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4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30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赫斌  丁克彪 《蛇志》1997,9(4):57-58
EW-速效溶栓清治疗脑梗死130例分析赫斌丁克彪邓秀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0八医院长春130062)我院自1996年以来,应用中国新兴医药高新技术研究所研制的EW-速效溶栓清治疗脑梗死130例,取得满意效果,本组病例基本痊愈51例,显效40例,有效3...  相似文献   
992.
邓夫桂 《蛇志》1997,9(1):40-40
蝮蛇咬伤中毒致血红蛋白尿的治疗小结邓夫桂浙江湖州东迁卫生院313027江浙短尾蝮蛇个体小,蛇毒排量多,毒性强,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蛇伤后2~3天内出现血红蛋白尿者临床常见,如延误治疗治疗不当常可成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现将4年收治的23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93.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重要特征,是指肿瘤细胞为满足其快速增殖的生物合成与能量需求,对其糖代谢、脂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等代谢路径进行的重编程,以维持增长速度以及补偿能量代谢所造成的氧化还原压力。虽然不同的癌症代谢变化不同,但有些特征是所有癌症共有的,氨基酸代谢重编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氨基酸进出细胞需要氨基酸转运体的协助,因而在肿瘤细胞中多种特定的氨基酸转运体均过表达。靶向氨基酸转运体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氨基酸代谢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介绍了几种在肿瘤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氨基酸转运体以及靶向氨基酸转运体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作用机制,旨在了解氨基酸转运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作用,以期促进靶向氨基酸转运体抗肿瘤药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探究使用超声对接受肌注睾酮-阿那曲唑新辅助治疗(NAC)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评估的可行性,以期找出能够用于评估乳腺癌NAC疗效的可靠指标。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100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其接受化疗前和化疗后实施超声检测,记录入组患者二维超声指标(包括肿瘤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包括血流分级、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PSV))、超声弹性成像指标(包括弹性评分、弹性应变率(SR)),将入组患者按照化疗后病理结果区分为有效组(MHR组)和无效组(NMHR组),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前后上述参数的差异,分别对上述参数实施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方式计算上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1)定性参数方面,NAC治疗后MHR和NMHR组患者在病灶内部回声变化、血流分级变化、弹性评分变化方面具有差异(P<0.05);定量参数方面,化疗结束后MHR组患者的RI、SR以及PSV均明显低于NMHR组(P<0.05);(2)RI、SR以及PSV对乳腺癌患者接受肌注睾酮-阿那曲唑NAC治疗有效性的ROC曲线,其AUC分别为0.811(95% CI=0.666-0.957,P=0.002)、0.697(95% CI=0.524-0.869,P=0.038)、0.734(95% CI=0.570-0.897,P=0.011);(3)单因素分析内部回声、血流分级、弹性评分、RI、SR以及PSV是乳腺癌患者NAC疗效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I、SR以及PSV会影响乳腺癌患者NAC疗效(P<0.05)。结论:超声在评估乳腺癌患者接受肌注睾酮-阿那曲唑NAC治疗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中RI、SR及PSV可对乳腺癌NAC早期疗效做出可靠评估,可考虑将其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995.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JP)是由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PJ)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肺炎,最初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干咳,严重时导致死亡[1]。它是一种机会性感染,发生于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宿主,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常发生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肿瘤、实体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及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生物制剂的非HIV免疫低下人群。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检测烟酰胺及联合伊曲康唑的抗烟曲霉活性。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M38-A2肉汤稀释法及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烟酰胺与伊曲康唑对15株烟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协同指数(FICI),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加药后烟曲霉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烟酰胺对烟曲霉具有抑制作用,MIC为12.8~25.6 mg/mL;烟酰胺与伊曲康唑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协同指数<0.5;膜蛋白相关基因与外排泵相关基因在烟酰胺单用及联合用药下,表达下调。结论烟酰胺具有抑制烟曲霉及增强伊曲康唑抗烟曲霉的作用,抑菌及增效作用与下调烟曲霉膜蛋白基因和外排泵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 常规针刺、调神畅志针刺)对帕金森抑郁大鼠血清和脑中SP含量变化影响。方法:采取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纹状体双靶点注射法对大鼠进行帕金森(PD)造模并用阿普吗啡(APO)诱导实验检测。成功后,在PD模型基础上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stress,CUMS)法进行帕金森抑郁(PDD)模型建立。将造模成功的40只PDD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模型组、常规针刺组、调神畅志针刺组,每组10只,并设空白组10只,予相应治疗4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LISA法对脑组织和血清中神经肽类P物质(SP)含量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及血清S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脑及血清S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常规针刺组、调神畅志针刺组大鼠脑及血清SP含量均明显降低 (P<0.05)。与常规针刺组相比,调神畅志针刺组大鼠脑及血清中SP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针刺对帕金森抑郁大鼠脑及血清中SP含量均有调节作用,且调神畅志针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而美多芭与氟西汀药物对帕金森抑郁模型大鼠脑及血清中SP含量无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牙周夹板联合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咀嚼功能和龈沟液中前列素E2(PGE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p2l活化激酶5(PAK5)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接收的93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夹板治疗)和研究组(47例,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夹板治疗联合正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情况,咀嚼功能、美观度,龈沟液PGE2、s ICAM-1、PAK5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牙周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探诊出血率、前牙咬合低于对照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牙槽骨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龈沟液PGE2、s ICAM-1、PAK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夹板联合正畸治疗可有效恢复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牙周功能和咀嚼功能,且美观效果好,还可减轻对龈沟液PGE2、s ICAM-1、PAK5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摘要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牙龈沟细菌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接收的83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40例,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再生术治疗)和B组(43例,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血清炎症因子、牙龈沟细菌微生态、牙周指标及牙槽骨密度、牙槽骨缺损高度。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AL)、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低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牙槽骨缺损高度低于A组,牙槽骨密度高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杆菌、球菌、丝状菌、弯曲菌检出率低于A组,梭状菌、螺旋体检出率高于A组(P<0.05)。结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患者采用牙周再生术、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牙周状况及牙槽骨缺损情况,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但该联合治疗方案会对口腔的细菌微生态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在接受该方案治疗时,应注意口腔清洁,尽量减轻对牙龈沟细菌微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的核酸疫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mRNA技术。mRNA疫苗比传统疫苗有许多优点,能够实现快速、经济、高效的生产。单个mRNA疫苗可以编码多种抗原,增强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以单一配方针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或疾病。mRNA疫苗相关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被视作一种革命性的疫苗技术,以创纪录的速度完成研发并成功应用。由于mRNA自身稳定性差,新型递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至关重要。随着mRNA相关药理学的深入研究,mRNA疫苗的临床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近年来。mRNA疫苗在传染性疾病预防、肿瘤治疗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概述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