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6篇
  3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非损伤微测技术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是一种选择性微电极技术,可以在不损伤活体样品的情况下获得进出样品的各种离子或分子浓度、流速及其三维运动方向的信息。该技术具有非损伤性、长时间、多电极、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角度测量等优点,可获得其他技术难以测到的生理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从而在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产生实质性的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MT在植物营养调控、抗病性、抗盐碱、抗旱、抗冷、抗重金属毒害等方面的应用及其进展,并展望了NMT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不同品种马铃薯集雨限灌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集雨限灌对同薯23号和大西洋两个马铃薯品种的补灌效应.结果表明:集蓄雨水在苗期补灌能显著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且大西洋增产幅度高于同薯23号;在薯块膨大期补灌同薯23号的产量增加不显著,而大西洋减产.低额补灌(补灌45 mm)有利于同薯23号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水利用效率(IWUE)的提高.大西洋苗期补灌的WUE和IWUE均高于薯块膨大期.补灌提高了同薯23号的大薯率、中薯率和单株薯产量,降低了小薯率, 但绿薯率、烂薯率有所增加;大西洋的大薯率和小薯率增加,中薯率稍有下降,烂薯率增加.  相似文献   
43.
本文采用电阻应变片电测技术,在具有模拟双侧颞肌、嚼肌下颞和颌关节盘,牙列完整、(牙合)关系正常的头颅综合力学模型上,对右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前、缺失后修复前及缺失区用完全固定桥修复后,在正中(牙合)位时,基牙和牙槽骨表面受力后的应力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44.
泉州的灌丛大多为南亚热带雨林或南亚热带山地照叶林遭受破坏后的次生植被类型,灌草丛多是森林或灌丛反复破坏后形成,它们的分布都极为方法。在一些较高海拔山地至近山顶,草本植物生长茂密,灌木种类稀少。多为山地草从。  相似文献   
45.
于2012—2014年两个小麦生长季,以全生育期不灌水(W0)为对照,设置3个测墒补灌处理,即拔节和开花期使0~140 cm土层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5%(W1)、70%(W2)和75%(W3),研究其对土壤水利用、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和土壤硝态氮分布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W2处理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和灌溉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较高,且吸收利用100~14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高.开花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及开花后氮素积累量均为W2、W3>W1>W0,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为W3>W2>W1>W0,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和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均为W2>W3>W1>W0.成熟期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表现为W0>W1>W2>W3,80~140 cm土层为W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40~200 cm土层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2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淋溶,W2处理是高产节水生态安全的最佳灌溉处理.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补钾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对1,5-脱水葡糖苷(1,5-anhydroglucitol,1,5-AG)、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icacid,β-HB)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2019年所收治的12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胰岛素不同剂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6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补钾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儿联合小剂量胰岛素,对照组患儿联合大剂量胰岛素,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对1,5-AG、β-HB影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糖、1,5-AG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糖及1,5-AG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β-HB、白介素6(interleukin,IL-6)、IL-1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患儿治疗后β-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治疗后IL-6、IL-1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胰岛素联合补钾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良好,可改善患儿炎症反应,促使临床症状改善,升高1,5-AG,降低β-HB,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全面评估患儿病情,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胰岛素剂量,保证患儿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7.
尖吻蝮人工养殖灌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彩 《蛇志》2012,24(3):277-279
目的探讨采用灌喂器人工灌喂尖吻蝮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湖南京湘源蛇类养殖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灌喂器人工灌喂尖吻蝮,观察记录随机抽取的30条尖吻蝮幼蛇及30条尖吻蝮成蛇在机器灌喂后每条幼蛇的体重数据,每3个月测量1次,观察12个月统计尖吻蝮的体重增长情况,并与常规灌喂方法饲养的尖吻蝮进行比较。结果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幼蛇成活率为86.67%,平均体重达(482.39±40.19)g;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成蛇成活率为96.67%,平均体重达(1346.13±117.51)g。而同期常规灌喂技术饲养的尖吻蝮幼蛇全部死亡,尖吻蝮成蛇成活率为76.67%,平均体重(878.56±82.39)g。结论人工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幼蛇及成蛇的体重增长快速,成活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8.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黑龙江省是我国水稻生产基地,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导致用水量不断增加,如何节水又使水稻增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水稻优化控灌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节水措施,又利于水稻优质高产,具有推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宁夏黄土丘陵区不同生境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并探讨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维持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2013年7-8月, 作者利用陷阱法调查了该区6种生境内的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 灌草混交林地、乔灌混交林地、生态薪炭林地中地表甲虫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均较高, 天然封育草地、生态经济林地和水平农田中物种丰富度较低, 生态经济林地和水平农田中甲虫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天然封育草地。不同生境间, 灌草混交林地、乔灌混交林地与生态薪炭林地之间、生态经济林地与水平农田之间甲虫群落组成相似性较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草本层生物量、灌木层盖度及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甲虫物种丰富度的决定因素, 林冠层盖度和枯落物厚度是决定地表甲虫个体数量的重要因素。CCA分析表明, 枯落物盖度、枯落物厚度、林冠层盖度及草本层盖度是影响地表甲虫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 灌草混交林地为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维持较好的生境类型, 是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生态恢复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50.
摘要 目的:分析患者的食管测压结果、心理特征及小剂量阿米替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收治的癔球症患者137例(癔球症组),另选取同期到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非癔球症组),比较两组食管测压结果、癔球症症状评分量表(GET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评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癔球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68)和研究组(n=69),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干预。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癔球症组、非癔球症组患者食管上括约肌(UES)长度、UES残余压、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潜伏时间(D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癔球症组患者UES静息压高于非癔球症组(P<0.05)。癔球症组患者GETS、HAMA-14、HAMD-17评分高于非癔球症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6%(58/69),高于对照组的66.18%(45/6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非癔球症患者,癔球症患者具有较高的UES静息压,癔球症症状及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采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对癔球症进行干预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