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成玥  柯飞  张奇亚 《病毒学报》2019,35(6):926-934
沼泽绿牛蛙病毒(Rana grylio virus,RGV)和大鲵蛙病毒(Andrias davidianus ranavirus,ADRV)同属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蛙病毒属(Ranavirus)成员,是引起水产动物高死亡率的病原。其同源早期蛋白RGV-27R和ADRV-85L与蛙病毒代表株蛙病毒3型(Frog virus 3,FV3)25R基因所编码的大小为31kD的早期蛋白P31K(FV3-P31K)同一性超过99%。我们在观察和比较RGV与ADRV感染大鲵胸腺细胞(Giant salamander thymus cell,GSTC)显微病变的基础上,将ADRV-85L和RGV-27R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与pMAL-p5X中,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并诱导表达,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检测,对这两种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产物免疫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基因在载体pET-32a中的表达效率要显著高于pMAL-p5X。随后,取高效诱导表达的pET-32a-RGV-27R产物,经Ni-NTA His-Bind亲和层析分离提纯,获得浓度为1.2 mg/mL的融合蛋白His-RGV-27R,用其免疫动物,制备了抗体27R-Ab,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为1∶6.25×10~6。用经正常大肠杆菌菌液和正常GSTC细胞悬液吸附处理后的抗体作为一抗,对被RGV或ADRV感染的GSTC细胞悬液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并以重组原核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His-RGV-27R和HisADRV-85L作为阳性对照,以正常GSTC细胞悬液为阴性对照,分别从RGV或ADRV感染的GSTC细胞悬液中,检出大小同为31kD的特异性蛋白条带。本研究证实两种蛙病毒同源早期蛋白RGV-27R和ADRV-85L不仅都能在两栖动物细胞中表达,且具有相同的抗原特性,这为深入研究这类病毒蛋白对蛙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脱色实验证明沼泽红假单胞菌(Rhdopsedomonas palustris)对偶氮染料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作者通过Gen Bank搜索,对所获得的所有偶氨还原酶基因在NCBI进行比对并设计引物,从沼泽红假单胞菌质粒中扩增获得了一条含471bp完整开放阅读框架的序列 GenBank搜索表明该基因为未登录的新基因。通过互联同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进行初步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等电点为9.65的不稳定蛋白,定位于细胞质;由α螺旋、延伸带和随机卷曲三种形式组成,具有蛋白激酶C磷酸化等多个位点,并具有一个强跨膜疏水区。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林区森林/沼泽交错群落的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研究应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对森林/沼泽交错区上6种群落的植物多样性状况、优势种类与分布以及交错区环境梯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沼泽交错区植物多样性具有沿着交错区环境梯度逐渐增高的趋势;发育成熟的交错群落具有最高的植物多样性,且高于相对应的典型森林群落。由于交错区群落存在着沼泽植物类群、森林类群以及交错区群落的优势种类群,故发育成熟的交错区群落种类较丰富,一些优势种种群数量为森林中的5倍。因为交错区的生境对于满足这些种类的生活史具有重要作用。森林/沼泽交错群落的特征与交错区环境梯度以及两个植被类型的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高原不仅有雄伟的雪山,纵横交错的河流,广阔的草场,还有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高原湿地。在这里,不论是河流谷地,湖泊洼地,还是山麓平原,都有斑斓夺目的湿地景观。湿地已成为高原重要的生态系统。高原湿地是指分布在高原(主要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蒙新高原)上的所有湿地类型,同高海拔或高山湿地不同。我国高原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而独特,主要4大类湿地类型有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高原地区多样的湿地类型,得  相似文献   
5.
流动沙丘区和固定沙丘区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联研究对揭示植物对生境变化的响应及植被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χ2检验和AC关联系数对科尔沁沙地22个不同面积的流动沙丘区和固定沙丘区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固定沙丘区,当丘间低地面积<0.5hm2时,|AC|≤0.3的种对数占所有种对数的百分比和|AC|≥0.7的种对数占所有种对数的百分比略大于流动沙丘区,当丘间低地面积>0.5hm2时,|AC|≤0.3的种对数占所有种对数的百分比显著小于流动沙丘区,|AC|≥0.7的种对数占所有种对数的百分比显著大于流动沙丘区;当面积<0.5hm2时,沙丘固定未引起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当面积>0.5hm2时,沙丘固定导致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6.
沼泽红假单胞菌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枝  刘飞  邓靖 《生物技术》2007,17(1):50-53
目的: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对细胞收集、前处理、色素初浸、二次萃取,皂化和溶剂回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提取的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性氯化钙絮凝法收集细胞,乙醇浸泡法进行前处理,49℃下丙酮初浸提浸提4h(搅拌并加抗氧化剂),丙酮用量为5mL/g菌泥,回收丙酮,乙醚二次萃取,30℃下皂化1.5h,洗涤,浓缩并回收乙醚,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取红螺菌中的类胡萝卜素,而且还能分离细菌叶绿素。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高达6.148mg/L菌泥。通过HPLC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提取液中主要成分至少有10种。  相似文献   
7.
外源氮对沼泽湿地CH4和N2O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受到大气沉降、地表径流、农业排水等外源氮素的输入,对湿地生态系统CH4和N2O通量有重要影响。采用野外原位施肥试验模拟外源氮输入,设0,60,120,240kgN·hm^-24种试验处理,探讨外源氮对沼泽湿地CH4和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氮促进了CH4和N2O排放。与对照处理比较,各施氮水平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181%,254%和155%,N2O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21%,100%和533%。外源氮输入对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形式影响不大,而N2O的季节变化形式随着氮输入表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不同施氮水平对CH4排放的促进作用与植物生长阶段和产CH4的微生物过程密切相关,N2O排放通量随氮输入量呈指数增加(R^2=0.97,P〈0.01)。外源氮通过影响湿地微生物过程来进一步影响CH4和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采伐对小兴安岭落叶松-泥炭藓沼泽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择伐和皆伐对小兴安岭落叶松-泥炭藓沼泽CH4、CO2、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伐改变了落叶松-泥炭藓沼泽CH4和N2O的季节排放规律,其中对照样地的CH4为夏季吸收、秋季排放,N2O夏秋季吸收;择伐样地的CH4和N2O在夏季集中排放;皆伐样地的CH4在夏秋季排放,N2O则在夏季吸收、秋季排放.但采伐对CO2季节排放规律的影响,均为夏季春季秋季.采伐改变了CH4、CO2和N2O的源汇功能,对照样地为CO2的排放源、CH4和N2O的弱吸收汇;采伐地的CO2排放量下降了1/4,并转化为N2O弱排放源,为CH4的弱排放源或强排放源.择伐样地温室效应贡献潜力较对照样地下降了24.5%,皆伐地则提高了3.2%.  相似文献   
9.
图片欣赏     
<正>~~  相似文献   
10.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显示了腹毛目纤毛虫沼泽瘦尾虫(Uroleptus limnetis)的细胞形态和皮层纤毛器的组成模式,以及皮层口围带、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和纤毛器附属微管的建构特征,可为进一步阐明瘦尾虫类纤毛虫的形态学及其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