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在肿瘤化疗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肿瘤化疗后合并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全自动五分类细胞分析仪测定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测定人NAP。结果真菌组、细菌组和病毒组患者体内NAP、NLR及CD64水平比较,细菌组患者NAP、NLR及CD64水平最高,真菌组、细菌组和病毒组患者体内NAP、NLR及CD64阳性检出的单独检出率明显低于三指标的联合检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真菌组、细菌组和病毒组患者体内NAP、NLR及CD64的联合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各指标的单独检出。结论 NAP、NLR及CD64联合诊断在肿瘤化疗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992.
p38MAP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家族的一个亚类,在高等脊椎动物免疫应答的信号转导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中发现,p38MAPK以两种异构体的形式存在。通过克隆它们的开放阅读框并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它们分别为p38α(Lja-mapk14)和p38β(Lja-mapk11)。用混合菌刺激七鳃鳗,利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Lja-mapk14在外周血类淋巴细胞、鳃组织和髓样小体中,分别在加强免疫36 h、24 h和24 h后,表达量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9、2.1和2.6倍;而Lja-mapk11在以上组织中,都在加强免疫36 h后达到表达量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2、2.5和6.3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Lja-mapk14的mRNA表达水平在混合菌加强免疫36 h后,分别在类淋巴细胞、鳃组织和髓样小体中,上调2.3、1.5和3.4倍;而Lja-mapk11的则分别在类淋巴细胞、鳃组织和心肌中,上调1.3、2.6和1.6倍。以上结果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证明,Lja-mapk14和Lja-mapk11均参与七鳃鳗的免疫应答反应。采用B细胞和T细胞丝裂原LPS和PHA分别对七鳃鳗进行刺激,免疫印迹结果显示,Lja-mapk14和Lja-mapk11蛋白质表达量经LPS加强免疫36 h后,在类淋巴细胞、鳃组织和髓样小体中,上调表达1.3 ~ 4.1倍;而经PHA加强免疫36 h后,Lja-mapk14和Lja-mapk11在上述组织中表达量均不存在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说明,Lja-mapk14和Lja-mapk11可能参与了B细胞丝裂原LPS介导的VLRB类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993.
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作为"人体物质能量的调节器",在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人体代谢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AMPK信号通路对成骨成脂分化、破骨等人体骨稳态代谢微环境具有调控作用,而骨稳态代谢微环境的失衡失调是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等骨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AMPK结构、功能及其在人体脂代谢、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探析其在骨病形成中的作用,并探析其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NONFH)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从而为NONFH的研究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沙眼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亿沙眼衣原体感染新发病例。研究表明CD4^+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在抵抗沙眼衣原体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者依照抗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特点,构建出许多候选疫苗,但都没有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近年研究发现,生殖道黏膜组织不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还驻留着一些引人注目的免疫细胞,提示增强黏膜免疫可作为预防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潜在途径,是抵抗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免疫新策略。本文全面概述了黏膜免疫与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并为今后研制沙眼衣原体疫苗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创面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对创面愈合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适度的炎症反应有助于免疫防御的启动和各种生长因子的产生,过度的炎症反应则会导致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及机体的组织损伤。树突状表皮T淋巴细胞(DETC)起源于小鼠的胸腺后定殖于表皮并特异性地表达Vγ3Vδ1 T淋巴细胞受体(TCR)。其在创面愈合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释放各种趋化因子和促炎因子扩大炎症反应,还有可能通过抗炎介质缓解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于2016年9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复合组(n=60),对照组采用全麻,复合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腹前(T_1)、气腹后15 min(T_2)、气腹结束后(T_3)和出室即刻(T_4)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的变化;手术前、麻醉复苏前和术后1天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血糖水平(BS)、肾上腺素(AD)以及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麻醉前、麻醉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CD3~+、CD4~+、CD4~+/CD8~+的水平变化。结果:复合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患者在T_2、T_3、T4时间点的DBP、SBP和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复苏前和手术后1天,复合组患者的IR、BS、AD、Cor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全麻符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后,对其镇痛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于2015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接收的131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6),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自控静脉镇痛(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背景输注总量、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术后2h、12h、24h、48h安静时以及咳嗽时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术后48h 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背景输注总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 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糖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术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3例作为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对照组的TNF-α、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根据28d后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TNF-α、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凝血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TNF-α与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TNF-α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而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对照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TNF-α高于存活组,PT、APTT长于存活组,而CD3+、CD4+、CD4+/CD8+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存活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与PT、APTT呈正相关,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TNF-α与CD8+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均存在异常变化,TNF-α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和预后有关,检测TNF-α有助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999.
本研究通过评估HBI-8000对日本ATL患者ATL细胞系和原代细胞的作用,来研究HBI-8000诱导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细胞凋亡与Bim和NLRP3活化的相关性。选取若干侵袭型AT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口服新型HBI-8000,跟踪并分析药物效果。研究表明,在大多情况下,HBI-8000在原代ATL细胞和细胞系中诱导细胞凋亡。Bim活化、NLR族、NLRP3炎症体通道对HBI-8000诱导ATL细胞死亡具有重大作用。实验为临床研究HBI-8000对ATL患者的疗效提供了理论基础。NLRP3可用于癌症新型治疗策略研究,但对ATL细胞死亡的作用仍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观察金英胶囊联合阿奇霉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盆腔血流动力学、炎症细胞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2022年9月期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片治疗,73例)和研究组(金英胶囊联合阿奇霉素片治疗,74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盆腔血流动力学、炎症细胞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乏力、腰骶疼痛、白带量多等症状缓解时间更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0(IL-10)更高,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CD8+更低,CD3+、CD4+、CD4++/CD8+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卵巢动脉、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RI)更低,卵巢动脉、子宫动脉的脉搏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金英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可能与改善患者的盆腔血流动力学、炎症细胞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