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8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2316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510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678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试验采用 ̄(60)Co-γ射线对柠檬酸产生菌黑曲霉Co9-6进行辐射,经两次处理后选育出L1217和L801两株优良柠檬酸产生菌。中试结果表明菌株L1217较L801更优:产酸率较菌株Co9-6提高17.6%、发酵周期缩短13.4%、对糖转化率提高13.3%。  相似文献   
62.
由于精胺(spermine)能特异地刺激哺乳动物tRNA~(Ile)的氨基酰化,本文用纯化的牛肝tRNA~(Ile)观察了精胺和Mg(2+)对tRNA~(Ile)CD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Mg(2+)可使牛肝tRNA~(Ile)CD光谱峰向短波方向偏移2nm,波峰为263nm,峰值被增大约10%,ΔθMg(2+)=2.3×103deg·cm2/dmol;而精胺使牛肝tRNA~(Ile)CD光谱峰减少40%,Δθspermine=1×10(-4)deg·cm2/dmol;精胺和Mg(2+)对肝tRNA~(Ile)-IleRS复合物或IleRS的CD光谱基本无影响。表明Mg(2+)和精胺可影响牛肝tRNA~(Ile)的构象。实验同时以酵母tRNA(Phe)和E·colitRNA~(Ile)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63.
莱氏衣原体膜上Mg~(2+)-ATPase用DOC溶解后,经Sepharose-6B和DEAE-CelluloseDE-52离子交换柱,得到了部分纯化的Mg~(2+)ATPase,并将此ATPase与不同极性头部的磷脂和膜糖脂重组,研究了不同的极性头部的磷脂和膜糖脂对ATPase活性的影响。此酶的活性不依赖酸性磷脂,PG、DPG、大豆磷脂等明显抑制酶活性,中性磷脂DMPC、PE、PC则能增加酶活性,其中尤以非双层脂PE的作用最为明显。从莱氏衣原体膜上提取的糖脂(MGDG,DGDG)单独和ATPase重组时,酶活性增加并不明显,当MGDG和DGDG以等比例混合时,能大大地增加酶活性。这表明Mg~(2+)-ATPase的活性很大程度上与磷脂的表面电荷及磷脂的组成相关。  相似文献   
64.
在合成磷酰蛋白的模型化合物体N-(O,O-二烷基)磷酰化氨基酸(1)的基础上,首次合成了有机磷生命化学的模型化合物──核蛋白基本单元N-(O-烷基,O-核苷)磷酰化氨基酸(2),并对上述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比较了两种模型的合成方法。这对在小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磷酰基的参与作用和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互相作用机理提供了较好的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65.
锌指基因是一种造血调节基因,编码锌指结构蛋白,主要在髓细胞中表达,促进髓细胞分化,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维甲酸治疗中,促使病情缓解。本文报道了我们从基因分子上研究锌指基因作用中,探索并建立了单向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特定单链DNA,直接测序的新方法。它能产生质和量均佳的单链DNA,无需纯化即可直接用于测序,使复杂的测序研究简便易行,可在2,3天内完成。这种单向PCR扩增特定单链DNA直接测序的方法,经对锌指基因的cDNA测序,得到验证。此法不仅适用于疾病研究中的DNA测序,还可制各单链DNA探针,更利于基因结构组成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用2μg/ml玉米素溶液预处理叶绿体或在光活化前于活化液中加入2μg/ml玉米素溶液,观察到玉米素能促进叶绿体膜上耦联因子DTT光活化Mg2+-ATPase及Mg2+GTPase的活力.且对GTPase的促进比例常较ATPase的大些。王米素对OG活化可溶性CF1Mg2+-ATPase活力同样表现出促进作用。用玉米素预处理CF1-β亚基(含微量CF1-α亚基)也观察到它能促进CF1-β亚基催化的Mg2+-ATPase活力。这些结果表明,玉米素在CF1上的作用部位至少有一个在β亚基或α.β亚基交界处调节其催化功能的。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本研究拟对比两种不同高脂饮食方式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短链脂肪酸代谢特征,以宿主-肠道菌群-代谢角度探讨高脂血症可能的微观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饮食组(CG组):饲喂大鼠维持饲料;高脂饮食组(HFD1组):每天足量饲喂高脂饲料;限饲高脂饮食组(HFD2组):每天限量饲喂高脂饲料80 g,不限量饲喂维持饲料。8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和肾周脂肪病理学变化;取结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并检测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 与CG组相比,HFD1组和HFD2组大鼠摄食量下降,体重升高;血清中TC、TG、LDL-C均显著升高;肝组织发生明显脂肪变性,肾周脂肪出现炎性病变;高脂干预后大鼠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显著变化,其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菌群结构和功能变化明显,总短链脂肪酸、乙酸、丁酸、异丁酸下降显著。结论 两种高脂饮食方式均能引起大鼠高脂血症,且发病机制基本一致,均与脂质代谢以...  相似文献   
68.
