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疏肝补肾法对疲劳大鼠学习和记忆力及对海马CA1区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的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ar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G)、对照组(CG)、和疏肝补肾组(LK)。采用复合模型:运动疲劳模型与睡眠剥夺法造疲劳大鼠模型。运用Y迷宫进行学习和记忆力的测试。以Real-timePCR技术分析海马CA1区神经颗粒素的mRNA表达。结果:Y迷宫实验显示用药后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优于模型组,而疏肝补肾组大鼠在正确反应率、错误反应次数、达标所需训练次数和总反应时间皆与模型组有差异(分别为P〈0.01、P〈0.01、P〈0.05和P〈0.05),其NgmRNA在海马CA1区的表达也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复合模型会造成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疏肝补肾法能显着影响疲劳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Ng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静态姿势图在飞行任务负荷所致疲劳评估中的作用。方法:30名符合条件的男性大学生被要求持续进行4小时的模拟飞行任务负荷,其静态姿势图及任务负荷成绩将在每小时末进行重复测量。根据变化敏感的参数,静态立位平衡指数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计算。随后,该指数与任务负荷水平的相互关系将通过曲线拟合进行分析。结果:在模拟飞行任务负荷影响下,被试静态姿势控制能力明显下降。静态立位平衡指数随着任务负荷时间的持续而明显增大,并与任务负荷时间存在线性关系(R~2=0.949);多重任务成绩与任务负荷持续时间之间存在二次曲线的关系(R~2=0.968),与静态立位平衡指数也呈现相似的二次方曲线关系(R~2=0.976)。结论:静态姿势图与飞行任务负荷水平具有线性关系,能够反映任务负荷所致疲劳水平的大小。  相似文献   
43.
赵培蓓  任虎  朱贞  曹蕾  扈瑞平 《病毒学报》2019,35(2):343-350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出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孕早期感染RV可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风疹是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2008年我国将风疹疫苗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通过连续10年免疫规划的实施,风疹发病率迅速下降,2014~2017年已接近风疹消除的目标(风疹发病率为0.8/10万~0.12/10万)。加强对风疹可疑病例的报告和实验室鉴别诊断,对隔离传染源、指导疫苗使用以及阻断RV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麻疹和风疹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手册》要求在风疹暴发流行阶段,只针对每起暴发采集5~10份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是风疹病例确诊的金标准;而在消除风疹和CRS阶段要求对每一例散发疑似病例采集血清标本和鼻咽拭子,分别进行IgM抗体和RV核酸的检测。本文对我国在消除风疹和CRS阶段将RV核酸检测应用于风疹病例早期诊断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4.
通过研究海水中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生理生化的影响, 探讨与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提供参考。按海水水质标准分别设定铜(Cu)和镉(Cd)离子各3个浓度梯度, 测定海洋青鳉中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睾酮(T)、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产卵量的动态变化。海洋青鳉中的LA含量随铜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 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LDH活性在铜胁迫下变化不大, 而随镉胁迫时间的延长略有上升; T含量在短期铜胁迫下有所升高, 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 却随镉胁迫浓度升高及胁迫时间延长而上升; FSH与LH含量随铜胁迫浓度增加呈显著下降, 随镉胁迫浓度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 两者的含量变化与T的动态密切相关。与此同时, 随铜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浓度的增加, 青鳉的产卵量也呈显著下降趋势。综合表明, 铜或镉胁迫均能显著影响雌性青鳉的LA含量, 增加能量消耗, 进而影响性激素水平, 最终影响到产卵量, 但两类离子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 一定浓度的铜或镉胁迫会导致海洋青鳉鱼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 且存在两性差异性, 雌鱼对铜或镉胁迫的响应敏感强, 可选择雌鱼开展相关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45.
大鼠腓肠肌在10HZ电刺激持续收缩运动中,肌细胞膜电位表现为静息电位(RP)和复合动作电位(CAP)幅值呈下降的趋势,且CAP的时程展宽。经过9周的游泳训练后,训练组动物整体的运动耐力明显提高;在相同的持续收缩运动时间内,训练组的RP和CAP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并发现训练组Na^+,K^+-ATP酶活性明显提高(P<0.01)。结果提示,体力训练使肌细胞膜的3功能产生了适应性  相似文献   
46.
