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13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Adoketophyton subverticillatum (Li et Cai) Li et Edwards (亚轮生奇异蕨)是云南早泥盆世坡松冲植物群中颇具代表性的、研究较为详细的一种植物, 目前对其整体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都有较深入的认识。本文通过系列针修法, 将采自贵州都匀包阳剖面蟒山群下段的一块植物化石新材料归入A. subverticillatum。基于目前对 Adoketophyton时空分布的认识, 认为该属可作为早泥盆世植物群的代表分子, 并据此推断蟒山群下段的时代应为早泥盆世。Adoketophyton subverticillatum在都匀的发现, 表明贵州都匀蟒山群中的植物与云南坡松冲植物群在属、种一级上存在扩散与交流现象。Adoketophyton以及其他相关植物的研究表明, 在高大气CO2浓度的早泥盆世, 叶性结构如孢子叶、苞片、枝叶复合体等已广泛分布于华南板块。 相似文献
93.
本文首次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呼吉尔斯特组36属83种(含6新种)小孢子以及由它们组成的Cymbosporites组合。通过对某些重要已知种的水平与垂直分布的分析,以及和国内外相应组合的对比,并结合相关的化石,表明该组合的时代归属中泥盆世晚期,即Givetian期。 相似文献
94.
关于晚古生代圆印木属(石松纲)的命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晚古生代木本石松植物圆印木属Cyclostigma命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4个方面:1)圆印木属的合格发表和作者引证;2)圆印木属的异名、同名和替代名;3)圆印木属的保留;4)圆印木属的模式。基于相关原始文献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文中澄清了这些命名问题。Hecr在1871年最早合格发表了,圆印木属.故该属应被引证为Cyclostigma Haughton ex Hcer.1871.(或Cyclostigma Hcer,1871).而不是文献中通常引证的Cyclostigma Haughton.1860(或1859)。圆印木属不宜归入具叶舌的窝木属Botkrodendron Lindlcy et Hutton.1833.二者相关的生殖器官特征差别也较大。圆印木属的3个同名Cyclostigma Hochst.ex EndL.1842(夹竹桃科Apocynaccac).Cyclostigma Klotzsch ex Sccm,.1853(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Cyclostigma Phil.,1870(茄科Solanaceae)住现代被子植物中已不再使用.Cyclostigma Hochst.ex Endl.被提议废弃,后两者为非法名称.这3者分别是更早合格发表的属名Voacang Thouars.1806.Croton L,.1753和Leptoglossi,Benth.,1844的分类学异名。Cyclostigma Haughton ex Heer因住化石石松植物中广为使用已被提议为保留名,它的模式种为基尔托克圆印木C kiltorkense Haughton ex Heer.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植物群的重要组分或标志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比较而言,圆印木属的替代名Jurinodendron Doweld.2001日后被普遍接受的可能性极小。保留广泛使用的圆印木属Cyclostigma有利于命名的稳定性.而且避免了不必要的重新命名。由于圆印木属模式种的原始标本下落不明.一份保存在爱尔兰部柏林三一学院地质博物馆的标本TCD.6012(采自模式产地)被选为新模式。 相似文献
95.
刺镰蕨在早泥盆世是一种广布于世界的植物,尽管报道自许多地点,但远未完全地了解它,其主要原因是能育材料罕见。我们观察的标本采自贵州早泥盆世的丹林组。它显示具柄的孢子囊侧生于靠近叶腋的轴上,我们的标本近似球形的孢子囊和它的形态略小于雷诺的肾形孢子囊外,其它方面如:带状的营养轴上具有疏螺旋排列的镰刀状叶,具短柄的孢子囊侧生于轴上以及管胞具穿孔壁等性状与雷诺修订后的刺镰蕨完全一致。我们同意雷诺的观点,将镰蕨目升为纲,与工蕨纲和石松纲并列。它的系统位置是介于工蕨纲和石松纲之间。其下包含一目、一科三个属——镰蕨属、巴拉格瓦纳彻属和星木属。这种植物的生殖部分在中国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6.
早泥盆世原始胴甲鱼类的胸鳍及躯甲之后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产自云南曲靖翠峰山早泥盆世无肢突型云南鱼类一新的属种——西屯副云南鱼(Parayunnanolepisxitunensis gen. et sp. nov.)。化石保存相当完好,一件是头、胸、尾自然相连的个体,另一件保存了与躯甲相连的左胸鳍甲的腹壁和一件完整的左前背侧片。因而,对迄今知之甚少的早期原始无肢突型胴甲鱼类的胸鳍甲和尾柄有了具体了解。新属一般特征与云南鱼属(Yunnanolepis)和长瘤鱼属(Phymolepis)最为接近,不同之处在于鳞片厚、呈疣突状,彼此互不覆压,无尾鳍叶;鳍甲外侧缘高,内(中)缘低,由5列纵向鳍列、每列不少于10块菱形小鳍片组成。此外,对同层另一类早期具有原始肢突的曲靖鱼(Chuchinolepis)的胸鳍甲着生方位和鳍甲与肩带间的关接方式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
描述了湖南零陵普利桥晚泥盆世锡矿山组叶虾类一新种——Echinocaris hunanensis sp.nov..晚古生代叶虾类化石较为稀少,Echinocaris在亚洲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8.
本文描述的化石采自贵州长顺睦化晚泥盆世晚期代化组的灰色緻密灰岩中,经化学处理后获得。与此化石共生的牙形刺有Palmatolepis gracilis sigmoidalis Ziegler, Palmatolepis gracilis gracilis Branson et Mehl, Palmatolepis gracilis expansa Sandberg et Ziegler, Pseudopolygnathus trignicus Ziegler。笔者衷心感谢王成源赠送标本、提供地层资料和牙形刺资料。 相似文献
99.
描述新疆北部中泥盆世晚期呼吉尔斯特组中上部中的一种细小植物:Tsaia conica sp. nov.。该植物具有不等二歧分叉茎,表面具有圆锥形突出物。生殖枝由一次等二歧分叉枝系和数枚孢子囊组成。枝系末端着生四对成对长椭圆形孢子囊。通过对已知资料的分析,结合新材料的初步研究,新疆北部中泥盆世晚期植物群被暂定为 Lepidodendropsis kazachstanica- Com psocradus sp. - Sawdonia cursti pa (LCS)组合。通过与世界上同期植物群的对比,确认新疆北部中泥盆世晚期植物群属于一个独特的植物区。 相似文献
100.
研究的底栖介形类化石采自湖南锡矿山剖面晚泥盆世地层,共30属61种,含1新属,2未定属,13新种和20未定种。在晚泥盆世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前和以后,根据底栖介形类的演化特征,分为正常期,包括3—5层;灭绝期,即6层;残存期,包括7,8,9a-c,11—13,15层;和复苏期,即20层以上地层。在湖南锡矿山上泥盆统剖面上,底栖介形类动物群遭受到F/F灭绝事件的重创,正常期的37种中仅11种在残存期中幸免于难,24种在本剖面上消失,灭绝种约占65%。对于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的发生机制,虽有多种解释,但造成底栖介形类灭绝的主要原因更可能是缺(贫)氧或含毒环境和气候变化。根据底栖介形类生态组合特征,正常期的介形类动物群代表近岸浅水开阔海台地环境;复苏期的介形类动物群可能代表半局限海台地环境。根据正常期、残存期和复苏期介形类动物群的组成特征,它们所生存的海底为正常的含氧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