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1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518篇 |
专业分类
19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83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用一次性培养结合Monod方程测得海洋微藻-亚心型扁藻(Tetraselmis subcordiformis(Wile)Hazen)与大型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磷限制下的生长动力参数。孔石莼具有较低的半饱和生长常数及最大生长率,其分别为0.016μmol/L和0.16d^-1,而亚心型扁藻的半饱和生长常数和最大生长率分别是0.021μmol/L和0.83d^-1。两种藻类间的营养竞争实验采用半连续培养法在磷限制制条件下进行,实验过程中,分别对两者施予相同或不同的去除率,使两者享有相同或不同的资源需求值R^*。由Monod方程所作的竞争预测与实验观察结果的比较显示:仅在两种藻类间的资源需求值R^*差异显著(t检验,P<0.01)时,Monod方程才能对竞争结果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在两种藻类享的相同的资源需求值R^*时,亚心型扁藻在竞争中取代孔石莼。Monod模型仅能部分预测大型海藻与海洋微藻间的竞争结果。 相似文献
133.
起始生物量比对3种海洋微藻种间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饵料微藻与赤潮微藻间的种间竞争关系,通过微藻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起始生物量比(1:4、1:1和4:1)对3种海洋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两两之间种间竞争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3种海洋微藻表现出种间竞争的相互抑制效应;②在与塔玛亚历山大藻(简称A)的种间竞争中,蛋白核小球藻(简称C)和湛江等鞭金藻(简称I)均在竞争中占优势,蛋白核小球藻随自身起始生物量比的提高,其竞争优势越加明显,湛江等鞭金藻在A:I=1:1时竞争优势最为明显;在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的种间竞争中,当C:I=1:4时,湛江等鞭金藻在竞争中占优势,C:I=1:1时,初期湛江等鞭金藻占竞争优势,随蛋白核小球藻的迅速生长,后期蛋白核小球藻占竞争优势,C:I=4:1时,蛋白核小球藻占绝对竞争优势;③由种间竞争抑制参数比较得出:3种微藻的种间竞争强弱依次为蛋白核小球藻>湛江等鞭金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在起始比例C:I=1:1时,可共培养利用,在海产经济动物育苗中可对其进行适时采收投喂;两种饵料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为开发利用饵料藻进行赤潮生物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4.
为研究高CO2及UVR对大型海藻耦合效应的影响,实验选择红藻门可进行钙化的叉节藻(Amphiroa sp.)与绿藻门不具钙化能力的刚毛藻(Cladophora sp.)进行对比,探讨了高CO2与UVR对这两种藻生长及光化学效率的影响,并分析高CO2和UVR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CO2浓度由360μmol/mol当前空气中CO2浓度)提高到1000μmol/mol培养73d后,叉节藻的生长下降了40.01%,而刚毛藻却增加了40.08%,UVR对叉节藻的光华学效率造成的抑制率增加了77.76%,对刚毛藻的抑制率增加了17.02%,这说明高CO2引起的海水酸化加剧了UVR对藻体的负面效应,且对具有钙化能力的叉节藻影响更显著。而叉节藻和刚毛藻之间的差异体现了藻体对海水酸化和UVR响应的种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5.
强壮前沟藻化感物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藻化感作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生态学现象。选取强壮前沟藻指数生长初期Ⅰ和平台生长初期Ⅱ两个阶段的滤液对中肋骨条藻、海洋原甲藻、锥状斯氏藻及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萃取了阶段Ⅱ的粗提物,抑藻检测表明其具有"杀藻"效应,通过GC/MS分析该粗提物中具有潜在化感作用的物质种类。研究发现强壮前沟藻两个生长阶段的滤液对中肋骨条藻均产生强烈致死效应(phaseⅠ:F=15.18475,P=0.00298<0.05;phaseⅡ:F=6.24559,P=0.03149<0.05);锥状斯氏藻在强壮前沟藻滤液中生长,实验结束时两个阶段中的细胞密度分别是对照组的79.3%和68.9%;海洋原甲藻在强壮前沟藻生长阶段Ⅱ滤液实验的最后3d,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F=4.84438,P=0.04925<0.05);而等鞭金藻在强壮前沟藻两个生长阶段滤液中被抑制现象不明显(P>0.05)。强壮前沟藻滤液实验表明,强壮前沟藻能够向微环境中分泌代谢产物来抑制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原甲藻的生长,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种类特殊对应性。上述实验结果还表明,强壮前沟藻生长阶段Ⅱ的滤液具有的生长抑制作用较为明显。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强壮前沟藻生长阶段Ⅱ滤液中的代谢产物,检测发现其代谢粗提物具有溶藻效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粗提物中存在4种可能产生化感抑制作用的物质,其中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被认为具有抗滤过性病原体和抗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6.
