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43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麻醉大鼠观察了向延髓腹外侧区微量注射NO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和硝普钢(SNP)对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旨在探讨中枢左旋精氨酸-NO通路在动脉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结果如下:(1)向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VLM)注射L-NNA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肾交感神经活动(RSNA)增强;心率(HR)减慢,但无统计学意义。MAP和RSNA的变化持续30min以上;此效应可被预先静注左旋精氨酸所逆转。(2)向RVLM微量注射SNP,MAP降低,RSNA减弱;但HR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3)向延髓腹外侧尾端区(CVLM)注射L-NNA,MAP降低,HR减慢,RSNA减弱。(4)向CVLM微量注射SNP,MAP升高,RSNA增强,而心率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中枢左旋精氨酸-NO通路对延髓腹外侧部的神经元活动有调变作用。  相似文献   
992.
2017年6月至2021年8月,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在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开展集群模式和时空活动规律研究,研究期间共筛选出野生勺鸡独立有效照片218张,从中辨认出野生勺鸡266只次。研究发现:野生勺鸡呈现7种集群模式,以一雄一雌模式为主(χ2 = 29.722,df = 6,P < 0.001);野生勺鸡呈昼行性活动,冬季核密度曲线为单峰型,其余3个季节均为双峰型,其活动高峰时间为,春季07:00 ~ 09:00时和14:00 ~ 16:00时,夏季08:00 ~ 10:00时和12:00 ~ 14:00时,秋季07:00 ~ 09:00时和15:00 ~ 17:00时,冬季10:00 ~ 12:00时;勺鸡的日活动节律存在性别差异,其活动特点呈明显错峰现象,其中,秋季的日活动强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日活动曲线的重叠面积比Δ = 0.665 5,P < 0.001);勺鸡在春、夏、秋3个季节的活动均偏向集中在10 ~ 20 ℃温度区段和600 ~ 799 m海拔区段,而冬季的活动偏向集中在﹣9 ~ 0 ℃温度区段和800 ~ 999 m海拔区段,不同温度区段的活动强度(Friedman:χ2 = 0.231,df = 3,P > 0.05)和不同海拔区段的活动强度(Friedman:χ2 = 5.615,df = 3,P > 0.05)均无显著季节差异。本研究为今后野生勺鸡的生态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3.
赤狐的活动节律与产仔洞穴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周文扬 Bigg.  DE 《兽类学报》1995,15(4):267-272
本文对赤狐的产仔洞穴、活动节律和巢区大小进行了研究,赤狐产仔洞穴全部为喜马拉雅旱獭的居住洞,一般洞口数较多(平均4.8个),分布于高寒灌丛,距干扰因素较远,常位于坡中部。影响其选择的主要因素是隐蔽性和安全性,赤狐的产仔洞穴相对稳定,平均利用时间为3.3年,利用时间与长短与环境条件的稳定性有关,赤狐通常在夜间活动,主要是觅食,而白天有时成体携幼体在洞穴附近进行短时间的非觅食活动,活动的高峰期为180  相似文献   
994.
于2012年1—3月和2012年12—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集群大小、生境类型和天气对白鹤越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鹤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有觅食、警戒、理羽、游走、休息和争斗。其中,觅食是鄱阳湖越冬白鹤主要行为,占其昼间活动时间的82.94%;警戒占11.94%,理羽占3.52%,游走占1.88%,休息占0.15%,争斗占0.02%。白鹤在越冬期间的觅食、游走、休息和争斗行为存在明显的昼间节律性,其中游走、觅食和争斗行为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存在1个高峰,休息行为在中午出现一个高峰;警戒和理羽行为则没有显著的昼间节律变化。年龄、集群大小、天气和生境对白鹤的越冬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幼鹤取食的时间显著多于成鹤,而警戒时间则显著的小于成鹤;与家庭群中的个体相比,集体群中的个体取食和争斗时间显著增加,警戒时间显著减少;在天气晴朗时,白鹤的警戒时间显著大于阴天的警戒时间,取食时间则显著少于阴天时白鹤的取食时间;白鹤在大风天气显著增加理羽行为;在有雾的天气会显著增加取食时间,减少警戒时间。在草洲和浅水两种生境中,白鹤的游走和理羽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觅食和警戒行为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源于草洲和浅水生境相互毗邻,并且具有相同程度的人为干扰。GLM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集群大小、年龄和生境、集群大小和天气、集群大小和生境、天气和生境对白鹤昼间时间分配模式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995.
