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72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7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8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植物遗传资源的离体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遗传资源学界越来越重视植物遗传资源的离体(细胞和组织培养)保存,因为它可解决营养繁殖材料,产生顽拗型种子的作物和有特殊问题的作物的种质保存问题.现在离体保存研究已涉及330个属648个种(Withers 1986).我国不少学者从事马铃薯、甘薯和草莓等作物的离体保存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专门设立了离体贮藏咨询委员会,并建立了离体保存数据库.IBPGR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正合作拟定中短期离体基因库的运行规范.对植物遗传资源的离体研究内容包括:(1)种质收集;(2)消除病原,确定病害指数和检疫;(3)  相似文献   
992.
吴德邻   《广西植物》1984,(1):57-64
<正> 一、前言 由于对甾类激素药物的需求日益增多,国际上正愈来愈多地注意从薯蓣属(Dioscorea)以外的植物中寻求薯蓣皂甙元(diosgenin)的新来源。据不完全统计,自1970年Dasgupta & Pandey报导在闭鞘姜的根茎中含有2.12%的薯蓣皂甙元以来,有关对该植物的研究报告竟达70篇之多。除了印度在这一课题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外,缅甸(Zan 1980)、中国(陈延镛1981)、印度尼西亚(Lubis 1980)等国都报导过从各自国家的闭鞘姜中可获得  相似文献   
993.
994.
张晓燕  崔宽  吴迪  赵宇  吴钢 《生态学报》2020,40(22):8207-8217
资源枯竭带来的城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现有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产业转型、城市发展上所采用的策略,缺乏将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自身文化的挖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相结合。景感生态学以实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愿景,以"人"为核心,以"感"为途径和手段,以土地利用及其物质空间要素的改变最大化的增进人类福祉,其理论与方法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梳理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研究进展及问题,同时对景感生态学理论基础及适用性进行分析阐述。经研究发现,以景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对资源枯竭城市进行景感营造,对资源枯竭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工业遗弃地的景感营造,首先系统化对工业遗弃地综合体系构成进行梳理,并对工业遗弃地景感营造趋善化模型进行构建,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要素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是景感生态学在城市土地利用及物质空间改造上的创新性运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以景德镇为例,研究了景德镇在传统工业体系造成的景感失调情况下,如何遵循景感营造的方位顺脉性、物理感知系统性、不同文化差异性、时空组合的多尺度性和营造过程渐进性等基本原则,对景德镇的工业遗弃地体系进行景感挖掘,为景德镇工业遗弃地体系改造提供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995.
硬脂酰-ACPΔ~9脱氢酶(Stearoyl-acyl carrier proteinΔ~9 desaturase,SAD)在质体中催化单不饱和油酸或棕榈油酸的合成,是控制植物细胞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的关键酶。为解析大豆油酸合成积累调控机制,文中对大豆Glycine max GmSAD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保守功能域及理化性质等分析。应用qRT-PCR检测GmSAD各成员的时空表达谱,构建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烟草Nicotiana tabacum瞬时表达和油酸缺陷型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突变株BY4389遗传转化测试GmSAD酶活性和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大豆基因组含有5个GmSADs家族成员,其编码酶蛋白均具有二铁中心和SAD酶特有的2个保守组氨酸富集基序(EENRHG和DEKRHE),预测其活性酶蛋白为同源二聚体。系统进化分析显示5个GmSAD分成2个亚组,分别与拟南芥AtSSI2和AtSAD6亲缘关系较近。GmSAD各成员在大豆根、茎、叶、花和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等组织中表达谱差异明显,其中GmSAD5在发育种子中、晚期高量表达,与油脂富集时期相吻合。烟草叶片瞬时表达GmSAD5可使叶片组织中油酸和总油脂含量分别提高5.56%和2.73%,而硬脂酸含量相应降低2.46%。缺陷型酵母遗传转化测试显示,过表达GmSAD5能恢复缺陷酵母合成单不饱和油酸的能力和促进油脂积累。总之,大豆GmSAD5对硬脂酸底物选择性较强,能高效催化单不饱和油酸的生物合成,为大豆种子油酸和总油脂积累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可作为油脂品质遗传改良的优异靶标。  相似文献   
996.
