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胸苷激酶1(TK1)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1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初诊患者血清标本,并选择50例正常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发光法检测TK1浓度,比色法检测LDH浓度。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分析和比较惰性NHL与侵袭性NHL及各自四类分期之间血清TK1和LDH水平的差异,化疗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与未缓解组LDH水平以及NHL患者中血清TK1和LDH的阳性率。结果:高度侵袭性NHL患者和侵袭性NHL患者血清TKI和LDH水平与惰性NHL患者相比显著增高(P0.05),但惰性NHL患者血清TK1和LDH水平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侵袭性NHL患者血清TK1和LDH水平与Ⅰ、Ⅱ期患者相比显著增高(P0.05)。与化疗前相比,四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组NHL患者血清LDH水平下降21.05%,部分缓解组为16.66%,病情稳定组血清LDH水平升高至11.54%,三组NHL患者血清LDH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K1和LDH水平对于NHL患者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探讨饮食指导联合知识宣教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在本院治疗的136例老年T2DM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知识宣教辅助饮食指导。通过观察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次数、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差异,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19.06±2.70) h、血糖波动次数为(2.01±0.94)次/d、平均血糖漂移幅度为(3.12±1.04) mmol/L,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为(6.01±0.18) mmol/L、餐后2 h血糖(8.31±0.3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39±0.6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LDL-C为(2.49±0.02) mmol/L、TG为(1.12±0.02) mmol/L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研究表明,针对老年T2DM患者给予饮食指导联合知识宣教可控制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避免血糖波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通过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为血液疾病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尖端定位,探讨该方法对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置管全程中的良莠影响及护理对策。将100例血液病进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进行PICC尖端定位;试验组采用PM-12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引导三向瓣膜PICC尖端定位技术进行PICC置管术。分析、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液病患者置管过程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准确判断尖端位置的时效性,置管后出血、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尖端到位率差异显著(p0.05)、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局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操作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电定位PICC到端尖的准确率高,患者对该方法比较满意;但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感染的发生率高于传统体外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5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48~70岁,中位年龄59.2岁,均为单侧乳腺肿块,其中左乳3例,右乳2例。镜下见乳腺正常结构被破坏,成片的中等偏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乳腺小叶、导管周围、间质及周围脂肪组织。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表型,4例为非生发中心型,1例为生发中心型;Ki67增殖指数为60%~90%;根据 Ann Arbor 分期标准,5例均为II E期。病例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年6月,随访期内,有2例复发,分别于7和19个月后死亡;2例健在,分别已存活12和72个月;另外一例失访。结论 PB-DLBC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为单侧乳腺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以右侧多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免疫表型以非生发中心为主,以化疗联合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为宜。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1号染色体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临床DLBCL病人淋巴结标本中的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的mRNA并与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信号扫描、处理后获得表达基因杂交信号强度。每基因设11-20对探针。杂交信号与错配探针对比,扣除背景值后,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选取与错配杂交信号有显著差异的基因作为分析结果(P=0.05)。然后随机选取四个检测到的基因,使用PCR方法检验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成功地从快速冷冻保存的DLBCL标本中提取RNA。使用表达谱芯片进行研究,发现了共316条1号染色体编码的基因在DLBCL细胞中表达。根据胞内定位,基因功能和基因所属的代谢通路三种分类方法对所得基因进行分类分析。基因表达密度分析显示DLBCL中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情况与编码基因分布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表达谱芯片研究了DLBCL中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探讨奥利司他联合维生素E对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代谢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进行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61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奥利司他联合维生素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排卵率、妊娠率、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 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FINS、FPG、TG代谢指标均有所变化,且变化规律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IgA、IgM、Ig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IgA、IgM、IgG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 ,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LUFS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奥利司他联合维生素E治疗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代谢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降低LUFS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7.
毛彬彬  张巧仙  方云  林尽 《蛇志》2021,(1):74-76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肿瘤患者输液港护理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8月我院收治的504例输液港置管的肿瘤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240例和观察组26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输液港护理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8.
患者,女,40岁,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移植术后,反复发热,血培养显示,血流混合感染2株真菌。18S核糖体RNA(18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其中1株真菌为阿萨希毛孢子菌,另1株真菌为棒状大孢酵母。两株真菌为罕见真菌,均对伏立康唑敏感。因鉴定及药敏时间较长,患者未等调整合理抗真菌药物,因持续中性粒细胞缺乏及真菌血症死亡。该病例是国内首次报道血液病患者血流混合感染阿萨希毛孢子菌和棒状大孢酵母。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血浆和脑脊液(CSF)中单胺类递质水平与PV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结果PVS患者血浆中多巴胺(DA)的含量(μmol/L)为1.95±0.99,较对照组(1.16±0.47)显著升高(P<0.05),而5-羟色胺(5-HT)、酪氨酸(TYR)、色氨酸(TRP)、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μmol/L)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脑脊液中,A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5-HT的含量(μmol/L)为(0.49±0.32),较对照组(1.02±0.35)显著降低(P<0.05);而TYR(1.36±0.11)、TRP(0.63±0.40)、GABA(1.15±0.61)的含量分别较对照组(0.40±0.24、0.29±0.22、0.37±0.45)有显著升高(P<0.05、P<0.05、P<0.01).血浆中GABA与DA的含量呈相关性(P<0.05).脑脊液中GABA与DA的含量也呈相关性(P<0.01).结论CSF中5-HT下降和血浆中DA升高可能与PV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0.
<正>一天下午,在我的门诊上遇到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她说,一年来由于婆媳关系不和、夫妻关系紧张,情志抑郁,老生闷气,一个月前,发现右颌下出现栗子大小的肿块,去肿瘤医院穿刺,病理报告提示是恶性大B淋巴细胞瘤,已经做过一次化疗。由于化疗后副作用较大,脱发、恶心、食欲不振,两胁肋还胀痛,想求助中医调理一下,以便进行第二个疗程的化疗。她特别急切地问我:"为什么我这么年轻就会得这种病?"我看了一下她的舌头,舌苔黄腻,舌边有齿痕和瘀斑。脉象弦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