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52篇
  免费   1757篇
  国内免费   12663篇
  2024年   317篇
  2023年   967篇
  2022年   1079篇
  2021年   1104篇
  2020年   984篇
  2019年   1053篇
  2018年   925篇
  2017年   905篇
  2016年   953篇
  2015年   1072篇
  2014年   1535篇
  2013年   1299篇
  2012年   1544篇
  2011年   1567篇
  2010年   1475篇
  2009年   1598篇
  2008年   1984篇
  2007年   1442篇
  2006年   1292篇
  2005年   1320篇
  2004年   1282篇
  2003年   1359篇
  2002年   1263篇
  2001年   1029篇
  2000年   899篇
  1999年   773篇
  1998年   604篇
  1997年   635篇
  1996年   664篇
  1995年   625篇
  1994年   617篇
  1993年   439篇
  1992年   450篇
  1991年   456篇
  1990年   403篇
  1989年   378篇
  1988年   174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120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9篇
  1977年   8篇
  1959年   12篇
  1956年   14篇
  1953年   11篇
  195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耐热海洋真菌,以1株近江牡蛎共附生耐热真菌C051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系统鉴定、生理学特性及抗菌活性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并结合18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C051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3种培养基比较,适合基础培养基为PDA;生长温度范围为15~50℃,最适生长温度45℃,具有明显的耐热真菌特性;生长pH范围3~9,最适生长pH 6;生长盐浓度0%~16%,最适生长盐浓度3.5%,具兼性海洋真菌的特点。其发酵产物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交替假单胞菌属SL-1(Pseudoalteromonas sp.)、金黄杆菌属SL-4(Chryseobacterium sp.)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最大抑菌圈直径达22.15 mm,为耐热海洋真菌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论害虫生态调控策略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虫生态调控作为害虫管理的一种"高级"策略,主要基于"预防为主,生态优先,整合治理,精准施策"的原则,通过调节与控制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整合包括生态调控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技术以及合理的化学防治等手段,构建"经济、简便、有效"的生态工程技术体系,将害虫控制在生态经济阈值水平之下。同时,它也是害虫管理的一种技术,包括景观生态设计、功能植物种植、推拉技术、生态自杀技术、作物合理布局、健康作物环境调控技术等措施。本文重点阐明了作为害虫管理策略与害虫管理技术"二重性"的害虫生态调控概念,明确了害虫生态调控的4项基本原理、6大独特技术和4个指导思想,比较了害虫生态调控策略与害虫综合治理策略的特征,解析了害虫生态调控技术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的区别和联系,指出了未来害虫生态调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3.
功能植物在农田景观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为果园提供蜜粉源、作为天敌避难所、作为栖境植物、驱避害虫、提高土壤肥力等多种服务。近年来,功能植物种植已成为果园病虫害生态调控的手段之一,并被国内外众多科学家所验证。但大多数都仅仅针对一两种植物进行研究,而对于果园功能植物的应用、筛选及配置等分析较少。本文基于国内外果园功能植物研究进展,结合作者3年来在胶东半岛果园内外功能植物的调查,提出了果园功能植物的筛选及配置原则,并以此用于指导烟台苹果园害虫生态调控的实践中,由此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果园功能植物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果园利用功能植物开展害虫生态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生态调控的小麦害虫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小麦虫害问题趋于严重。而目前化学农药是小麦害虫防治的主要手段,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带来了环境污染、害虫抗性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科学家在阐明小麦害虫区域性灾变规律和机理的基础上,发展了小麦害虫生态调控技术,并构建了基于农田景观设计的生态调控工程。本文综述了我国小麦害虫治理的新进展,并基于国际上小麦害虫治理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我国小麦害虫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5.
内共生菌(Endosymbionts)与其昆虫宿主的生物学特性联系非常密切。近年来,昆虫内共生菌水平传播的途径及机制已经成为昆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亲缘关系相距甚远的昆虫可以感染有相同或相似的内共生菌,说明昆虫内共生菌的水平传播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植物介导的昆虫内共生菌水平传播便是其中的一条途径,即同种或不同种类的昆虫可以通过取食,获得供体昆虫传入植物组织中的内共生菌,形成内共生菌从供体昆虫-寄主植物-受体昆虫传播的路径。本文主要以植物介导的昆虫内共生菌水平传播途径为对象,介绍了昆虫内共生菌的水平传播途径,以及内共生菌传入后对新宿主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昆虫内共生菌水平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6.
昆虫肠道的独特结构和理化性质为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定殖提供了特殊环境,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与宿主昆虫的生长发育、代谢繁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种类丰富多样、生态位分布广泛的昆虫体内含有大量特化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经过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共生关系具有多方面无可替代的优势。这种相对稳定的共生关系对昆虫整个生命周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物不仅为宿主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协助消化食物、提高宿主防御和解毒能力,还影响宿主昆虫的寿命、发育周期以及交配与繁殖能力等。同时,昆虫肠道微生物在农业、生态、医药以及能源环保等多个学科领域也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昆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功能和影响肠道微生物生存因素,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讨论了昆虫肠道微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7.
蜜蜂生物学是养蜂学领域中最基础的学科,人类饲养蜜蜂是从观察蜜蜂生物学特性过程中逐渐开始的,并且随着对蜜蜂生物学特性深入了解,蜜蜂饲养技术得到了不断提高;而且,蜜蜂也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型模式昆虫,蜜蜂生物学研究结果对整个社会生物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蜜蜂生物学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热门课题,每年有大量论文发表。本文对我国学者70年来在蜜蜂生物学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中华蜜蜂生物学、蜜蜂发育生物学、蜜蜂行为生物学和蜜蜂营养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于推动我国养蜂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8.
汉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买占  李诗琦  郭超  李为  殷战  刘家寿 《生物资源》2020,42(3):271-27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华频发引起社会关注。为掌握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11月、2018年2月、4月和8月在汉江中下游的8个断面对浮游植物进行了定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163种,群落组成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为主,其次是蓝藻门(Cyanophyta)。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隐藻门的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蓝藻门的弯曲颤藻(Oscillatoria sp.)和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且都有较高的优势度。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0. 33×106cells/L~1. 82×106cells/L和0. 49 mg/L~7. 38 mg/L。基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优势种评价法对汉江中下游的水质进行评价,判断汉江中下游水质整体处于中污状态。  相似文献   
999.
认知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近年来众多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与基因、蛋白质、微生物等内环境因素的失调和紊乱有关。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在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层面对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并对系统生物学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金针菇菌种在继代培养的过程中会出现菌种退化的现象,影响着金针菇的产量与质量。【目的】为研究金针菇退化菌种菌丝的生理生化特征,筛选金针菇退化菌株。【方法】以金针菇原始菌株(H)和退化菌株(T)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碳源培养基上菌丝的生理生化特征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并测定菌丝在栽培瓶中的漆酶(Laccase,Lac)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Peroxidase,MnP)的活性,记录菌丝在搔菌后的恢复情况。【结果】T在各个碳源的菌丝生长速度低于H,粉孢子等级在3-4级之间,SOD、CAT活性低于H,在栽培料中的Lac活性和MnP活性在第5天时与H相同,在第10、15、20天低于H。T在搔菌后菌丝恢复时间比H恢复时间长,恢复后的菌丝长势没有H长势浓密。【结论】通过探究金针菇原始菌株与退化菌株的菌丝生理生化特征,为判断金针菇菌株是否为退化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