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31.
不同品种油茶细根时空分布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赣无1、赣永5、长林4、长林40和赣447 等5个品种的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根管技术对0~40 cm土壤剖面的油茶细根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测,并分析了总根尖数(TRT)、平均根长密度(ARLD)、平均直径(ARD)的时空分布动态规律.结果表明: 2016年下半年,各品种的TRT和ARLD变化相对稳定,2017年上半年,各品种的TRT和ARLD变化幅度较大,尤其体现在赣无1与长林40中.赣无1的TRT和ARLD在2017年5月出现峰值,长林4的ARD在2017年3月出现峰值.赣无1的TRT和ARLD 以及长林4的ARD在整个观测期都显著大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油茶细根在土层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赣无1和赣447的细根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长林4和长林40的细根以20~40 cm土层居多,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较其他3个品种稳定;赣永5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幅度较大,根量分布各土层无显著差异;长林4的ARD表现为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其他品种的ARD在不同土层中无显著差异.赣无1的细根生物量最多,主要分布在上层;长林4的细根直径最粗,主要分布在下层.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克隆和分析油茶高亲和磷转运蛋白基因,为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方法:以油茶品种‘华硕’为试材,通过RT-PCR和RACE的方法克隆出油茶磷酸转运子Pht1基因家族一个成员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oPht1;2(GenBank登录号:JX412956.1),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序列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CoPht1;2 CDS长度为1 590bp,编码530个氨基酸,与其它物种的Pht1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与杨柳科毛果杨的Pht1相似性最高,达到77.5%;该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为58.02 kDa,理论等电点pI为8.97,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和不规则卷曲构成,包含12个明显的跨膜螺旋拓扑结构。结论:预测显示该蛋白是一个疏水跨膜蛋白,具有磷转运蛋白的主要特征,初步判定其与油茶磷吸收有关,其功能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3.
油茶是近年来广西重点扶持发展的木本油料树种。以往曾经有多种食叶害虫危害油茶生长,造成果实减产甚至成灾失收。本文记述在本地区危害油茶叶片的主要食叶害虫的形态,以方便识别,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维护油茶林的生长和收成。  相似文献   
134.
李志文  何立红  马玲  夏姣  曾爱平 《生态学杂志》2014,25(12):3580-3586
为了明确小果油茶果实大小对油茶象幼虫生长发育的限制作用,采用Logistic方程对油茶象老熟幼虫体质量与其寄主果实体积大小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 油茶象幼虫体质量随果实体积增大而增长,符合Logistic模型;油茶象幼虫体质量增长符合边际效应递减原则,可分为快速增长阶段(<3.216 cm3,每果1头;<4.747 cm3,每果2头)和渐进增长阶段(>3.216 cm3,每果1头;>4.747 cm3,每果2头);油茶象寄生的最小果实阈值为1.500 cm3(每果1头)或2.539 cm3(每果2头).明确了落果中油茶象老熟幼虫逃逸的时间格局,果实收集后幼虫逃逸数量逐天递减,逃逸高峰期集中在6:00—10:00,占43.9%,尤以7:00—8:00为甚,占21.1%;幼虫体质量越大,逃逸越早.寄主果实大小对油茶象幼虫生长发育具有限制作用,亲代雌虫选择大果实产卵是增加后代适合度的一种行为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5.
油茶栽培历史与长江流域油茶遗传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第一大木本油料作物。普通油茶作为油料作物的栽培历史, 现存确切记载不到1,000年, 长江流域可能是最早栽培油茶的地区之一。普通油茶的野生近缘种是油茶育种宝贵的遗传资源。普通油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Camellia)油茶组(Sect. Oleifera), 其野生近缘种应包括山茶属油茶组和短柱茶组(Sect. Paracamellia)的物种, 但油茶组和短柱茶组的划分仍有争议, 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仍不清楚。油茶组和短柱茶组是山茶属中多倍体出现频率最高的类群, 而且存在突出的种内多倍性现象, 人工选择和种间杂交可能在其中起到促进作用。长江流域是普通油茶的主产区, 也是最主要的野生普通油茶分布区, 拥有丰富的野生普通油茶遗传资源。本研究统计了山茶属油茶组和短柱茶组物种的分布地, 并与野生普通油茶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南岭、苗岭及附近地区是油茶组和短柱茶组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地区, 同时也是野生普通油茶潜在的高适生区, 可能是普通油茶及其野生近缘种潜在的种间杂交带。物种多样性从南向北呈下降趋势, 可能反映了从南向北的扩散方向。普通油茶及其野生近缘种间的潜在杂交带可能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为选择育种提供了天然的育种场, 应对这些地区优先开展研究和保护, 挖掘与利用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36.
