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 SMZ)及其增效剂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TMP)在彭泽鲫体(Carassius auratus var. pengze)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在(18±1)℃水温条件下, 将实验鱼随机分为2组, 分别用于多剂量混饲和口灌给药, 剂量为150 mg·kg-1SMZ 和30 mg·kg-1 TMP, 每天1 次, 连给10 d。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残留量, 此法检测限为0.05 μg·mL-1。结果表明: 在两种给药方式下, 停药后第1 天SMZ 和TMP 都在彭泽鲫各组织中达到峰值, SMZ 在肌肉中最高, 肾脏中最低, 而TMP 在肾脏中最高, 血液中最低。混饲给药彭泽鲫各组织SMZ 和TMP 残留量都分别低于口灌给药各相应组织中的残留量, 两种给药方式下SMZ 残留的消除速度不同, 混饲给药比口灌给药慢, 前者需要24-25 d 各组织中才检测不到SMZ 残留, 而后者仅需要22 d; 与此相反, TMP 残留的消除速度在两种给药方式中相似, 即至各组织中检测不出TMP 残留都需21 d。根据这些结果综合确定对彭泽鲫多次用SMZ+TMP 后, 休药期至少22 d。  相似文献   
72.
转基因植物中筛选标记基因的利用及消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爱菊  朱延明  张晶  李杰  张彬彬 《遗传》2003,25(4):466-470
在基因转移过程中,人们常常使用标记基因来筛选转化细胞或组织。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尤其是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使用往往对环境及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且影响基因多重转化。为了消除这些弊端,一种全新的发展策略即获取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物应运而生。本文主要综述转基因植物中有关筛选标记基因及其消除方法。 Abstract:Selective marker gene is usually used to select transformed cells or tissue during gene transfer.However,the use of selective marker gene,especially antibiotic-resistant gene,is harmful to environment,plant development and affects multi-transformation.A new strategy that offers a approach for the elimination of those disadvantages caused by the selectable marker gene is developed.We summarized correlative marker genes used in transgenic plants and some methods of its removal.  相似文献   
73.
盐酸沙拉沙星在鲫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鲫组织中沙拉沙星并初步研究了盐酸沙拉沙星在鲫组织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在21±2℃下,以20mg/kg的剂量单次口灌给药,取血浆和肌肉、皮肤、肝胰脏、肾脏、卵巢5种组织,各样品中加入甲磺酸达氟沙星作内标,用二氯甲烷提取组织中的药物,正己烷去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盐酸沙拉沙星的浓度。此方法平均回收率均大于82.97%,日间变异系数小于8.41%,最低检测限可达0.0125μg/g。研究结果表明盐酸沙拉沙星在血浆和5种组织中消除速率快慢不一,肾脏为盐酸沙拉沙星残留的靶组织。若规定可食用组织中的盐酸沙拉沙星在最大残留限量为30μg/kg,由休药期(WDT)公式可得出盐酸沙拉沙星在鲫体内的WDT为14d。    相似文献   
74.
该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获得植物单倍体的相关途径及其在基础科学研究和植物育种方面的重要应用,着重介绍了一种基于着丝粒改造的染色体消除法诱导单倍体的策略及植物单倍体在基因组学研究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旨在促进植物单倍体技术的完善并开拓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5.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提高生长温度结合法消除T1828菌株质粒后,筛选到无质粒突变株ZWL-15。以原始亲株T1828和无质粒突变株ZWL-15为出发菌株,考察了两者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ZWL.15生长速率快于T1828,进入对数期和稳定期的时间分别提前1h和4h。在菌株ZWL-15发酵过程中添加0.01%的SDS有利于冠菌素的合成,最适发酵温度比T1828升高5℃,达到35℃,发酵周期提前4h,COR相对值是T1828的两倍左右。ZWL-15传代实验表明该突变株很稳定,且对氨苄青霉素敏感,氨苄青霉素基因初步定位于该菌属质粒上。  相似文献   
76.
摘要华癸中生根瘤菌菌株7653R含有2个内源质粒(pMH7653Ra,pMH7653Rb).用三亲本杂交法将7653R的共生质粒pMH7653Rb分别导入HN308SR(Sm^r,Rif^r;含pMHHN308a,pMHHN308b和pMHHN308c)和HN3015SR(Sm^r,Rif^r;含pMHHN3015a,pMHHN3015b和pMHHN3015c).发现受体菌HN308SR的两个稳定内源质粒pMHHN308b和pMHHN308c随着pMH7653Rb的导入而同时被消除.该接合子命名为HN308SRN14.这一结果表明pMH7653Rb与pMHHN308b和pMHHN308c不相容,可以归于同一不相容群.另一转移接合子HN3015SRN14的质粒图谱显示其第二大质粒pMHHN3015b由于pMH7653Rb的导入而被消除.该结果表明,pMH7653Rb与pMHHN3015b不相容.植物结瘤实验结果表明,pMH7653Rb的导入能恢复HN308SRN14的结瘤能力,其结瘤数目超过HN308SR,但不能替代pMHHN308b和pMHHN308c的固氮作用,HN308SRN14失去了固氮能力.质粒消除突变株HN308SRNl4D只含有pMHHN308a,能形成少量无效根瘤,确认pMHHN308a与HN308的结瘤能力有关.HN3015SRN14(含pMH7653Rb,pMHHN3015a和pMHHN3015c)只能形成无效根瘤,而质粒消除突变株HN3015SRN14D(仅含pMHHN3015a和pMHHN3015c)则完全失去结瘤能力.通过PCR反应从7653R,HN308,HN3015,HN308SRN14,HN3015SRN14中均检测到质粒复制基因repC.供试菌株的repC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  相似文献   
77.
本文通过用~(125)I(NaI~(125)标记的纤溶酶所作的家兔消化道的吸收实验研究及用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的微机处理,确定了纤溶酶的消化道吸收的药时曲线;在血液中的消除半衰期为137分钟;消除速率常数为0.00506立升/分钟;峰浓度时间约为170分钟和其生物利用度约为39%的结果。为使纤溶酶制成肠溶溶栓酶片提供了临床应用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78.
RNA干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生物体内导入双链RNA后会引起体内同源基因特异性的沉默,这种现象称为RNA干涉,本主要介绍RNA干涉的研究历史,作用机制和应用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79.
运动性疲劳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核心问题。如何彻底消除疲劳,关键在于确定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在大强度运动所致运动性疲劳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讨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从而寻找迅速和彻底消除运动疲劳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的消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将为农业生产带来一场新的革命,新的基因转化程序要求转基因为单拷贝,不带有标记基因,并在不同的转化体中表达一致,稳定遗传,本文讨论了转基因植物中有关标记基因及其安全性和标记基因消除的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