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9篇
  免费   4647篇
  国内免费   2284篇
  19740篇
  2025年   168篇
  2024年   289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431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706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727篇
  2011年   765篇
  2010年   783篇
  2009年   882篇
  2008年   1065篇
  2007年   880篇
  2006年   924篇
  2005年   862篇
  2004年   797篇
  2003年   760篇
  2002年   771篇
  2001年   803篇
  2000年   559篇
  1999年   436篇
  1998年   362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422篇
  1995年   389篇
  1994年   365篇
  1993年   339篇
  1992年   288篇
  1991年   257篇
  1990年   210篇
  1989年   239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研究了沙坡头地区固沙植物油蒿和柠条在1 m×1 m和2 m×2 m配置模式下的群落学特征,以及在自然和控制降雨条件下的水分关系、气体交换及其调节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油蒿和柠条的生理耗水和生长特性不同,油蒿的气孔导度、水势、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快速生长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并且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量高于柠条;柠条的上述指标变化相对低缓而恒定,光合生长速率较低,多年累积生物量却很高.两种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过程和调节机制不同,油蒿主要为保水机制,柠条主要为节水机制.在极端干旱年份,柠条的节水、抗逆特性更强.固沙植物种的选择应既利于防风固沙和节约用水,又利于固沙林的稳定.  相似文献   
82.
乌拉山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基本原理,对内蒙古阴山山脉乌拉山段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及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山种子植物区系包含227属,约占内蒙古全区总属数的34.8%;属的分布区类型中,以温带成分为主,占非世界分布总属数的80.9%,其中,北温带分布占到了54.2%,旧大陆温带分布占18.0%,体现出乌拉山种子植物的分布与所处自然地理位置及其气候带相适应的结果.从生活型看,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83.
在宁夏六盘山区的辽东栎灌丛,以不同大小的辽东栎种子、野李和华山松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大小和种皮特征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搬运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东栎小种子和华山松种子的就地取食率均显著高于辽东栎大种子和野李种子;具有厚而坚硬种皮(内果皮)的野李种子被啮齿动物搬运后的取食率和贮藏率均最高.辽东栎大种子被啮齿动物搬运后取食的距离最大(3.10 m),被搬运后贮藏的距离(6.48 m)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种子.除野李种子外,其他3种类型种子的单个种子取食点都在80%以上,所有种子的单个种子贮藏点都在90%以上,含2个以上种子的取食点和贮藏点较少.较高比例的华山松种子在灌丛基部和洞穴以外的其他环境被取食,其他3种类型种子被啮齿动物搬运后主要集中在灌丛基部和洞穴中取食;种皮(内果皮)厚而坚硬的种子以土壤埋藏方式贮藏的比例偏高.  相似文献   
84.
模拟酸雨对不同类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艳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6):1621-1626
以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模拟酸雨(pH 6.0、5.0、4.0、3.0、2.0、1.0)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 2.0 ~5.0模拟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H l.0处理的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91.3%、68.7%、27.5%和11.7%.与pH 6.0处理(CK)相比,pH l.0模拟酸雨显著降低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速度、苗高、根长、苗和根干物质、贮藏物质运转效率,延长了平均发芽时间.pH l.0模拟酸雨对玉米幼苗生长阶段的影响大于发芽阶段,对幼苗地下部分的影响大于地上部分;受基因型的影响,普通玉米和糯玉米的抗酸雨能力最强,其次为爆裂玉米,甜玉米最差.玉米属于抗酸雨作物,酸雨抑制阈值介于pH1.0~2.0之间.酸雨地区可优先选择种植普通玉米和糯玉米.  相似文献   
85.
神秘果幼胚离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神秘果[Synsepalum dulcificum(Sch.) Daniell]。2材料类别幼胚。3培养条件幼胚萌发培养基:(1)MS。不定芽诱导培养基:(2)MS BA 6.0 mg·L~(-1)(单位下同) NAA 0.2 50 mL·L~(-1)椰子乳(CM)。增殖培养基:(3)  相似文献   
86.
水杨酸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总被引:135,自引:4,他引:135  
一个世纪以前,美洲印第安人和希腊人各自独立地发现柳树的叶和树皮可镇痛解热。德国JohannBuchner(1828)成功地从柳树皮中分离出少量水杨昔(sallcin,即水杨乙醇糖着)。1838年,RaffaelePiria将柳树皮中这种活跃的有效成分称为水杨酸(salicylicacid,SA拉丁文saliX意为水  相似文献   
87.
《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第1~12期共发表论文397篇(含英文5篇).从刊载论文第一作者信息统计看,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含在读博士和在读硕士)的共354人,占89.2%;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含在读研究生导师———通讯作者)的共290人,占73.0%;从论文研究单位看,主要来源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系统,其中  相似文献   
88.
    
Chloroplasts (plastids) possess a genome and their own machinery to express it. Translation in plastids occurs on bacterial-type 70S ribosomes utilizing a set of tRNAs that is entirely encoded in the plastid genome.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onents of the chloroplast translational apparatus have been intensely studied by proteomic approaches and by reverse genetics in the model systems tobacco (plastid-encoded components) and Arabidopsis (nucleus-encoded components). This work has provided important new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biogenesis of chloroplast ribosomes, and also has shed fresh light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n plastids. In addition, mutants affected in plastid translation have yielded strong genetic evidence for chloroplast genes and gene products influencing plant develop- ment at various levels, presumably via retrograde signaling pathway(s).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recent progress with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components of the chloroplast translational machinery and discuss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evidence that supports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plastid translational activity on plant anatomy and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89.
《菌物学报》2009,28(2)
<正>1刊物简介《菌物学报》(原名真菌学报)1982年创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主要刊登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动植物病原菌物学、医学真菌学、食用和药用真菌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综述。本刊是中国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也是国际菌物学界信赖的刊物,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和交换,已被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包括CA(美国  相似文献   
90.
2008年9月,《亚热带植物科学》主办单位与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双方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了“期刊出版合作协议书”,从2009年第1期开始,科学出版社将与《亚热带植物科学》编辑部携手,共同成为《亚热带植物科学》的合法出版发行单位;科学出版社授权在《亚热带植物科学》刊物上使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名义,用以提升出版物的品牌影响,并向编辑部提供政治方向审核、刊物监督和审读及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