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应用行为聚焦取样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n =15 )和沼泽田鼠 (M .fostis) (n =15 )在同种雄雄交往中的行为差异 ,及在雄雄交往前后雌激素 β受体(ERβ)和雄激素受体 (AR)表达的差异。在 2h的雄雄交往中 ,前 1h棕色田鼠对同性入侵者有较多的攻击和防御行为 ,后 1h攻击行为较少 ,沼泽田鼠前后 1h差异不大 ,整个 2h期间 ,棕色田鼠较沼泽田鼠对同性入侵者有较多的攻击、防御行为 ,较少的非社会行为。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没有社会交往时棕色田鼠主嗅球系统投射区和犁鼻系统投射区ERβ免疫阳性细胞 (ERβ IRs)明显少于沼泽田鼠 ,且显色淡 ,AR免疫阳性细胞(AR IRs)在两种鼠间差异不大 ,且都明显少于各自的ERβ IRs。 2h交往后 ,棕色田鼠主嗅球投射区和犁鼻系统投射区的ERβ IRs细胞数明显少于交往前 ,AR IRs细胞数明显多于交往前 ;沼泽田鼠交往前与交往后ERβ IRs和AR IRs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 ,且显著多于交往后棕色田鼠ERβ IRs细胞数 ,显著少于交往后棕色田鼠AR IRs细胞数。以上结果表明 :两种田鼠在社会交往中社会行为不同 ;ERβ的减少和AR的增多可能在社会识别及攻击行为中均起一定的作用 ,可能也是引起两种田鼠社会行为发生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2.
我曾经憧憬过那么多年地方呢?它还存在吗?它曾经存在吗?“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钣锅里”,这句民谣夸张的成分多还是真实的成分多呢?  相似文献   
123.
浑善达克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4年8月,以浑善达克沙地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流动-半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丘间低地和淖尔边缘4种生境的21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相关分析对各种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流动-半流动沙丘的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均匀度指数高于其它3种生境;固定沙丘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丘间低地和淖尔边缘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低于固定沙丘,但高于流动-半流动沙丘,优势度指数高于固定沙丘,均匀度指数低于流动-半流动沙丘.相关分析表明,均匀度指数与土壤pH以及全氮含量显著相关,丰富度指数与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4.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群落演替系列β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三江平原沼泽湿地4个群落演替系列,采用样方法研究其β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水分条件最充分的群落为起点,随着水分梯度递减和水平距离的增大,各群落与起始群落的相似性系数呈减小趋势.不同演替系列内群落间物种更替速率从低地向高地呈现增大趋势.各系列的基本演替趋势是物种数逐渐增多,共有种逐渐减少,群落间β多样性增大.演替机制分析支持了“初始植物区系组成说”.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中,小叶章的优势地位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5.
采用样带网格、树干解析和经验模型方法,研究了长白山毛赤杨和白桦.沼泽交错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揭示群落建群种生长过程、器官生物量分布、群落生物量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性,结果表明,毛赤杨和白桦在生长过程及适宜生境方面存在差异.毛赤杨生长速度是白桦的2~3倍,随交错区环境梯度旱化。其生长呈减缓趋势,而白桦生长呈加快趋势,故白桦是耐水湿树种,毛赤杨是喜湿树种,毛赤杨和白桦个体营养器官生物量表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两者营养器官生物量分布格局为树干1/2、树根1/4、树枝1/10、树皮1.5/20、树叶1/20,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的87%~90%、灌木层占7%~9%、草本层占2%~3%,群落生物量沿沼泽到森林交错区环境梯度呈显著线性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26.
植物多样     
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虽然气候寒冷,但是地形平缓,土层薄且透气性好,土壤养分不差,因此,在这里分布的植物种类颇多。可见,汗马是一个植物多样性的"摇篮",是个绿色宝库。生态学有一条原理:随着纬度升高,生物多样性会随之减少。以我国来说,从南往北,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如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的生物多  相似文献   
127.
沼泽湿地是大气甲烷(CH4)的重要来源, 但有关亚热带亚高山沼泽湿地CH4排放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特别是对不同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量的精确估算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尚不清楚。该研究选择鄂西南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为研究区域, 于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间, 使用静态箱-气相色谱仪法原位测定3种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CH4通量, 同步记录大气和地下5 cm土壤的温度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结果表明: (1)光照下, 裸露地(B)、泥炭藓(Sphagnum paluster)(S)、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P) 3种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CH4-C通量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 0.012-1.372、0.022-1.474、0.027-3.385 mg·m-2·h-1; 遮光处理下, B、S、P 3种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CH4-C通量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 0.012-1.372、0.009-1.839、0.017-2.484 mg·m-2·h-1, 均为CH4排放源。同时, 光照条件下不同覆被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量略大于黑暗条件, 但差异不明显。(2)不同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即: 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其中夏季CH4排放量显著大于其他季节, 占全年的57%-84%。该研究发现泥炭藓沼泽湿地CH4通量均与气温和地下5 cm土壤温度极显著相关, 且CH4排放量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加, 表明温度是影响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时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3) 3种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的年平均和年累计CH4排放量均依次为: P > S > B, P显著大于B。该研究发现植被类型与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量存在显著相关性, 表明覆被类型是影响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4) 3种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量均与地下水位变化不相关。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规律, 同时也为区域碳循环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8.
