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1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向海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境结构空间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艳红  邓伟  张树文 《生态学报》2006,26(11):3725-3731
丹顶鹤为国家一级保护珍稀禽类,是向海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丹顶鹤保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丹顶鹤的天然家园.沼泽湿地发生退化,其生存受到威胁,丹顶鹤的数量波动变化较大。为了有效地保护丹顶鹤有必要详细了解和掌握其生境结构的空间特征和变化特点,以了解丹顶鹤的生境动态。在RS、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向海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境空间结构特征从景观特征、生境斑块空间关系和生境破碎化3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景观斑块面积、周长、斑块大小以及斑块密度等描述保护区景观格局基本特征。利用斑块的邻接边界长度和斑块间隙指数分析丹顶鹤生境——沼泽斑块的空间邻接关系和聚集程度,数据表明沼泽斑块与人类活动频繁的耕地邻接较为紧密,而自身的间隙指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明显增大趋势。分析了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影响所造成的丹顶鹤生境斑块的空间破碎化程度。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沼泽生境自身条件的限制,研究区内物理性破碎化减少的生境面积为2039.6hm^2,人为破碎化(居民地和道路)减少的生境面积为3845.1hm^2,这样研究区内丹顶鹤适宜生境面积为13680.1hm^2,可见人类活动对丹顶鹤生境影响很大。研究为保护区内丹顶鹤物种的保护和生境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2.
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蛾类的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尤平  李后魂  王淑霞 《生态学报》2006,26(4):999-1004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调节水分循环、维持湿地特有动植物(尤其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等基本生态功能.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是目前天津市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丰富,是亚太地区鸟类迁徙路线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白枕鹤、丹顶鹤等濒危鸟类迁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停歇地.为了研究清楚北大港自然保护区灯下蛾类的种类及其动态规律,筛选出能反映湿地状况和动态的指示性昆虫,为湿地的研究和保护利用服务,于2001年6月12日到10月14日和2002年4月12日到10月30日采用灯诱法系统调查研究了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蛾类,以微软系统的Excel列表、作图,进行蛾类群落的种-多度曲线作图及群落多样性(H′)、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S)和个体数(N)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并利用蛾类群落的种-多度曲线、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与多样性指数的关系等对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北大港湿地蛾类已知17科105 属 132种,以夜蛾科和草螟科的种类为多.蛾类群落种-多度关系符合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不相一致(r=0.21),而与物种丰富度一致(r=0.90).这是由于北大港湿地蛾类种-多度关系表现为生态位优先占领假说的缘故.研究认为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蛾类种类较少,群落不稳定,即北大港湿地蛾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稳定.有待于进一步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953.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三大关键地区之一的川东-湘鄂西关键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所处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县长期以来以森工产业为其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长期的木材采伐和狩猎习俗曾对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其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了有效保护,特别是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依然面临多种威胁,保护区自身科学研究力量的薄弱和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小,限制着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进一步扩充保护区面积、引进科研力量并提升自身人员科研素质、协调并增强区内外社区共管是该区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恢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54.
周伟  钟祥浩 《生态学杂志》2006,25(7):800-804
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大量进入承包草场后,因与家畜争食并破坏草场,和牧民的冲突日益严重,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加以控制。在藏北高原的羌塘自然保护区与承包草场的边界选取了观察区域,通过样线调查和PRA方法,并选用优势-劣势-机遇-风险分析矩阵评估了现有的管理能力、牧民态度、当地知识体系、当地提出的管理方案与提议等。结果表明,在牧场超载、退化严重的状况下,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使得草场使用的控制目标难以实现;放任自流和修建隔离墙等方案均不可取;自然保护区外野生动物保护是一个循序渐变过程,可根据牧民收入水平、对野生动物的容忍度、当地财政收入状况,充分利用当地知识体系,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基础,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积极吸纳牧民参与管理,尽快实践社区共管的自然保护区外野生动物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55.
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汉峰  谢嗣光 《四川动物》2006,25(1):99-102
2002年5~6月、7~8月和2003年7月分3次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四条主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九寨沟主要水体浮游动物由3门、5纲、11目、20科、34属、71种组成。区系特点以原生动物种类最丰富,有34种,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47.8%,其中根足纲种类最多,达29种,占全部浮游动物的40.8%;其次为节肢动物有21种,占29.6%;种类最少的类群属轮虫,仅16种,占22.5%。分布以长海、熊猫海、珍珠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956.
对2002~2004年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周边林缘社区4个村与野生动物产生冲突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野生动物主要对农作物、林果和家畜家禽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狩猎活动减少、退耕还林后,野生动物数量逐年增多、活动范围扩大,林缘社区出现自然减员现象,传统防范难见成效。提出解决人与野生动物矛盾和冲突的对策是实施移民、调整种植结构、建立生态旅游小区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发展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957.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区系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海鸥  单宏臣 《四川动物》2006,25(4):776-778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脊椎动物相当丰富,初步调查有脊椎动物53科183种及亚种,其中兽类15科29种,鸟类26科119种及6亚种,爬行类5科15种,两栖类2科2种,鱼类2科12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北京市重点保护动物14种,市级一般保护野生动物50种。保护区内动物区系的复杂性与松山自然保护区地貌和小气候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958.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其建立之初景观生态学还不够完善,原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过渡区)边界划分不尽合理,如核心区与过渡区直接相连、缓冲区干扰甚重等.2001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保护区功能区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本文在探讨保护区15年间(1985-2000)各功能区植被景观变化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原功能区规划及管理进行了评估,并通过景观相似性系数度量了新旧区划方案中各功能区植被分布的相似性,对新功能区规划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原功能区划下各功能区的植被景观皆按顺向演替方向发展,十几年来植被的形状变得更不规则.各功能区由于原有植被状况和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植被景观变化亦呈现明显差异,其中核心区和过渡区的植被景观趋于集中和连续;缓冲区因为受到旅游活动的严重干扰,植被景观相对破碎.2001年调整后的功能区规划保证了核心区植被景观的完整性,与原功能区规划相比,各功能区植被景观相似性系数为:核心区>过渡区>缓冲区.建议将增设的缓冲区作为保护区实现和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新开辟的科普旅游路线还可对游客量进行一定分流,缓解原有缓冲区游客过多的现状.  相似文献   
959.
草原行     
草原以其悠远广阔而著称,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对草原的憧憬与向往,2001年我有幸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立即被它所吸引,为它所震撼。回首往昔,当初的热情依旧,心中的旧日朋友,不时浮现心头。因此撰文记录当时的情景,并将此文献给那些在草原上忙碌的人们。  相似文献   
960.
为了掌握同域分布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的日活动节律、时间生态位的分化情况及二者的共存模式.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同域分布的毛冠鹿和小麂进行监测,并使用核密度估计法和重叠指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