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海胆遮蔽行为对于海胆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遮蔽行为对海刺猬(Glyptocidariscrenularis)摄食、生长和性腺性状的影响。实验设两个对照组和一个处理组:对照组为无任何遮蔽条件的空白组和以堆积砖块创造的黑暗空间来满足海胆的掩蔽行为的掩蔽组,遮蔽组则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贝壳作为遮蔽物来满足海胆的遮蔽行为。结果显示:遮蔽组的海胆周摄食量要显著大于掩蔽组(P<0.05),而空白组与遮蔽组和掩蔽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海胆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空白组和遮蔽组海胆的壳径、壳高、体重要显著大于掩蔽组(P<0.05),而空白组和遮蔽组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空白组和遮蔽组的性腺湿重、性腺干重、性腺指数、壳湿重、壳干重、亚氏提灯湿重、亚氏提灯干重要显著大于掩蔽组(P<0.05),而空白组和遮蔽组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空白组的提灯指数要显著小于遮蔽组和掩蔽组(P<0.05),而遮蔽组和掩蔽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果证明,遮蔽和掩蔽行为对海刺猬生长及发育的影响是有差别的,掩蔽行为对海刺猬的生长与发育造成了负面影响,而遮蔽行为在一定的生活环境条件下不会对其生长造成影响。研究表明,海刺猬的遮蔽行为反映了其对外界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且这种行为对其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与掩蔽行为有所不同。至于海刺猬遮蔽行为的进化选择压力,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下定论,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2.
为了解污水排海对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于2011年4、8、10、12月对青岛汇泉湾第一海水浴场中潮带一个排污口附近不同距离站位的小型底栖生物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度的采样调查.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小型底栖生物年平均丰度为(1859.9±705.1) ind·10 cm-2,最高值出现在距离排污口20和40 m的站位S2和S3,分别为(2444.9±1220.5)和(2492.2±1839.9) ind·10 cm-2,最低值出现在距离排污口0 m的站位S1,为(327.9±183.2) ind·10 cm-2.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生物量为(1513.4±372.7) μg·10 cm-2.小型底栖生物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春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共鉴定出11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包括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缓步动物、海螨、涡虫、介形类、等足类、甲壳类幼体及其他类.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最优势的类群,占总丰度的83.1%,其次为底栖桡足类,占12.8%.在垂直分布上,小型底栖生物在0~2 cm表层分布最多,向深层呈现递减趋势,冬季部分向下迁移.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与沉积物中值粒径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旅游等人为扰动也是影响小型底栖生物数量及分布的因素.与历史资料中的同类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线虫与桡足类丰度的比值
在有机质污染监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33.
采用圆形纸片法,对石花菜和海蒿子粗提取物及萃取得到的不同极性组分进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石花菜和海蒿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海蒿子粗取物的抗细菌活性强于抗真菌活性,而石花菜乙醇提取物抗黑曲霉活性大于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杆菌活性,其抑菌圈可达4 mm。  相似文献   
234.
选取半红树植物——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生境(潮间带和陆生)海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地点,潮间带居群的遗传变异水平均高于其陆生居群。潮间带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GST=0.191)略低于其陆生居群间的遗传分化(GST=0.218).表明潮间带居群间通过漂浮的种子进行的基因交流较陆生居群间频繁。AMOVA分析显示,由异质性生境造成的分子变异为15.13%,而采样不同地区间(相距181~759km)造成的分子变异却只有11.63%.暗示环境胁迫造成的选择压力导致海漆居群适应性进化。同时地理隔离、南海北部的西南季风漂流及中国沿岸流和遗传漂变对海漆居群的遗传分化均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35.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毕氏海蓬子(Salicornia bigelovii,SB)中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隐绿原酸、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异绿原酸-B、芦丁、异槲皮苷、褪黑素、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苷13个功能成分的含量。样品利用甲醇提取,过0.22 μm滤膜后上机检测。采用C18 色谱柱 (100 mm × 2.1 mm,1.7 μm)进行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柱温(35±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3个功能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该方法的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1.0~20.0 μg/kg、2.0~50.0 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9.10%~109.51%范围内。LC-MS/MS法测定毕氏海蓬子功能成分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毕氏海蓬子中功能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236.
种间相互作用是影响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的关键因子,其形式、强度和机制可能随着生长发育的过程而发生改变。种子萌发是植物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种群分布和群落结构。野外种子萌发过程受到邻近同种或异种种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但对于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内、种间相互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仍十分有限。该研究通过培养皿萌发实验探讨了种子密度(每皿80粒、每皿160粒)及比例(单种、3:1混种、2:2混种、1:3混种)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子萌发率、平均萌发时间的影响,并采用相对邻株效应(RNE)评估了这3个物种的种内、种间相互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密度对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芦苇种子的萌发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互花米草混种时,芦苇种子在占比最低(25%)处理下的平均萌发时间显著长于单种及其他混种比例处理。3种植物种子的竞争能力没有明确的等级关系,存在非传递性竞争,萌发时海三棱藨草相对互花米草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互花米草相对芦苇具有一定优势,而芦苇的竞争能...  相似文献   
237.
