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采用半静态染毒法研究了二硫氰基甲烷(MBT)对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蝌蚪的急性毒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0.6μg·L~(-1)、1.2μg·L~(-1)、1.8μg·L~(-1)、2.4μg·L~(-1)和3.0μg·L~(-1))的MBT对蝌蚪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BT对斑腿泛树蛙蝌蚪的48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024μg·L~(-1)和6.095μg·L~(-1)。蝌蚪的T-AOC和GSH-Px活力在短时间和低浓度下被诱导后,随着MBT浓度的增加逐渐被抑制而降低;在3.0μg·L~(-1)(96 h)和2.4μg·L~(-1)(48 h和96 h)的MBT溶液中,蝌蚪的T-AOC及GSH-Px活力显著被抑制。MDA含量在1.2μg·L~(-1)的MBT溶液明显降低后,出现增高的趋势并保持高值状态。研究表明蝌蚪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间接反映了环境中氧化胁迫的存在,MBT对斑腿泛树蛙蝌蚪会造成一定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2.
王斌  杨圣敏 《人类学学报》2017,36(2):227-235
探讨维吾尔族的族源、人种构成、体质特征及演化过程可以更好地揭示该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变迁的过程,有益于对该民族的保护和促进发展。关于维吾尔族的族源、人种构成及演化过程一直是争论的热点之一。考古人类学,尤其是分子考古的成果显示,新疆古代居民种族来源不是单一的,人种地理分布主要包含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两大成分,同时也有两大人种之间过渡的混血类型构成新疆地区复杂的人种类型。现代新疆维吾尔族体质特征和遗传性状的多态性,特别是不同地区维吾尔族之间的差异,无疑和这种古代复杂的种族生物学背景密切相关。现代维吾尔族主要表现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表明现代维吾尔族的人种来源主要是蒙古人种。而部分蒙古人种标志性体质特征在维吾尔族的发生率介于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之间,显示现代维吾尔族具有相当成分的欧罗巴人种血统。蒙古人种标志性体质特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同地区维吾尔族中发生率不同并呈现出东西方向梯度性变化趋势,体现现代维吾尔族在形成过程中,蒙古人种成分是由东部逐渐向西部渗入和融合的。  相似文献   
153.
冯胜  袁斌  王博雯 《生态科学》2017,36(6):25-34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 跟踪湖泛爆发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动态及环境因子变化。结果表明: 湖泛爆发过程中水质明显恶化, DO(溶解氧)、SD(透明度)、pH(酸碱度)显著降低, 其中DO 含量均低于0.51 mg·L-1, 水体中TN(总氮)、TP(总磷)等营养盐的含量远远高于正常水体中的含量。细菌丰度和藻类数量明显升高, 其中, 湖泛中心区的细菌丰度上升到107 cells·L-1, 相比未发生湖泛的区域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析比较非湖泛区及不同程度湖泛区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 湖泛最严重的区域, α-、γ-变形菌纲(alpha-, gamma-Proteobacteria)分别由未发生湖泛时的4.10%和13.16%降至0.59%和1.91%;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所占比例由未发生湖泛区域的19.04%降至0.92%; 而拟杆菌门(Bacteriodetes)所占的比例则由1.12%增加至36.32%。此外, 还检测到一些特殊生境的细菌类群,如Ilumatobacter,Chitinophagaceae。通过对湖泛事件中细菌群落与关键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 为湖泛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4.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 具有丰富的生境类型和生物种类, 是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的热点研究区域。青藏高原发育着独特的动物区系, 尤其是有蹄类动物, 如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野牦牛(Bos mutus)、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普氏原羚(P. przewalskii)、白唇鹿(Przewalskium albirostris)等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在本文中, 我们探讨了如下问题: 青藏高原有多少种有蹄类动物?有多少种特有有蹄类动物?其分布格局如何?生存状况如何?保护现状如何?我们首先确定了青藏高原动物地理区的地理边界。发现青藏高原有28种有蹄类, 其中10种是青藏高原特有种。青藏高原有蹄类种数占中国有蹄类的42%, 单位面积上的有蹄类物种密度比中国现生有蹄类物种平均密度高62%。特有种比例高达36%。然而, 青藏高原有蹄类物种分布不均匀, 其丰富度呈东部高西部低格局, 而高原特有有蹄类则分布于高原腹地。青藏高原有蹄类动物生存受威胁比例高, 其中71%为受威胁物种, 54%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或附录II。野外调查发现大额牛(Bos frontalis)已经野外灭绝, 目前仅在高黎贡山有人工养殖的群体。青藏高原有蹄类物种红色名录指数从1998-2015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将加剧这一趋势。青藏高原有蹄类受威胁局面仍在继续, 物种生存状况持续恶化。虽然经过40年的自然保护区建设, 但一些青藏高原有蹄类的重要种群与栖息地并没有被自然保护区和新建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所覆盖。因此, 在开发青藏高原、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 应尽量保存高原野生动物种群与生境, 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55.