探讨了不同浓度碳源、氮源(N/P)、无机磷源、脲及卤虫干粉(或发酵液)卤水培养基对极端嗜盐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以期为更好地开发杜氏藻资源提供全面、系统的资料。结果表明: 通过物理方式直接通入CO2 补充极端嗜盐杜氏藻培养基, 能有效的保障极端嗜盐杜氏藻生长所需的碳源; 采用尿素作为藻培养基氮源效果较好, 无机磷浓度应维持较低水平; 卤虫发酵液较卤虫干粉能有效延长藻细胞高密度生长期, 极端嗜盐杜氏藻适宜培育浓度范围: 尿素浓度为30.00 mg·L–1-90.00 mg·L–1, N/P 维持在25 左右, NaH2PO4 浓度为2.71 mg·L–1-12.00 mg·L–1, 3.50 mg·L–1 最优; 卤虫发酵液浓度应在250.00 mg·L–1 以上。 相似文献
137.
研究了优雅粘囊藻藻胆体(PBS)的特性。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吸收光谱和二阶导数图谱可证明,它的PBS含有一种红色藻胆蛋白,两种C-藻蓝蛋白和三种别藻蓝蛋白。但是,用PAGE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分离和纯化所得藻胆蛋白,一般仅得到一种C-PC和一种亚基组成特殊的别藻蓝蛋白APC。这种APC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相同于已报告的AFC660nm。但是它的亚基组成是(αα′ββ′)2而不是(α′α2β2β′)Lc10或(αβ)3。 相似文献
138.
139.
变藻蓝单体亚基的光谱特性,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出具有荧光活性的变藻蓝蛋白的两种亚基α、β,这两种亚基的分子量分别为17600和18000。在高浓度的脲、β-巯基乙醇和低pH值(5.0)的条件下蛋白发生变性,没有荧光,复性后,最大吸收峰分别在610nm和616nm,荧光发射峰分别位于640nm和643.9nm。α亚基的荧光强度比β亚基的高得多,二者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60和0.26,荧光寿命相差的也很大,α亚基的荧光寿命为1.4ns而β亚基的为1.0ns,讨论了蛋白与发射团构象的作用关系及其对光谱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0.
栅藻对水环境中镍的累积效应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Scenedesmus品种的藻细胞从含镍水溶液 (10mg/L)中累积金属镍的能力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藻细胞对镍的生物累积量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性。ScenedesmusquadricaudaFACHB 4 4和ScenedesmusquadricaudaFACHB 5 0 6表现出很强的累积能力 (累积量达到 5~ 6mgNi /g干重 ) ,而Scenedesmussp .FACHB 4 16和Scenedesmussp .FACHB 4 89在相同条件对金属镍累积量要少得多 (1~ 1.5mgNi /g干重 )。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藻细胞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是相关的。对S .quadricaudaFACHB 4 4重金属抗性和累积能力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S .quadricaudaFACHB 4 4用于含镍重金属废水处理是非常有效的 ,在高浓度 (10 0mg/L)的镍溶液中 ,藻细胞的最大累积量能达到 (2 6 .7mgNi/g干重 )。对该藻细胞镍累积动力学分析发现 :藻细胞对镍的生物累积包括一个快速的被动吸附过程 (5min ,结合 70 %的镍 )和一个缓慢的耗能累积过程 (2~ 3h时间内的累积量占总量的 2 0 %~ 30 % )。与其他藻类相比 ,S .quadricaudaFACHB 4 4对水溶液中镍的耗能累积量明显高于其他藻类。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谱 (EDX)分析结果均表明 ,藻细胞耗能累积的镍主要集中在原生质体中 ,尤以淀粉粒和染色质中为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