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为了研究60Co-γ辐照对越南油茶Camellia drupifera种子发芽和表观形态指标的影响,选取越南油茶璠龙3号‘Fanglong 3’和璠龙5号‘Fanglong 5’种子分别进行0、40 Gy、50 Gy、60 Gy、70 Gy 60Co-γ辐照并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以及幼苗生长表观形态指标(苗高、地径、叶长、叶宽、叶面积)。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对越南油茶种子发芽率影响小,对其出苗率、苗高、地径以及叶片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是高剂量(60 Gy、70 Gy)辐照对越南油茶种子损伤较大,严重影响其出苗及幼苗生长。高剂量辐照明显延迟越南油茶的出苗时间,抑制幼苗生长,导致苗木瘦弱、生长缓慢,植株呈现矮化现象。高剂量亦抑制越南油茶叶片生长,导致叶片瘦小,生长缓慢。璠龙3号种子60Co-γ辐照半致死剂量为64 Gy,璠龙5号为57 Gy。  相似文献   
122.
六株虫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油茶象甲的致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防治油茶象甲的虫生真菌菌株,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绿僵菌(Ma09、Ma25、Ma05、Mac985)和白僵菌(Bb01、Bb02)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率,采用孢悬液浸渍法测定了上述菌株对油茶象甲成虫和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Ma09、Ma05、Bb01、Bb02菌株的菌落直径分别为63.13、62.55、61.99、61.90 mm(25℃、15 d),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其余菌株(P0.05);Ma25、Bb01、Ma09菌株的产孢量分别为3.04×10~8、2.88×10~8、2.85×10~8孢子/cm~2,显著高于其余菌株(P0.05);Bb01和Ma09菌株的孢子萌发率较高,分别达到97.80%和96.40%。不同菌株对油茶象甲成虫和幼虫致病力差异显著,其中Bb01和Ma09在1×10~7孢子/mL时,对油茶象甲成虫的LT_(50)分别为4.64 d和4.93 d,处理后15 d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00%,僵虫率分别为76.00%和78.67%;对幼虫的LT_(50)分别为2.15 d和3.48 d,10 d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00%,僵虫率分别为81.00%和86.31%。本研究筛选的Bb01和Ma09菌株具有生长快、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对油茶象甲致病力强等特性,在油茶象甲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为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并在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益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RAPD分子标记原理、特点及其在油茶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24.
油茶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油茶SRAP-PCR扩增体系,本研究使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反应体系的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浓度5个主要影响因子各设10个不同的水平梯度,筛选出适宜的因子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影响油茶SRAP-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在4水平上进行优化,建立了油茶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即25μL体积中包含模板DNA30ng,Mg2+2.8mmol/L,引物0.44μmol/L,dNTP0.2mmol/L和Taq酶1.0U。该SRAP-PCR体系的建立为油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等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程序。  相似文献   
125.
金花茶的繁殖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宗享  黄启斌   《广西植物》1984,(1):65-70
<正> 有关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的繁殖试验,曾有过报导,本文着重将嫁接繁殖及栽培的试验的结果整理报导,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嫁接繁殖试验 我们对金花茶作了一些摸索性的嫁接试验,结果如下: 1.嫁接方法与金花茶成活率的关系。接穗4月采自防城县防城公社野生母树隔年秋梢顶枝,留1—2片1/4叶及1—2个顶芽,砧木为本所6年生普通油茶实生苗,径粗0.5—1  相似文献   
126.
卢天玲  廖汉刃   《广西植物》1986,(Z1):111-115
在张宏达先生的山茶属分类系统中,宛田红花油茶是山茶属(Camellia Linn),红山茶组(Sect.Camellia)。该组是国外进行染色体研究最多的一个组,但进行核型分析的不多,国内在这方面有过研究,但宛田红花油茶的核型分析未见报道。 材料与方法 制片用的宛田红花油茶种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科所提供,采于该所物种园内。1984年11月采种沙藏,12月初转入25℃恒温箱中恒温培养,待幼根长至1—8厘米时取样。 截取根尖浸入饱和的对二氯苯溶液,在10℃恒温条件下,预处理10—13小时,然后转入  相似文献   
127.
<正> 引言 山茶属植物将近二百种,分布于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近90%以上的种集中在我国的南部。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o Hu)又名浙江红花油茶,属于山茶属(Camellia)山茶亚属(Subgen.Camellia)的山茶组(Sect.Camellia),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分布于浙江、安徽、湖南、江西和福建北部海拔600—1400米的山地。这种植物具有硕大而美丽的红花,为庭园观赏佳品;其种子含油量较高,可供食用。目前已有不少  相似文献   
128.
油茶主要病虫害生态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应用生态空间分布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油茶主要病虫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软腐病、炭疽病、油茶毒蛾为均匀分布;煤污病、白绢病,茶梢蛾为随机分布;茶蚕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29.
油茶地蜂生活史及相关生物学习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 是江西、湖南等地油茶花期主要传粉昆虫之一。2006–2007年在江西宜春对油茶地蜂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该蜂在江西宜春1年发生1代。成虫10月中旬开始出巢活动, 雄蜂早于雌蜂3 d左右出现,完成交尾后数日死亡,雄蜂出巢后寿命18 d左右,雌蜂约38 d。卵期约8 d。幼虫期24 d左右,幼虫取食完花粉球后长成老熟幼虫进入滞育期,滞育期约241 d。翌年9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约30 d。出土后的雌蜂当天就可以交配,交配后的雌蜂在羽化地点附近选址筑巢,采集油茶的花粉和花蜜于虫室中制成球形蜂粮并在上面产卵,每粒花粉球上产卵一枚。  相似文献   
130.
两种间种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幼林间种豆科植物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在油茶林地分别间种大豆Glycine max和花生Arachis hypogaea两种作物,连续测定花生和大豆生长到收获期间每个月土壤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间种2种作物均能改善林地土壤,与对照组相比,间种组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但有机质与有机磷含量无明显变化;2种豆科植物均可作为油茶间种作物。间种大豆组土壤各养分含量均高于花生组,表明大豆更适合用于油茶林间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