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7篇
  3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生物技术世界》2008,(2):55-55
法国国家农艺研究所日前宣布,科学家成功地鉴别出一种存在于人体消化道内的细菌,可将胆固醇分解为一种无法被吸收的代谢物,随粪便排出体外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制降低胆固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2.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白条草蜥消化道嗜银细胞进行了染色和切片观察.结果 表明:在白条草蜥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锥体形、椭圆形等;其嗜银细胞分布密度于胃幽门最高,胃体次之,十二指肠最低.其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生活环境和取食方式等有关;根据其形态,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3.
异育银鲫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对恢复投喂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养殖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中科3号成鱼为对象, 利用PCR-DGGE技术比较研究了其经饥饿与恢复投喂后消化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实验共检测到23条谱带, 其中饥饿组、投喂组谱带数分别为18条和17条(共有谱带12条), 投喂组大部分谱带亮度高于饥饿组。基于PCR-DGGE所得到的谱带进行的CA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分析和聚类都表明饥饿组与投喂组消化道微生物存在明显不同。结果表明, 在充分饥饿处理后, 恢复饲料投喂可导致消化道微生物种类减少及微生物平均密度的增加, 同时对消化道微生态系统内微生物种类组成有显著影响。研究为进一步阐述消化道微生物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也为水产鱼类肠道菌群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4.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其食性随着生长发育而改变,能利用植物性和动物性两类饵料。草鱼幼鱼期食性分为三个阶段:浮游动物食性、食性转变阶段和草食性。草鱼食性在其早期发育中变化很大。动物性饵料,如浮游动物、底栖无脊椎动物是早期生长发育阶段重要的饵料成分;随着草鱼的生长,浮游甲壳动物和摇蚊幼虫则成为较重要  相似文献   
145.
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龟足(Capitulum mitella)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龟足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腺和消化道。消化腺一对,呈长囊状,含有分泌细胞(B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储存细胞(F细胞)和胚细胞(E细胞)4种类型细胞。消化道呈U型,由口、食道、胃、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各部分的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4层。口器为咀嚼型,包括一片上唇、一对触须、一对大颚以及两对小颚。食道细短,具几丁质层但无基膜,管壁向腔内突起形成明显的纵褶突;食道前段的环肌特别发达,同时独有放射肌。胃略呈球袋状,肠较长;胃和肠的组织结构相似,没有几丁质层,上皮细胞都有发达的微绒毛。直肠细长,外膜分布有16组纵肌;直肠前段的组织结构与胃、肠相似,而直肠后段有几丁质层覆盖,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渐退化,16组纵肌渐发达。肛门16组更加发达的纵肌挤入上皮细胞下方,在外膜外另出现一层明显的环肌。龟足消化道各部分的组织结构差异明显,反映了它们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6.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趋加剧,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模式和机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Canale and Henry,2010)。能量的获取与消耗是动物生存的关键,同时也是维持体重平衡的关键(Wang et al.,2003)。消化系统表型可塑性是动物个体的适应性特征,能帮助它们应对食物资源的变  相似文献   
14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由配体激活的一类核转录因子,属于II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经研究发现,PPARγ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所表达,而且它在调控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中发挥重要的转录调节作用。激活后的PPARγ可以调控多种核内靶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生长与增殖等,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8.
《生物磁学》2010,(16):I0004-I0004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8月11日刊登明尼苏达大学研究者约翰·瓦格纳和雅各布·托拉尔的研究报告,首次显示骨髓干细胞可用于治疗皮肤病和上消化道系统疾病。但是,干细胞用于治病却一直有个让人不安的担心:控制不好。治病所用的干细胞就有可能演变为难以制约的肿瘤,尤其是全能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如果不受控制地生长,会造成癌症。  相似文献   
149.
黄羊消化道形态和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51副黄羊消化道的形态结构特征。腮腺(g)占体重(kg)的比率为1.035,整个胃组织重占体重的比率为2.74%~2.89% , 瘤胃最大,占整个胃组织重量的72%~76%,其次是网胃(9%~10%)、皱胃(8%~10%)和瓣胃(5%~6%),除瘤胃与体重呈线性正相关外,其它3个分胃与体重呈线性负相关,瘤胃表面扩张系数(SEF)值为8.52,瘤胃粘膜乳突密度为89,整个肠道长度是体长的17.8倍,肠重占体重的比率为4.96%,从消化道的形态结构特征分析,黄羊属于混饲者。  相似文献   
150.
消化道途径转基因过程方便、快捷、易适应,可为基因治疗提供全新的模式。为了研究人 生长激素(bGH)基因的经消化道途径转基因过程,实验首先应用ECHO克隆系统。在供载体 pUni-hGH和宿主载体pcDNA4/TO-E的基础上,构建出hGH的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DNA4-hGH;然 后结合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ESC-URA,构建出hGH的酵母-哺乳动物穿梭栽体pESC-CMV-hGH,测 序鉴定后转化酿酒酵母。用阳性重组酵母对小鼠进行灌胃免疫实验,间接ELISA方法在实验组 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抗hGH抗体的存在。结果证实hGH基因可通过消化道途径转进小鼠体细 胞并进行表达,初步证明了hGH的消化道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