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1篇
  免费   703篇
  国内免费   7904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625篇
  2022年   588篇
  2021年   632篇
  2020年   610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432篇
  2017年   464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597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557篇
  2008年   638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41.
应用噬菌体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有害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噬菌体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有害微生物的研究表明,分离出的9株噬菌体在冷却水培养液中,其杀菌率为85.4%,而在动态模拟培养液中和挂片上,其杀菌率分别为83.3%和70%.  相似文献   
42.
转基因微生物生态学及大田释放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向环境中释放转基因微生物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在大面积释放之前必须对转基因微生物在环境中发生基因转移的潜力、存活能力、扩散能力及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等进行生态学研究和风险评价,同时还要探索有效的检测方法和风险评价策略.该研究有助于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安全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3.
南极长城站微生物区系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2~1993年的夏季,对南极中国长城站的陆地进行了微生物区系的现场调查。先后采集各种类型上样多个。其中对有生态意义的25个样进行了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中温培养下每克湿土壤菌量为102~106,用马丁培养基对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计数,每克湿土含菌量为102~104;0℃下分离计数,发现低温下微生物的数量较中温的多,每克湿土壤含菌为103~106。对该地区烃氧化菌进行了特别调查,以长城站为中心东西宽0.4Km,南北长1Km的范围内烃氧化菌发育最为活跃,但距长城站距离越远,烃氧化菌数量越少。  相似文献   
44.
45.
离子转运蛋白在维持细胞内pH稳态、离子动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钠离子转运体和钾离子转运体在嗜盐耐盐微生物中广泛存在,其"保钾排钠"机制是微生物抗盐胁迫的两大策略之一。近年来,嗜盐耐盐微生物中许多新型钠、钾离子转运体被陆续发现,如RDD蛋白、UPF0118蛋白、DUF蛋白和KimA蛋白等;Fe3+、Mg2+等其他金属离子的转运蛋白也被证实可通过影响微生物胞内相容性溶质的合成起到渗透调节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嗜盐耐盐微生物中抗盐胁迫相关的各类离子转运蛋白,分析其分子结构和工作机理,并对这些蛋白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继续发现新的离子转运蛋白,探究抗盐胁迫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结构和机理,解析各转运系统的协同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将进一步加深对嗜盐耐盐微生物抗盐胁迫调控的认识,并为盐碱地农作物的改良等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目的】葡聚糖酶是饲用添加剂的重要成分,本研究旨在从湖羊消化道微生物中挖掘性质优良的GH9家族葡聚糖酶基因,用于研发新型饲用酶制剂。【方法】从湖羊瘤胃微生物cDNA中扩增IDSGLUC9-25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对重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研究重组蛋白的酶学性质和底物水解模式。【结果】IDSGLUC9-25基因编码527个氨基酸,包含一个CelD_N结构和一个GH9家族催化结构域;重组蛋白rIDSGLUC9-25分子量约为62.7 kDa,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40℃和6.0,在30-50℃下活性较高,在pH 4.0-8.0范围内能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经pH 4.0-8.0缓冲液处理1 h后残余活性均大于90%;底物谱分析表明,rIDSGLUC9-25能催化大麦β-葡聚糖、苔藓地衣多糖、魔芋胶和木葡聚糖,比活性分别为(443.55±24.48)、(65.56±5.98)、(122.37±2.85)和(159.16±7.73) U/mg;利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水解产物发现,rIDSGLUC9-25降解大麦葡聚糖主要生成纤维三糖(占总还原糖64.19%±1.19%)和纤维四糖(占总还原糖26.24%±0.12%),催化地衣多糖主要生成纤维三糖(占总还原糖78.46%±0.89%)。【结论】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来自密螺旋体属细菌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IDSGLUC9-25 (EC 3.2.1.4),能高效催化多糖底物生成纤维三糖和纤维四糖,为研发饲用酶制剂和制备低聚寡糖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47.
频繁的人类生产活动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基岩裸露的石漠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喀斯特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大力开展,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态修复中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微生物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喀斯特生态系统修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以作为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就中国喀斯特地区的典型植被恢复的不同阶段、成土过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矿山修复过程以及不同水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实例综合论述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插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继发皮肤损害处的菌群组成。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并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2例。其中31例患者PICC置管处继发皮肤损害,纳入PICC组;31例患者PICC置管处未发生并发症,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PICC置管处的皮肤微生物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和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对象皮肤微生物的丰度差异。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对最佳PICC组分类单元集进行变量重要性分析,并且分析皮肤微生物群对PICC置管处继发皮肤损害的鉴别价值。结果 共鉴定出15 243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鉴定水平为99.3%。移除罕见OTU后,保留1 958个OTU。分析表明PICC组和对照组之间皮肤微生物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有7个菌群变化最显著。Staphylococcus aureus在PICC组中的丰度显著增加,而代表严格厌氧菌的Burkholderia sp....  相似文献   
49.
岭南垛基果林湿地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湿地类型之一,其对土壤碳汇的贡献值得关注。为探讨果林种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广州垛基果林湿地内种植黄皮(Clausenalansium)(HP),龙眼(Dimocarpuslongan)(LY)、杨桃(Averrhoa carambola)(YT),龙眼和黄皮间种(LH),杨桃、龙眼和黄皮间种(YLH)共5种种植类型下的表层(0~20 cm)土壤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总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惰性碳(NLC)含量都有影响,LY的SOC含量最高(22.6 g/kg),显著高于YLH (P<0.05),且NLC含量显著高于LH和YLH (P<0.05)。NLC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YT的MBC含量显著高于LY、HP、LH (P<0.05),且MBC/SOC显著高于HP、LY(P<0.05)。YLH模式下,土壤DOC含量和DOC/SOC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LH的ROC/SOC显著高于HP和L...  相似文献   
50.
为探索适合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在幼龄阶段的种植密度,在不同林分密度(2 m×1 m、2 m×2 m、2 m×3 m、3 m×3 m)的6 a生格木人工林下设置标准样地,采用土壤质量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不同密度下格木幼林的土壤理化与林下植被特征。结果表明,密度2 m×3 m下的林木胸径、树高最优,较最低水平高16.7%、27.9%;土壤总孔隙度最大,全N、硝态N、铵态N含量最高,灌木草本多样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对灌木草本的多样性影响最大。不同林分密度下格木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及林分的经营培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