且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样品的大规模检测,为田间温室白粉虱的快速识别鉴定及其有效防治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7.
 为探明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增产增效的机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Glycine max)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叶片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 冠层群体与对照CK相比,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加1.56 mg·g-1,增加0.034%,其中结荚期最多,为9.43 mg·g-1,增加1.35%,差异达到极 显著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增加了3.82 mg·g-1,增加7.18%,其中开花期最多,为12.51 mg·g-1,高达48.4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 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更利于C、N代 谢和源、库、流的协调,其中,C代谢改善和提高的水平高于N代谢。保护性酶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D)活性平均增高20.13%,在结荚期最多,高达46.5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OD是关键保护性酶,其保护作用强于超氧化 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SOD活性平均增高2.28%;CAT活性平均增高0.48%;膜脂过氧化 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pe, MDA)含量降低。保护性酶POD、SOD和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作物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延缓衰老。 波浪冠层群体与对照保护性酶变化规律一致,即SOD活性高峰出现时期最早,CAT次之,POD最晚,这表明在大豆不同的生育期,不同保护酶分别 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因此,该栽培模式对大豆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明显,有利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8.
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土壤CH4排放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 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 :千烟洲人工针叶林土壤总体表现为大气CH4的吸收汇,原状林地土壤(Forest soil)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为7.67~-67.17μg&;#8226;m-2&;#8226;h-1,平均为-15.53μg&;#8226;m-2&;#8226;h-1;无凋落物处理(Litter-free)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是9.31~-90.36 μg&;#8226;m-2&;#8226;h-1,平均为-16.53μg&;#8226;m-2&;#8226;h-1。 二者对土壤CH4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夏>冬>春,但无凋落物处理CH4变化幅度较原状林地土壤大,无凋落物处理吸收高峰出现在10月,最低值出现在翌年3月,原状林地土壤则分别在9月和翌年2月,均提前1个月。对土壤CH4吸收通量与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分析表明: 无论是原状林地土壤还是无凋落物处理情况下,土壤CH4通量都与地下5 cm的温度和湿度相关性最高。偏相关分析反映了不同季节水热配置对土壤吸收CH4通量的影响:冬季为12月~翌年2月,温度起主要作用;雨季3~6月,温度作用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水分作用微弱;7~8月,CH4吸收通量随着湿度的降低而增加,但高温限制了CH4的吸收;秋季(9~11月)水热配置适宜,CH4通量达到高峰值。总之,CH4吸收通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 湿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温度过高会抑制其吸收。  相似文献   
129.
ABT生根粉在七叶一枝花增产栽培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叶一枝花是一种运用广泛价值高的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概述了七叶一枝花的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运用ABT生根粉的特性对七叶一枝花的增产栽培进行试验性的研究,利用ABT生根粉所具有的补充外源激素与促进植物体内内源激素合成的功效,促进七叶一枝花的根茎快速生长,缩短商品七叶一枝花的生产周期,达到可持续利用目的.  相似文献   
130.
白刺是渤海湾泥岸沿海的一种重要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文章提出了野生白刺的人工栽培技术,并对其生态利用价值和经济利用价值进行了探讨,为科学利用白刺资源,实现泥岸沿海重盐碱地绿化,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