木霉对草酸耐受和消除作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酸(Oxalic acid,OA)是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等植物致病菌的致病因子,一些木霉(Trichoderma spp.)生防菌可消除草酸并降低植物发病率,但其消除草酸防治病害的途径和机制尚未研究透彻。【方法】首先从42株木霉菌株中筛选出一株在30 mmol/L草酸胁迫下耐受性最强的哈茨木霉T.harzianum LTR-2,通过形态学方法观察和原位分析了不同浓度草酸胁迫下LTR-2的发育特征变化,并测定了草酸消除水平、滤液p H和菌丝干重,分析了LTR-2在草酸为唯一碳源的生长情况。通过Real-time PCR分析了OXDC基因LTR_4445在草酸处理下的表达水平。【结果】在PDA固体培养基中,25°C半光照条件下培养5 d,在草酸浓度为50-80 mmol/L时,LTR-2可存活,但无正常菌落形态;在30-50 mmol/L浓度下,LTR-2先萌发厚垣孢子,而后再次萌发菌丝形成菌落;在30 mmol/L浓度下,LTR-2发育正常,仅生长速度减缓。25°C、160 r/min振荡培养5 d,LTR-2可消除草酸。在20 mmol/L浓度时,草酸消除率最高,为66.50%;10 mmol/L浓度中的消除率次之,为55.06%。草酸浓度50 mmol/L时,消除能力下降为6.75%-38.94%。相应地,培养液p H被不同程度地提高,在10、20 mmol/L草酸浓度下提高的幅度更大。当草酸浓度20 mmol/L时,木霉的菌丝干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将草酸作为唯一碳源进行液体培养5 d时,在10、20 mmol/L浓度下,LTR-2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绿色菌丝球,但高于50 mmol/L条件下无法生长。草酸处理下,LTR_4445表达水平上调。【结论】通过分析LTR-2在草酸胁迫条件下的形态特征变化及消除草酸的特性,暗示在木霉消除草酸作用中除了已知的草酸降解代谢途径,还存在响应草酸胁迫模式的转变、将草酸作为前体转化为营养物质的途径等其他消除途径。  相似文献   
47.
收缩间期等指标与运动酸碱失衡及恢复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名中跑运动员,10名长跑运动员和12名正常人以按实际换算得出的跑速在活动跑台上进行了400m和1500m跑的测定,其目的是通过对收缩间期诸指标与运动后血乳酸浓度(LA)和pH值的相关分析,从中得出反映运动酸碱失衡的可靠指标。结果显示:在反映运动酸碱失衡上,运动后射血前期/左心室射血时间的可信度最高,它与LA和pH值的半时恢复时间存在显著相关(r>0.86,P<0.01),方程可靠性检验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由于酸碱失衡的恢复与疲劳的消除一致,因此利用回归方程可对运动后疲劳恢复过程进行间接的评估。  相似文献   
48.
中枢疲劳既可以作为独立疾病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又可以作为症状出现于多种慢性疾病,其定义和机制国内外说法不尽相同。中枢疲劳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或其他不良变化,从而导致躯体、神经、包括心理一系列的疲劳样反应。其机制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传导系统等多个维度、多个节点的变化,充分把握中枢疲劳的概念本质及潜在生物学机制对其临床防治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此外,动物模型作为基础研究的前提和必要工具是中枢疲劳研究过程中又一重要问题。本文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先从定义的角度出发由疲劳引申到中枢疲劳,将现阶段对中枢疲劳的不同概念阐述做一分析,并从机制和动物模型两个方面展开对国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9.
本文使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和化学发光检测法研究了黄芪中各成分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以药物抑制发光强度50%的浓度(LC_(50))为指标,经研究证明,黄芪总皂部分(N)具有较强的活性,LC_(50)为185μg/ml,再经进一步导向分离并鉴定证明,黄芪甙Ⅲ,Ⅳ和Ⅵ的 LC_(50)分别为80、50和11μg/ml。从而确证黄芪的抗心力衰竭的有效成分可能为黄芪甙的混合组成。  相似文献   
50.
目的和方法:观察12名男性大学生急性运动后伴随负变化(CNV)的改变。结果:运动后15min时期待波的峰幅度及面积明显降低,45min时有所恢复;CNV的运动反应-PINV的峰幅度及面积亦明显降低,运动后45min时仍明显低于运动前。结论:运动后大脑皮质出现了一过性的抑制,大脑觉醒状态、稳定性及注意、警觉的程度降低;同时皮质运动中枢也受到抑制,并且这种抑制恢复较慢。这些改变可能是机体疲劳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