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大陆仅存的海龟繁殖栖息地,监测其水体质量及微生物群落对于保护区日常管理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形分布特点,设置14个采样点对该保护区水域水质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细菌、真菌、微型真核生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龟湾水质定性评价为优,营养状态为贫营养。海龟湾海域微生物种类丰富,细菌分布于14门66科96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2.2%)为优势类群,其次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6%);真菌分布于3门16科22属,优势类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98.5%);微型真核生物群落主要由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59.9%)和顶复亚门(Apicomplexa)(16.5%)组成。比较两对微型真核生物引物扩增效果,发现物种组成差异显著,需同时使用才能客观反应海龟湾水域微型真核生物多样性。本研究为保护研究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淡水龟类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5年3~4月,采用野外调查和访问调查结合的方法,对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淡水龟类进行了专项调查。在海拔300~1 000 m设5个研究样区,采用系统抽样法在样区内选取443个研究样点,用笼捕法进行调查。野外调查共发现淡水龟类3种11只,包括8只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2只四眼斑水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和1只锯缘摄龟(Pyxidea mouhotii)。访问调查得知当地还有黄额闭壳龟(Cuora galbinifrons)、三线闭壳龟(C.trifasciata)、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和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分布。研究表明,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淡水龟类至少有2科7种,约占海南淡水龟类总种数的60%,其中四眼斑水龟和锯缘摄龟为本次调查到的尖峰岭淡水龟的新记录,三线闭壳龟和山瑞鳖为访问新记录。保护区内淡水龟类种群密度非常低,人为捕猎对淡水龟类资源破坏严重,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3.
爬行纲是最早出现的真正陆生动物,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类型。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反映在所有器官系统的结构和机能方面,诸如:皮肤表面角质化,形成鳞片、角盾等衍生物,能防止体内水份过度蒸发;颅骨结构更为致密,脊柱分化,有胸廓形成,形成四肢及肢骼,有利于...  相似文献   
124.
福建省淡水蟹类寄生虫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5—1988年,在福建省34个县市采集到11种淡水蟹,着重对其中8种蟹的10种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5.
古猿闭壳龟的新材料及该属的地史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祥奎 《人类学学报》1985,4(2):113-117
云南禄丰古猿产地发现的古猿闭壳龟(Cuora pitheca Yeh,1981),是闭壳龟属的首次化石记录。它的发现,把该属的历史从现代一下追溯至中新世晚期。本文除补充记述古猿闭壳龟的新材料外,并结合近年国内外的新发现,综述了该属龟类的地史分布。  相似文献   
126.
一种不运动的淡水甲藻的形态学和生活史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作者在湖北省武汉市一腐殖质丰富的小水泥池中发现了一种能形成水华的甲藻,经鉴定为巴达维亚胞甲藻,属植甲藻目,此目是中国新记录。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培养,对其形态学和生活史进行了研究。其营养细胞近新月形,腹部轻微隆起;每个细胞产生两个裸甲藻型的动孢子,动孢子再直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环境不适时可形成静孢子或胞囊(Cyst);静孢子近球形,由营养细胞收缩形成;球形的胞囊由原生质发育而来,位于母细胞壁内,外壁  相似文献   
127.
淡水豚类4个代表属「白暨豚(Lipotes)、恒河豚(Platanista)、弗西豚(Pontoporia)和亚河豚(Inia)」mtDNA 12S rRNA基因的序列差异水平,高于其他齿鲸类科间的差异,特别是远远高于海豚总科内的科间差异。研究结果支持它们应归属于不同的科,即白暨豚科(Lipotiidae)、恒河豚科(Platanistidae)、弗西豚科(Pontoporidae)和亚河豚科(I  相似文献   
128.
草原植物的放牧抗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放牧抗性是指在放牧系统中,草原植物生存和生长的相对能力,包括避食性和耐牧性两部分,放牧避食性是指植物降低被牧食的机率和强度等机制,而耐牧性是指植物被牧食以后刺激植物再生长的机制,对物种抗性阈值和耐牧性阈值的研究将有利于解释放牧演替理论的原因和机制,不同的物种其抗性阈值和耐牧性阈值不同,这主要起决于它们放牧抗性策略,在草地管理中,认识植物将避食性和/或耐牧性机制作为诱导物种组成变化的优先抗性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9.
<正>甘孜·水那河,不是水是横断山脉哺育子民的血管那雨,不是水是卓玛酣睡时呼出的鼻息那雪,不是水是风中飘动的白色经幡那攀山而上的氤氲,不是水是滋养神山的供奉是云的召唤这风,是水是草原上流淌的潺谖这山,是水是造物主大脑的沟回这树,是水是碧浪翻飞在谷底峦尖这些淡水资源的守望者,是水遵循着神山圣湖的约定照看着大海的故园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孜州有着约0.9万平方千米的湿地,是长江、黄河源头除三江源外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态地位极其重要。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纵贯甘孜全境,全州水资源总量约有1397.8亿立方米。"海子山"位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