应用C2H2抑制原状土柱培育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湿地土壤N2O排放速率及反硝化速率的变化,分析了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估算了N2O排放量及反硝化损失量.结果表明:草甸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N2O排放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其范围分别为0.020~0.089 kg N·hm-2·d-1和0.012~0.033 kg N·hm-2·d-1,前者的N2O排放速率均明显高于后者(平均为1.79±1.07倍),且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二者反硝化速率的变化并不一致,其范围分别为0.024~0.127 kg N·hm-2·d-1和0.021~0.043 kg N·hm-2·d-1,前者的反硝化速率一般也要高于后者(平均为1.67±1.56倍),但其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硝化作用在前者N2O排放和氮素损失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反硝化作用则是导致后者N2O排放和氮素损失的重要过程;氮素物质基础不是影响二者硝化-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温度对前者硝化 反硝化作用的影响比后者更为明显,其反硝化速率与5、10和15 cm地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者所处湿地水分条件的差异是导致其N2O排放速率及反硝化速率差异的重要原因.生长季内,前者的N2O排放量和反硝化损失量分别为5.216 kg N·hm-2和6.166 kg N·hm-2,而后者分别为3.196 kg N·hm-2和4.407 kg N·hm-2;在二者的反硝化产物中,N2O/N2的比率最高,分别为5.49和3.76,表明N2在后者反硝化产物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前者,说明季节积水条件会导致N2O/N2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129.
湿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湿地退化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该研究以隆宝高寒沼泽湿地为例,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植被的变化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多个植被指标构建了湿地退化的植被评价指数。结果表明:(1)随着湿地退化程度加剧,沼生植物重要值减小,湿中生植物重要值增大,植物群落由小苔草(Carex parva)群落向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群落演替。(2)随着湿地退化程度加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均逐渐增大,其中,重度退化阶段与未退化阶段间差异显著(P<0.05)。(3)地上生物量随着湿地退化显著降低(P<0.05),而地下生物量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重度退化阶段与轻度退化阶段间均差异显著(P<0.05)。(4)主成分分析显示,9个植物群落指标简化为第1和第2主成分,累计解释量达91.7%。第一主成分上盖度、地上生物量、沼生植物重要值和中生植物重要值具有较高载荷,达0.9以上,对于湿地退化的指示性较好。(5)不同退化阶段的湿地植被评价指数(SVEI)分别为,未退化阶段-3.23~-1.98,轻度退化阶段-0.54~0.51,重度退化阶段2.15~3.26。研究认为,利用多个植被指标构建的湿地退化植被评价指数可以很好地指示隆宝湿地的退化程度,且湿地植被评价指数值越大,湿地退化越严重;不同退化程度湿地的植被评价指数阈值为:未退化阶段SVEI<-1,轻度退化阶段-1≤SVEI≤1,重度退化阶段SVEI>1。  相似文献   
130.
沼泽绿牛蛙病毒(Rana grylio virus,RGV)属于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蛙病毒属(Ranavirus),其基因组中含编码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酶(dUTPase)的基因67R。通过构建缺失67R的重组病毒Δ67R-RGV,探讨67R在RGV复制和感染过程中的功能。首先构建携带有作为标记的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基因的质粒(pGL3-67RL-p50-EGFP-67RR),然后将该质粒与RGV基因组在67R位点进行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并接种到培养的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单层细胞中。利用荧光显微观察,判断并筛选有感染性的重组病毒(Δ67R-RGV)。经过十轮挑斑分离,直至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病变空斑与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的绿色荧光空斑完全吻合,获得一株新的、纯化的重组蛙病毒Δ67R-RGV。再以野生型蛙病毒(wt-RGV)为对照,分别扩增并提取wt-RGV和Δ67R-RGV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在wt-RGV基因组中可检测到67R;但在Δ67R-RGV基因组中仅检测到EGFP,却检测不到67R,证实在构建重组病毒时,EGFP的确按预期插入67R位点。进一步分别测定了wt-RGV与Δ67R-RGV的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无显著差别,表明67R及其编码产物dUTPase的缺失并不影响RGV的正常复制,67R为病毒非必需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