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目的:研究分析中国东北地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CL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共151病例,依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分组,就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比较.结果:CL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共58例,女性51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37.5±4岁,平均病程18个月,28例为腺体内单发结节,病灶平均直径为0.9± 0.56 cm,36例病灶直径小于1.0 cm,42例见结节内伴钙化.CLT合并良性结节组98例,女性患者93例,男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48.1±9岁,平均病程72个月,34例为腺体内单发结节,病灶平均直径1.8± 0.42 cm,35例病灶直径小于1.0 cm,10例见结节内伴钙化.两组在发病年龄、病程、结节个数及钙化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LT合并甲状腺癌微小癌多见,淋巴结转移率低,彩超提示单发结节或者结节合并钙化的病例,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2.
目的:建立一种定量测定大鼠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总IgG(免疫球蛋白G)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方法:用方阵实验确定包被抗体、检测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绘制标准曲线,确定线性范围;评价标准曲线的可重复性、精密度和可应用性。结果: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的最佳效价分别为2μg/ml和1:4000稀释;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25-16ng/ml。经方法学评价,可重复性和精密度较高,应用性较强。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科研过程中检测大鼠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总IgG含量的一种精确、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骨髓淋巴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对18例疑似血液病患者,分别抽取骨髓0.2ml,参照淋巴细胞分离步骤来分离骨髓淋巴细胞,并且对骨髓细胞进行活力检测,分别观察骨髓淋巴细胞的形态及计算骨髓淋巴细胞的活力。结果:骨髓淋巴细胞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胞浆量很少,似裸核,胞质如可见,呈淡蓝色,一般无颗粒;胞核圆形或有小切迹,染色质聚集成大块状,结构紧密,结块边缘不清楚,染紫红色;镜下观察发现骨髓淋巴细胞的活力>95%。结论:Ficoll分离液可以对骨髓淋巴细胞进行分离,将为成熟淋巴细胞的研究以及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4.
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TL)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与H IV类似的逆转录病毒HTLV-I感染CD4+T细胞而诱发的恶性肿瘤。HTLV-Ⅰ导致ATL中起主要作用的是Tax蛋白,其反式激活作用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途径。PI3K/Akt/mTOR被认为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信号调节通路,研究表明该信号传导通路是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关系最密切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其在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已经成为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以及与ATL关系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5.
蛋氨酸脑啡肽对免疫系统恢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蛋氨酸脑啡肽,制备成注射液。对经放化疗后免疫系统受到伤害的晚期肿瘤志愿者进行治疗,经静脉滴注15 d。患者免疫系统指标全面迅速恢复,淋巴细胞亚群间比例趋于合理,证明蛋氨酸脑啡肽可以用于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的恢复治疗。  相似文献   
86.
B 细胞成熟抗原 (BCMA)是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受体之一.它的胞外区与人IgG1 Fc的融合蛋白eBCMA-Fc,又称为诱饵受体,具有拮抗BLyS的活性.为了设计新的拮抗肽,基于BCMA和Fc的晶体结构,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分子模拟方法,建立了eBCMA-Fc融合蛋白的三维理论结构.利用均方根位移(root mean square distance, RMSD)对eBCMA-Fc融合蛋白与单体eBCMA、Fc构象差异进行分析.融合蛋白eBCMA-Fc中的eBCMA段与单体eBCMA的主链碳原子间RMSD值为0.036 nm,Fc段与单体Fc的主链碳原子间RMSD值为0.064 nm.结果表明,对比单体,融合蛋白eBCMA-Fc并未因eBCMA与Fc直接连接而发生构象的变化.分子对接方法显示,融合蛋白eBCMA-Fc中的BCMA与BLyS作用,而Fc扮演着稳定BCMA构象的支架作用.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理论分析,构建eBCMA-Fc融合基因,并将载有eBCMA-Fc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BL21 (DE3)菌、在细菌中表达.目的蛋白经蛋白A亲和柱纯化大约为36 kD,与理论预测值34 kD相近.免疫印迹表明抗人IgG抗体能够识别eBCMA-Fc融合蛋白.ELISA证实,eBCMA-Fc融合蛋白能够结合BLyS.随着eBCMA-Fc融合蛋白增加,结合BLyS的融合蛋白也相应增加.而对照人IgG,即使在高浓度条件下,也不结合BLyS.此外,eBCMA-Fc 融合蛋白能够抑制BLyS对B细胞肿瘤Daudi细胞的作用.这些研究为下一步设计和筛选BLyS拮抗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7.
研究结肠癌中p63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揭示其在结肠癌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癌旁组织中和结肠癌组织p63阳性率分别为42%和74%.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p63阳性率在结肠癌组织浸润达粘膜层、肌层中为62%,在结肠癌组织浸润达浆膜层中为91%,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p63阳性率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为86%.在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为59%,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p63阳性率在A B期结肠癌组织中为57%,在C D期结肠癌组织中为89%,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1);p63阳性率在高分化结肠癌组织中为55%,在中低分化结肠癌组织中为87%,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p63表达上调参与结肠癌发生,并与结肠癌侵袭、淋巴结转移和临床演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与脑出血及脑缺血模型大鼠脾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模型组(采用VII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采用线栓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阻塞),分离大鼠脾淋巴细胞,提取总蛋白质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MS)技术进行鉴定并分析.结果: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γ等9个蛋白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上调,膜联蛋白III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下调.结论: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较好的脑出血及局灶性脑缺血脾淋巴细胞总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鉴定一些与脑血管病脑损伤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深入研究脑血管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浸润深度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术前胃镜发现、术后病理证实的55例早期食管癌进行统计,分析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表现、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与浸润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面扩散生长型、腔内生长型高度<5mm、双向生长型高度<2mm及壁内生长型深度<0.5mm提示黏膜内癌。腔内生长型高度≥5mm、壁内生长型高度≥0.5mm、双向生长型高度≥2mm及混合生长型提示黏膜下癌。肿瘤分化程度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4例淋巴结转移及2例淋巴管癌栓,其中1例为黏膜癌。5例为黏膜下层癌,原位癌均未发生转移。结论:内镜下表现与浸润深度有密切关系,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则越易向深层浸润,浸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90.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合锌的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中性蛋白酶家族.目前认为MMPs尤其是明胶酶(MMP-2,MMP-9)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关系密切.通常它们以酶原的形式存在,一旦活化,则迅速攻击血脑屏障,降解基底膜的一些基质蛋白,破坏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促进脑水肿的形成和炎细胞的浸润.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MMPs表达增加.导致血脑屏障损害及血管源性脑水肿,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促进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