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9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42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1992年9月至199年6月间,对分布于山西娘子关泉的胶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gelatinosum)生长和分布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定期测定水温、pH值、流速、藻体出现频度、平均盖度和藻体的一些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娘子关泉域水体温度、水体的pH值和流速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大;藻体出现频度和盖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从秋季到次年的春季逐渐增加,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在5月;藻体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晚秋到早夏生长良好,在春末夏初生长达到高峰,而且藻体各部分的生长和发育基本上同步. 相似文献
93.
94.
95.
福建省淡水蟹类寄生虫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5—1988年,在福建省34个县市采集到11种淡水蟹,着重对其中8种蟹的10种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6.
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沼泽化冲积低平原。建国以来,国家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十分重视,但在低湿地上大量地排除渍水以开垦荒地,引起了局部下垫面的急剧改变,加上森林破坏严重,导致了该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严重恶化。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供应基地,又分布着我国以至亚洲面积最大的淡水湿地,无论是从我国粮食的可持续生产,还是从保护湿地生态景观考虑,恢复和保护三江平原的生态系统平衡都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7.
在全球水资源中,淡水只占2.7%左右,而分布在江、河、湖、泊中的不足0.02%。同海水,甚至同淡水的总量相比,江、河、湖、油等陆地淡水水量虽微不足道,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全球水循环中重要的一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极大地影响着人口的分布和经济的发展。江、河、湖、油等陆地淡水及生活在其中的形形色色的生物就构成淡水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水的比热和溶解热较大,对气温变化的影响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因而为水生生物创造了一个比陆栖生物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也正是这一“温床”使水… 相似文献
98.
中国主要河流鱼类分布及其种类多样性与流域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国13条主要河流淡水鱼类分布进行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异最小的是闽江与九龙江。瓯江与钱塘江、淮河与黄河、东北的水系分别较早聚为一类。相异系数在0.60~0.69时分为三类: 东北的水系、黄河到珠江间的水系和云南的元江。淡水鱼种类数与流域特征的相关和回归分析揭示了:鱼种数分别与河流流域面积、年平均流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单位干流长和单位流域面积的鱼种类数分别与河流径流深、比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河流平均纬度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分别综合反映了河流鱼种类数和相对种类数与河流特征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福建建溪水系淡水虾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建溪水系的淡水虾类14种(分隶于2科3属),其中育2种为福建省的新记录。文中还叙述了该水系4种主要经济虾类的渔业生物学,并对虾类资源的繁殖保护及其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0.
大型水生植物及其附着藻类是浅水湖泊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淡水螺类作为重要的初级消费者,其密度对沉水植物及其附着藻类的影响存在争议。本研究设置4种初始螺类密度(0、40、80、240 ind·m-2),研究淡水螺类(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 H.Adams)对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 Yan)及其附着藻类的直接牧食作用和螺类种群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添加螺处理中,刺苦草和人工基质表面附着藻类的生物量显著降低,同时沉水植物的生长显著增加,在较高初始密度螺类处理中刺苦草产生更多的分株。到实验结束时,螺类的死亡率较高,但3个有螺处理间螺类鲜重无显著差异,而高初始密度螺类条件下的最终密度仍较高,同时个体重量(均重)也较小。在中富营养条件下淡水螺类可以直接牧食沉水植物叶片,但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有可能是因为沉水植物并不能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维持螺类种群,同时螺类的种群结构受到水体营养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