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 tenuifolia)是分布于滇、黔、桂交界处的一个云南松变种, 其自然生境独特, 属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 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该研究以分布于南盘江-红水河流域沿线的8个细叶云南松天然种群为材料, 采用描述性统计及巢式方差分析比较种群间及种群内种实性状差异, 运用Pearson相关及典型相关分析探究种实性状与地理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 最后对种群进行主成分聚类和Mantel检验, 揭示其种实性状地理变异模式。结果显示: 细叶云南松11个种实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01), 变异丰富。种实性状以种群内变异为主(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 = 18.65%), 球果性状种群间分化(24.22%-39.88%)高于种子及种翅性状(4.14%-13.80%), 表明球果性状受到更强的环境选择。尽管部分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 但整体上种实性状与经纬度、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 与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 表明细叶云南松种实性状受到地理隔离、湿度和温度的协同选择作用, 使其能较好适应干热环境。主成分聚类将参试种群划分为3类, 位于东部的罗甸伍家坟(WJ)、罗甸大亭(DT)种群聚为一类, 其种实形态较大, 位于西南部的兴义坝汪(BW)种群单独一类, 其种实形态较小, 其他种群聚为一类, 种实形态介于前两类之间。总体上, 种实性状值有自西向东递增的趋势。Mantel检验表明, 参试种群存在明显的空间结构, 主要体现为渐变群模式。  相似文献   
997.
根河市茶用中药植物资源丰富 ,当地百姓有着丰富的采集中草药做茶的经验和文化传统。我们对此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民间、集市采访 ,基本查清了当地百姓常用的、资源量较大、有较好开发前景的茶用植物种类 ,现从其茶用部位、保健功效等方面作以简要报告 ,以为保健茶的开发、生产提供原材料参考。1 自然概况该地处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 ,北纬 5 0 。 2 2 ’ ~5 2 。 30 ’东经 12 0 。 12 ’ ~ 12 2 。 15 ’ ,属寒温带湿润型森林气候 ,全境处在大兴安岭植物区 ,面积1992 9km2 ,植被类型多样 ,是我国天然林重要的保存地 ,覆盖率达 75 %以…  相似文献   
998.
人类遗传资源是指含有人体基因组、基因等遗传物质的器官、组织、细胞等遗传材料及其产生的数据等资料。我国人类遗传资源极其丰富,合理利用人类遗传资源对推动我国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保护、管理和利用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部门严格依法依规开展人类遗传资源行政审批。通过梳理2021年我国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活动行政许可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9.
为丰富真黏菌物种多样性研究,综述了国内外不同时期真黏菌湿室培养的研究进展,通过梳理分类,对湿室培养获得的真黏菌物种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文献资料,1961年至今,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湿室培养获得的黏菌新种有23种,隶属于6科10属,其中刺轴菌属Echinostelium 7种,其次为绒泡菌属Physarum 4种,盖碗菌属Perichaena 3种。湿室培养获得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新记录种黏菌为147种,隶属于6目10科30属,其中绒泡菌属Physarum物种最多为20种,其次为无丝菌属Licea 17种。湿室培养主要用于真黏菌物种多样性、生态学和发育学的研究。在物种多样性研究中,湿室培养可以弥补野外采集标本的不足,获得因部分子实体微小、物候条件特殊、采集时间不适宜等情况下不易获得的物种,丰富所考察地区的黏菌物种种类,获得更多的黏菌资源。  相似文献   
1000.
沈涛  虞泓  王元忠 《应用生态学报》2019,30(7):2291-2300
利用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的物种分布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MaxEnt模型对滇龙胆草适宜分布区进行模拟和验证,分析滇龙胆草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均>0.90,表明模型预测精度高,预测结果较准确.滇龙胆草分布区地理坐标范围:22.2°-28.75°N,98.48°-110.59°E.适宜的海拔范围为1830^1959 m.适生区总面积约63.92×10^4 km^2;其中,高度适生区4.33×10^4 km^2,中度适生区21.42×10^4 km^2.云南、四川、贵州3省适生区面积合计约59.10×10^4 km^2,占全国适生区面积的92.46%.影响滇龙胆草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有3、6和8月太阳辐射,温度年较差,最暖季均温,10月和11月平均降水量及最干季降水量.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表明,分布区以北和以东的太阳辐射(3月、6月和8月)、温度年较差、10-11月平均降水量、最干季降水量是主要的限制因子;分布区以南主要限制因子是6月太阳辐射、最暖季均温、10月和11月平均降水量.限制滇龙胆草向四川盆地、广西盆地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太阳辐射、温度年较差、最暖季均温、年生物温度和年可能蒸散量.综合分析认为,滇龙胆草的适生区主要位于云贵高原,上述地区的亚热带湿润气候最适宜滇龙胆草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