不同基质材料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生物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基质材料对油茶容器苗的影响,寻找可以部分替代泥炭土的本土基质材料。在不同处理育苗条件下,测定1年生油茶容器苗的成活率、生长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分营养元素含量,并分析基质与地上部分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试验结果发现:成活率、苗高、地径、高径比、主根长、主根/侧根鲜重、地上/地下生物量、茎根比/FW、茎根比/DW、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以处理Ⅰ(50%泥炭土+50%其余相同成分)与处理Ⅴ(5%食用菌下脚料+5%鸡粪+5%牛粪+35%泥炭土+50%其余相同成分)表现最优,且两者均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各处理间氮、磷、钾、钙、硫、铁、锰、铜、锌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但镁、硼元素含量差异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镁元素与速效钾、有机质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其他元素为负相关。综上所得,处理Ⅴ在用本土基质来替代部分泥炭土的结果最好。本研究为降低油茶基质育苗成本和维持基质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7.
氨法提取油茶皂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导了一种在常温下用稀氨水从油茶饼中提取油茶皂素的方法,并讨论了影响产品颜色的诸因素。粗产品为淡黄色粉末,粗产品的得率大于9.0%,皂素含量为80%。残渣可用作饲料。  相似文献   
138.
南山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染色体核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引言 南山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又名广宁红花油茶,属山茶属(Camellia L.)山茶亚属(Subg.Camellia)红山茶组(Sect.Camellia),分布于我国广东和广西。南山茶的种子油可供食用,为我国南方主要油料经济树种之一,花红色,形大而艳丽,可供观赏。 山茶属植物约共二百种,但已做过染色体计数者仅47种,做过核型分析者则不超过10种。本文提供的南山茶染色体核型的资料将有助于山茶属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和属内系  相似文献   
139.
为探明油茶的自交亲和状况,以山茶属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 Hu)、浙江红山茶(C.chekiangoleosa Hu)、多齿红山茶(C.polyodonta How)、南山茶(C.semiserrata Chi)、为试验材料,采用自交异交控制授粉,结合田间座果率动态调查,统计分析不同授粉处理后的结实性及果实的性状特征,并计算自交亲和指数。结果表明,4份材料的自交亲和指数有差异,自交亲和指数高低依次为:攸县油茶(0.288 8)多齿红花油茶(0.251 1)浙江红花油茶(0.122 2)南山茶(0)。4个物种自交亲和指数均小于1,因而,认为4个物种均为自交不亲和植物。4种授粉方式后的结实率及结籽数呈现异株异花自由授粉同株异花自交自花自交的趋势。在蒴果性状上,自交处理所得果实的性状指标均低于异交处理水平。油茶自交授粉后,落果迅速,异株异交授粉处理在各个时期座果率均高于自交处理的水平。4种油茶具有普遍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是4个物种落花落果,结实低,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0.
肖宇  李河 《微生物学报》2021,61(1):141-151
【目的】由果生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造成油茶产量下降。本文研究果生炭疽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CfMkk1的生物学功能,旨在为解析油茶炭疽病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构建CfMKK1基因敲除载体片段,采用PEG介导法将载体导入原生质体中筛选获得突变体菌株DCfmkk1;PCR扩增果生炭疽菌含有启动子的CfMKK1基因回补片段,构建回补载体pYF11::CfMKK1;采用PEG介导法把回补载体转化至突变体的原生质体中,荧光筛选回补菌株ΔCfmkk1-C。测定野生型菌株、突变体菌株DCfmkk1及基因回补菌株ΔCfmkk1-C在营养生长、附着胞形成、胁迫应答和致病力等生物学表型。【结果】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相比,CfMKK1基因敲除突变体ΔCfmkk1菌丝生长速率明显减缓;在含刚果红的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无法穿透玻璃纸,丧失了侵染寄主的能力;而且无法形成附着胞。【结论】研究结果表明CfMKK1基因参与调控油茶果生炭疽菌的生长发育、附着胞形成、致病力以及响应外界胁迫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