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7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9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21.
漓江流域海拔、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多样。为研究其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特征,该研究以漓江流域石灰性土壤及酸性土壤的典型植被类型(自然林、毛竹林、马尾松林、果园、水稻田)的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碳氮转化相关胞外酶(淀粉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1)高海拔土壤的全氮(TN)、全磷(TP)、有效磷(AP)含量和淀粉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相对较高,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正好呈现相反的趋势。(2)相对于酸性土壤,石灰性土壤有较高的TP和AP含量。在酸性土壤中,植被类型对氮磷养分影响较大,总体上人工植被使得土壤氮素降低而使磷素增加; 而石灰性土壤养分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相对较小。(3)相比自然林,人工植被的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极大降低,而土壤碳转化酶活性受人为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土壤氮磷酶活性化学计量比显示自然林呈现氮限制而人工林呈现碳限制。(4)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土壤理化性质在第Ⅰ轴和第Ⅱ轴解释了86.56%的土壤酶活性变异,土壤理化性质解释贡献率排序为TN>pH>铵态氮(NH4+)>AP>TP>硝态氮(NO3-),其中前3个因子是造成土壤酶活性差异的主要因子。综上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的酸性土壤对人为干扰的生态敏感性较高,植被变化易导致养分失衡,应注重土壤养分管理,防止土壤有机质的损失,提高漓江流域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价值。该研究为当地生态系统的科学保育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2.
为揭示海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时空异质性驱动机制,该文基于MOD17A3HGF数据集,综合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利用变异系数、趋势分析、相关分析、Hurst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分析2000—2020年海河流域植被NPP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和定量识别驱动因素及其影响力。结果表明:(1)时间上,2000—2020年海河流域植被NPP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1.73 Tg C·a-1,年均NPP为326.75 g C·m-2·a-1,其中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地和农用地的NPP多年均值分别为313.59、385.28、353.03、320.12、295.22 g C·m-2·a-1。(2)空间上,植被NPP高值区集中于西北部山区,低值区集中于东南部平原区;NPP整体情况稳定,变异系数均值为0.17;未来变化趋势呈反持续性,植被NPP可能下降。(3)植被NPP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降水为主要...  相似文献   
223.
《生命世界》2007,(4):111-111
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淡水和咸淡水水域生活着一种人称四眼鱼的奇特鱼类。四眼鱼别名上瞥鱼,是鲻形目鲻亚目四眼鱼科四眼鱼属的一种,卵胎生,体长可达30厘米左右,为中、南美洲水域特产。因其观赏价值而被归属为观赏鱼类。鱼如其名,这种鱼长着4只“眼睛”,它能同时看清水面上和水下的物体。凭着这独一无二的眼睛,四眼鱼能在同一时刻完成两项任务:露在水外的一对“眼睛”可以看到飞近水面的昆虫以完成捕食活动,  相似文献   
224.
225.
以贵州普定陈旗流域和福建九龙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个不同岩性背景区土壤重金属和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探究了地球关键带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环境效应。结果显示,普定浅层土壤重金属Cr、Zn、Ni、Cu和Pb含量均高于九龙江流域,主要受淋滤作用和地质背景控制。普定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在耕地、灌丛和弃耕地高于草地和次生林地,九龙江流域部分重金属含量在废弃茶园高于林地,与两个流域大气沉降和农业活动密切相关。普定土壤稀土含量(145~248 mg·kg-1)高于九龙江流域(51~173 mg·kg-1),普定土壤稀土与喀斯特成土作用密切相关,而九龙江流域土壤稀土含量主要由成土母质决定。生态风险评估显示,普定土壤为轻微生态危害,九龙江流域林地也为轻微生态危害,而九龙江流域废弃茶园地表现出中等生态危害,重金属Cd生态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26.
延河为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其对黄河中游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浮游植物为指示生物,于2021年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对延河流域开展了系统的水生态调查,在延河干流、5条一级支流和蓄水水体(水库和淤地坝水体)共布设33个采样断面进行样品采集。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91属253种,其中,春季(168种)以硅藻、绿藻占优,秋季(179种)以硅藻、蓝藻占优。春、秋季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316.07×104、69.56×104 cells·L-1和6.41、1.59 mg·L-1。在时间尺度上,春季浮游植物丰度高于秋季;在空间尺度上,干流中游和下游河段浮游植物丰度均高于上游河段,筑坝拦截形成的蓄水水体浮游植物现存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在秋季显著高于干支流水体。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明: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大于秋季,干支流水体浮游植物多样性大于蓄水水体。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延河流域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  相似文献   
227.
基于连续10年的观测,本文对比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效应,证明了混交林的水文效益无论从哪方面都较桉树林和裸地明显,并且随着年度的的推移,混交林的水文效益更加突出。发生产流的最小降雨量条件为:混交林30.2mm,桉树林5.1mm,裸地6.0mm。产流发生时饱和上层厚度分别为12.6mm,3.4mm,和6.3mm。理论上,作者阐明了3种植被类型下的产流类型,提出了桉树林下地表更易形成击实层这样一个设想,这就为水土保持林的营造提供了一个极富实际意义的例子,为在海岸台地这样一个特殊生境下综合研究水土保持效益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28.
青海湖流域位于青海省东部(36°15′~38°15′N,97°50′~101°45′E),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3 160~4 953 m,全区面积约29 660 km2,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该区有种子植物823种,隶属于61科231属,依次为青海种、科、属数的23.13%、62.89%和38.82%。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系的种类仅有2.78种/km2,这在唐古特地区的众多自然区域中相对并不丰富。(2)包括中国特有植物种类在内,该区系的温带成分占99.00%,以绝对优势确定了本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3)木本种类少,少有古老的和原始的类群,而是以多年生草本为核心的植物区系。(4)该区的一些中国特有种是经其广布的亲缘种衍生而来,这是该区系年轻和衍生的性质的具体体现。(5)我国华北区系和西南高山区系均对该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6)特有属少,特有种多数为水生植物,表现出青海湖独特而隐域性的水湿环境的特化结果。(7)中国特有种的核心成分是出现种类最多的甘肃—西藏—四川亚型。而在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该区隶属于其中的唐古特地区。  相似文献   
229.
浙江瓯江流域鼋的分布和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鼋(Pelochelys cantorii Gray,1864)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浙江省内基本均有分布,目前仅发现于瓯江流域,但也数量不多,濒临灭绝。本文以瓯江流域近期鼋资源的分布、繁殖和产卵场等进行调查,以求对保护种群提供对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230.
用森林演替模型BKPF研究黑龙江省伊春地区红松针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上森林演替在未来50年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增加的反应得出:伊春地区采伐迹地演替50年后红松和硬阔叶树的数量增加,落叶松、山杨与白桦减少;林分密度略有降低;林分生产力增加约7%~28%;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增加15%~24%;叶面积指数增加约5%~8%.气候变化有利于采伐迹地阔叶红松林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