麻应太  田联会 《兽类学报》2002,22(4):248-253
1998 年1~4 月对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羚牛种群数量与分布做了调查, 结果表明, 保护区内有11 群羚牛, 总数量119~130 头(包括独牛) , 整个保护区内羚牛分布密度为0.007 3~0.007 9 头/ hm2 。在冬季, 羚牛分布于海拔1 900~2 700 m的5 块相互隔离的栖息地中, 以海拔2 200~2 600 m之间分布更为集中。在1981~1998 年的17 年间, 保护区内的羚牛种群分布范围在逐渐缩小; 从上世纪50 年代至90 年代, 羚牛最低的分布高度比历史分布高度至少上升了400 m。周边地区人为干扰、生境不断丧失和保护区内生境破碎化是导致羚牛分布现状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6.
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生物技术”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缺乏。通过查阅美国中学生物学教材,介绍探究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机理、探究凝胶电泳的作用机理、解读DNA图谱和模拟基因工程等4个有关基因工程内容的探究活动,并加以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997.
原产于北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目前正在我国境内尤其是东部地区迅速扩散,对当地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应用GIS技术揭示了2005年浙江省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面积和发生面积比例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该空间分布格局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浙江省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进口货物总额与农业活动强度是解释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面积变异的主要因子;境内公路里程是解释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面积比例变异的主要因子.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物种入侵.对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应加大对抛荒地和闲置地的复垦力度,从源头上控制其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998.
杨延峰  张国钢  陆军  刘文  李振吉 《生态学报》2012,32(23):7280-7288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贵州省威宁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越冬斑头雁(Anser indicus)种群进行了日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斑头雁越冬期间的主要行为是取食和静息,分别占50.48%和43.79%,并呈现出早上和傍晚的双取食高峰,中午的静息高峰.各时间段的取食、静息和饮水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生境中斑头雁行为的统计结果表明,在陆地生境中的主要行为是取食,在浅水沼泽生境中的主要行为是静息,推测食物丰富度和干扰水平是影响不同栖息地行为模式的主要因素.利用偏相关分析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斑头雁行为的影响表明,气温是影响斑头雁日间行为模式的主要因素.气温升高时,斑头雁增加静息行为减少取食行为;气温降低时则减少静息行为增加取食行为.  相似文献   
999.
青藏铁路线上的野生动物通道与藏羚羊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独特而极端、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沿线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特别是大中型有蹄类如藏羚羊等,也是野生动物中最独特的类群,它们活动范围大,不同季节间取食、饮水和繁殖等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长距离的迁移,青藏铁路的建设无疑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它们的正常活动产生阻碍。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同时,在施工中也根据藏羚羊等迁移的特点,施工期采取了动物优先的措施,并对将来营运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和电子计算机实时采样技术,研究了特异性抗原(卵白蛋白0.25μmol/L)对致敏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特异性抗原激发后,致敏心肌动作电位发生了下列改变:2min左右APD_(50)、APD_(90)明显延长;5min后,APD_(50)、APD_(90)、3期时程明显缩短;20min以后,上述改变逐渐恢复。心性过敏反应可诱发早期后除极(发生率55%)和触发活动,形成快速自发动作电位(发生率40%),早期后除极在低频驱动(0.2-1.0Hz)时易于发生,且在2min左右多见。结果提示,心性过敏反应诱发的动作电位时程的变化、早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可能和超敏反应时发生的快速自律型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