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大会于1993年9月7日在中国无锡开幕,经苏州、杭州,于9月12日在上海闭幕。9月6日部分与会代表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中国南京国际植物园俱乐部”奠基仪式及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中山植物园“植物迁地保存实验室”扩建部分开放使用等一系列庆祝活动。参加大会的有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99名代表。大会收到论文74篇,其中板报42篇,大会报告13篇。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为“植物园与国家发展”。经过大会报告和交流,明确了世界植物园在继续发挥其保护物种和保护环境的功能之外,必须进一步密切植物园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植物园的十项功能,不仅可以增加植物园对社会的贡献,也有利于提高植物园自身的活力和生存能力。大会选出了以主席岩(木规)邦男,副主席李蔼娃、贺善安、安德列也夫,秘书长艾斯特万为领导核心的新一届理事会。世界植物园两大组织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和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BGCI)在无锡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国际植物园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理事会的第一次会议于9月11日在由杭州开往上海的火车上举行。讨论了整顿组织、会员登记、出版IABG通讯及与BGCI合作开展活动等问题。会议确认1994年将在印尼召开IABG-AD第二次会议。第十二届IABG大会将于1  相似文献   
69.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是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中黏附素和肠毒素是其感染引起腹泻的主要毒力因子。首先,黏附素介导ETEC与宿主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和定殖。随后,定殖的细菌产生肠毒素,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终引起水样腹泻。传统的观点认为ETEC属于非侵袭性大肠杆菌,并不会引起肠上皮细胞凋亡和破坏肠道的屏障结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在体外和体内ETEC感染均可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破坏宿主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促进疾病发展。本文将就ETEC不同毒力因子诱导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细胞凋亡与疾病发展的相关性以及在临床如何利用抗凋亡治疗预防ETEC感染等方面进行综述,旨为进一步深入阐明ETEC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为防治ETEC引起的腹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0.
沈桐  江进  李宁  罗晓楠 《微生物学报》2023,63(2):465-482
相比于氨氮,天然水体中的硝酸盐氮通常更稳定,导致更难将其从水中去除。由于好氧反硝化可以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反硝化作用去除硝酸盐氮,该过程对含有较高溶解氧的天然水体中硝酸盐氮处理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纯化现状、微生物代谢机制和环境影响因子,并介绍了功能菌群在微污染饮用水源水生物修复的应用研究进展。与一般的厌氧反硝化类似,好氧反硝化菌的种属分布较广,常见的如假单胞菌属(Pseudomoas)、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副球菌属(Paracocc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所属部分微生物均有好氧反硝化能力。大部分好氧反硝化菌株在最佳生长条件下(25–37℃、溶解氧浓度为3–5mg/L、pH为7–8、碳氮比为5–10)具有高效的脱氮效率。但目前好氧反硝化作用在微污染饮用水源水的生物修复方面的应用仍有着脱氮性能不稳定、菌剂流失等不足。此外,目前较少相关中试及实际工程应用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