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2篇 |
免费 | 100篇 |
国内免费 | 1522篇 |
专业分类
45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27篇 |
2014年 | 172篇 |
2013年 | 150篇 |
2012年 | 184篇 |
2011年 | 180篇 |
2010年 | 180篇 |
2009年 | 233篇 |
2008年 | 232篇 |
2007年 | 167篇 |
2006年 | 147篇 |
2005年 | 163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157篇 |
2002年 | 165篇 |
2001年 | 137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91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117篇 |
1995年 | 119篇 |
1994年 | 109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90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Aspergillus sp.脂肪酶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为了得到一种热稳定性较好的脂肪酶新酶种,通过研究分离白极端环境的Aspergillus sp.的最佳产酶条件及其所产脂肪酶的酶学性质,得出了该菌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以1%黄豆饼粉为氮源、0.2%玉米淀粉为碳源,1.5%橄榄油为诱导物,起始pH6.0左右。装量10mL(250mL三角瓶。摇瓶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为96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可得最大发酵酶活36U/mL。Aspergillus sp.所产的脂肪酶的酶学性质是:最适pH为9.0,在pH5.0—10.0于20℃下放置24h后,残余酶活仍保持在起始酶活的90%以上;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0℃,50℃保温60min后仍保留70%以上的酶活。Aspergillus sp.所产脂肪酶的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4.
85.
86.
黄单胞菌R5产黄原胶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XC—82·5的诱导株R5发酵生产黄原胶的最适工艺条件。探讨了培养基中不同的碳源、发酵溶氧状况、发酵温度、pH值、菌龄对产胶水平的影响,向时发现:以菜油替代PPE作消泡剂有其独特的优越性;H2O2水不能改善溶氧水平。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将具有抗氧化活力的玫瑰茄与酸乳发酵结合起来,开发玫瑰茄发酵酸乳。方法:玫瑰茄活性物质采用温水浸提法,获得玫瑰茄花茶并将pH调整至6.0后进行酸乳的发酵。玫瑰茄活性物质通过测定540nm和280 nm吸光度值,分别对应玫瑰茄色素与精油的含量;玫瑰茄发酵酸乳的生产工艺以感官评价分数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优化,最终获得玫瑰茄发酵酸乳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玫瑰茄浸液会对乳酸菌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玫瑰茄用量要小于0.5%;玫瑰茄浸提活性物质最佳条件为40℃温水浸提40 min。结论:最终确定的玫瑰茄发酵酸乳最佳生产工艺为玫瑰茄用量0.3%、奶粉用量5%、发酵时间24 h。 相似文献
89.
纤维素是生产生物质能源最广泛、最廉价的原材料,筛选高活性纤维素酶菌株是纤维素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采用刚果红-CMC平板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结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正交实验筛选菌株AF1的最佳产酶发酵条件。筛选获得5株高活力的纤维素酶产生芽孢杆菌,鉴定为2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5株菌的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均大于4.5,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AF1最大达到8.04,优化AF1菌株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秸秆粉20 g, NaCl 0.4 g, CaCl2 0.2 g,麸皮32 g,吐温80 0.2 g,蛋白胨0.7 g,(NH4)2SO4 0.8 g,KH2PO4 0.5 g, MgSO4·7H2O 0.04 g,糖蜜0.4 g,吐温20 0.4 g,水115... 相似文献
90.
利用链霉菌ST菌株发酵生产腐植酸。在蔗渣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一次回归正交试验,对腐植酸发酵过程中接种量(I)、通气量(搅拌次数,A)、温度(T)及时间(D)4个因素对腐植酸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时间的影响最为显著,接种量影响显著;所得到的回归方程有效且可信度高,回归方程为Y=6.0356+0.02501+0.0033A+0.0069T+0.2425D,其中各因素均与腐植酸产量呈正相关性。该回归方程为腐植酸生产过程链霉菌ST菌株发酵条件的控制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