“基因”一词的由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高翼之GAO  Yi-zhi 《遗传》2000,22(2):107-108
1909年,约翰森创造“基因”(gene)一词作为遗传单位的名称。该词是由德?弗里斯创造的“泛生子”(pangene)一词缩短而成的,而“泛生子”一词则衍生于达尔文提出的“泛生论”(theory of pangenesis)。约翰森的这一创造堪称“推陈出新”的典范。 Abstract: In1909,Johannsen coined the word “gene”, shortened from the pangene of de Vries and ultimately derived from Darwin’s word pangenesis,to denote the unit of heredity.It wa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weeding through the old to bring forth the new ”.  相似文献   
156.
尉迟寺新石器时代墓地人骨的观察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的6个比较完整的头骨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测量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居民归属蒙古人种,它在表现出近于东亚蒙古类群的同时也反映出某些类似南亚蒙古人种特点,如低眶和阔鼻倾向等。这种南亚特点的表现也许可以认为是保留了旧石器晚期居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7.
瓦窑沟青铜时代墓地颅骨的人类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靓 《人类学学报》2000,19(1):32-43
本文对陕西省铜川市瓦窑沟青铜时代墓葬出土的13例颅骨进行了系统的人类学分析。结果表明,这组颅骨的种族特征可归入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同时也显示出某种程度南亚类型的影响。在近代对比组中,瓦窑沟组的基本体质类型与华北近代组、华南近代组关系最近;在古代对比组中,它与火烧沟组和殷墟中小墓②组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8.
研究了植病生防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电击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受体菌固体培养、生长到对数早期时的细胞转化效果最好;质粒DNA分子量增加10培,转化效率降低100倍;质粒DNA浓度在0.01-1μg/μL范围内其变化与转化频率呈正比,与转化效率成反比;从成团泛菌中提纯的质粒DNA比从大肠杆菌中提纯的相同质粒DNA转化成团泛菌的效率高出30倍;最佳电击条件为场强15kV/c  相似文献   
159.
山东济宁潘庙汉代墓葬人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泓 《人类学学报》1990,9(3):260-264
本文对潘庙遗址汉代墓葬出土的11例成年颅骨(男性7例,女性4例)进行了研究。颅骨的测量性状和非测量性状的分析表明,潘庙汉代居民在若干主要体质特征上具有亚洲蒙古人种的特点,并且与东亚蒙古人种最相近似。在潘庙汉代居民中存在着颅骨枕部人工变形的习俗,这一特点与大汶口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居民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160.
斑腿泛树蛙繁殖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玲 《生物学通报》2003,38(12):49-50
1观察的目的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megacephalus)隶属树蛙科、泛树蛙属。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各省区,常栖于树林、稻田及池塘附近,主食农、林业害虫。它的繁殖习性比较特殊,不像一般蛙类产卵于水中;而与大泛树蛙等树栖蛙类一样,在水外产卵,受精卵在水外发育,蝌蚪孵出后,掉落水中继续生长发育,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营树栖生活。对它这种特殊的繁殖习性,前人的研究、报道不多,广大群众知之更少。为了向群众宣传、普及该蛙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保护这种动物资源并为中学生物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参考资料,笔者从2001年7月至2002年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