崇明东滩南部滩面高程、土壤盐度在空间上呈明显的梯度变化规律。高程整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盐度东北高、西南低, 两者共同限制着盐沼植物在空间上的分布。该文围绕崇明东滩南部主要植被类群及其空间分布, 探讨了土壤盐度、潮滩高程两大环境因子与植物种群分布的对应关系。基于2013年夏、秋季植被空间网格采样和空间插值, 分析了东滩南部植物的空间分布现状, 发现不同植物类群在高程和土壤盐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 < 0.01)。高程差异: 莎草科类群主要分布于高程区间2.93-4.07 m的低潮滩, 禾本科主要集中分布在高程3.13-4.31 m的中、高潮滩; 盐度差异: 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优势种群植被覆盖区表层30 cm的平均土壤盐度为(3.2 ± 0.6) g·kg-1, 显著高于其他类群植物分布区的平均土壤盐度(2.0 ± 0.3) g·kg-1 (p < 0.01)。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兼先锋种——海三棱藨草, 分布高程介于2.53-3.97 m, 而互花米草能适应海三棱藨草80%的高程区间, 两者在高程上存在竞争关系。统计数据显示, 研究区域中近90%的海三棱藨草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 土壤盐度范围为1.6-4.5 g·kg-1, 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能较好地适应该空间内的盐度胁迫, 两种植物在此交替出现。但是在高程和土壤盐度的综合作用下, 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更好, 因此该区的海三棱藨草很可能会被互花米草逐步取代。对各类群植被分布和优势面积的研究发现, 海三棱藨草总分布面积为294 hm2, 优势群落面积120 hm2, 海三棱藨草仅占莎草科植物总优势面积的15.7%, 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 在6种主要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互花米草、糙叶薹草(Carex scabrifolia)、藨草(Scirpus triqueter)、海三棱藨草)中比重最小, 这给保护区内海三棱藨草种群的恢复和保护带来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38.
对深圳湾红树林引种的外来种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 (L.) Engl.)和无瓣海桑(S. apetala B. Ham.)的生态适应性、扩散现状及生态入侵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桑和无瓣海桑对深圳湾的气温、盐度、潮滩与土壤等基本适应,虽然极端低温是其生长定居的限制因子,但其子代的抗寒性逐渐增强,在局部区域有一定的繁殖力和扩散力,生态效益明显.从种群生物生态学特性、生态位理论、群落更新理论等方面分析认为,海桑和无瓣海桑在深圳湾造成生态入侵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39.
海洋二甲基硫观测技术及其海-气通量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丽英  孙军 《生态学报》2020,40(2):428-439
二甲基硫(DMS)海-气交换是全球硫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有关海洋DMS排放及其海-气交换过程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现今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从海洋DMS观测技术及海-气通量估算两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指出了它们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具体包括:虽然遥感技术在获取DMS时空分布及大面数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观测技术,而质谱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直接观测技术在提升分析性能的同时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现场实时观测的方向发展;观测对象从单一DMS扩展至其前体、二甲基亚砜等其他物质,同时所获数据呈多元化趋势,准确度也逐渐提升;以滞膜模型为代表的模型估算和以涡旋相关法为代表的直接测量法是目前DMS海-气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而多元化数据则促进了两种或两种以上通量分析方法的联合及对比;深入探究海洋环境因素对海-气交换过程的影响,进一步完善速率常数计算和通量估算方法,是获得适用性更广、准确度更高的DMS传输率常数及提高通量估算准确度的重要途径;将直接观测技术和遥感卫星观测技术相结合,开展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全球海域DMS大数据调查研究,并深入评估DMS对海洋环境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大数据基础构建海洋DMS排放趋势模型,实现未来DMS排放的准确预测是DMS观测及其海-气通量分析研究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40.
东海海樽类优势种的数量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用生态特征指标和聚集强度测度等分析方法,分析了东海海樽类优势种的数量变化和生态适应。结果表明:东海海樽类优势种有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Thaliademocraticaorientalis)、小齿海樽(Doliolumdenticulatum)、Doliolumsp.、软拟海樽(Dolioettagegenbauri)等4种。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和软拟海樽适温适盐范围较小,属于狭温狭盐性暖水种;Doliolumsp.和小齿海樽属于广温广盐性的暖水种。狭温狭盐性的暖水种往往具有较高的丰度、聚集强度和较低的出现频率,广温广盐性的暖水种则与之相反。冬夏季是两类不同优势种交替的季节。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小齿海樽数量与水文环境因子线性关系不显著,Doliolumsp.丰度与底层温度呈正相关(F=4.17,P=0.042),软拟海樽与底层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F=18.3,P<0.0001)。春季海樽类优势种在东海南部的高丰度区与黑潮表层水对陆架的入侵在时间和空间上基本一致。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是冬、春、夏3季黑潮暖流指示种,软拟海樽仅是春、夏季黑潮暖流指示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